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麻醉
  • 6篇缺血
  • 5篇灶性
  • 5篇手术
  • 5篇脑缺血
  • 4篇灶性脑缺血
  • 4篇氯胺酮
  • 4篇局灶
  • 4篇局灶性
  • 4篇局灶性脑缺血
  • 3篇再灌注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灌注
  • 3篇芬太尼
  • 3篇大鼠局灶性脑...
  • 2篇凋亡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阻滞

机构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刘鹏斌
  • 10篇宋正川
  • 5篇张珍妮
  • 3篇丁晓英
  • 3篇韩新生
  • 3篇吴刚
  • 3篇常丹
  • 2篇张蓬勃
  • 2篇李芳
  • 2篇李有才
  • 1篇周乐
  • 1篇屈建强
  • 1篇崔刚
  • 1篇李旭
  • 1篇赵亚琴
  • 1篇雷珊
  • 1篇宋金鑫
  • 1篇田俊斌
  • 1篇王妮
  • 1篇张熙

传媒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 2篇1995
  • 2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GFR和Cyclin D1的联合表达预测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和Cyclin D1蛋白在53例不同放疗敏感性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GFR或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联合表达与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和Cyclin D1蛋白的联合表达可预测胶质瘤的放疗敏感性。
崔刚张熙周乐屈建强刘鹏斌
关键词:EGFR蛋白CYCLIND1蛋白放疗敏感性
氯胺酮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 (N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0):氯胺酮组和戊巴比妥组,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60 mg·kg^(-1)或戊巴比妥40 mg·kg^(-1),翻正反向消失时,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阻塞制备脑缺血模型。缺血24h时每组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剂量的氯胺酮或戊巴比妥处死5只大鼠,测定脑梗塞体积,缺血24、72h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剂量的氯胺酮或戊巴比妥处死4只大鼠,脑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半暗带内存活神经元情况,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NR1表达水平。结果与戊巴比妥组比较,氯胺酮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小,半暗带内神经元密度升高,NR1表达降低(P<0.05)。结论氯胺酮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与下调NRⅠ表达有关。
刘鹏斌常丹宋正川丁晓英
关键词:氯胺酮脑缺血N-甲基-D-天冬氨酸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对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对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ASA~级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组(组),芬太尼组(组),氯诺昔康组(组)。采用2.5g/L左布比卡因,10.0g/L利多卡因3ml行颈丛神经阻滞成功后,组病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32mg/kg和芬太尼1μg/kg;组病人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组病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32mg/kg。观察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前,切皮后30min、60min、90min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结果:3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在切皮后30min、60min和90min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切皮后30min、60min和90min,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明显低于组和组(P<0.05),组和组的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以及血糖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诺昔康和芬太尼能够减轻甲状腺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变化。
关新江刘鹏斌宋正川任钰周园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颈丛神经传导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组(RK组,n=25)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组,n=25)。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8-9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随后加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RK组复合氯胺酮0.3mg/kg(1ml),R组复合生理盐水1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T6、T4及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RK组感觉阻滞达T6、T4及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显著增强上腹部手术时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刘鹏斌王平均
关键词: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氯胺酮硬膜外阻滞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利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采用W estern-b lot法测定NF-κB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数和NF-κB的表达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其凋亡心肌细胞百分数和NF-κB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刘鹏斌宋正川张珍妮李伟
关键词:再灌注细胞凋亡NF-ΚB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刘鹏斌吴刚宋正川张珍妮
关键词:颈静脉
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麻醉方法探讨(附92例报告)
1995年
我院自1991年~1993年共行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麻醉92例,我们分别采用氯胺酮加氟杜,氯胺酮+骶管阻滞两种方法。现将麻醉方法的选择和术中管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与麻醉方法 3年中共行此种手术麻醉92例,其中年龄最大11岁,最小21/2岁,术前查体重要器官无明显异常。麻醉前用药:安定0.1mg/kg,阿托品0.2mg/kg。术中均用芬兰产CG-IG-S多功能监护仪全程监测。
刘鹏斌李芳韩新生蔡英敏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麻醉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76例麻醉体会
1995年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57例,女19例;年龄最小40d,最大7岁;手术时间最短105min,最长250min;输血量最少100ml,最多400ml。麻醉方法Ⅰ是用羟丁酸钠(80mg/kg)稀释成10%缓慢静脉推注,10min后,在充分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以氯胺酮和羟丁酸钠或潘侃洛宁维持。氯胺酮首次剂量按5~8mg/kg肌肉注射,每隔30min追加1次,剂量为首次剂量的1/2~2/3,潘侃洛宁(0.08mg/kg)在肌松不满意时静脉推注。本组有64例。
韩新生李芳刘鹏斌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儿童外科手术麻醉
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0 g/L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随后加入8.94 g/L甲磺酸罗哌卡因12 mL,研究组复合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复合生理盐水2 mL。记录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测定麻醉前、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增高。
刘鹏斌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下腹部手术
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病理结局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需要在麻醉状态下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但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局灶性脑缺血的结局。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病理结果的影响,并与戊巴比妥进行对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4-05/2005-03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进行。取30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5只。方法: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大鼠分别以戊巴比妥40mg/kg,氯胺酮60mg/kg腹腔麻醉。待翻正反射消失后,通过腔内线栓永久性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引发脑缺血。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脑中动脉阻塞4h时,参照改良的Bederson’s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②大脑中动脉阻塞24h时,每组选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脑,以20g/L的TTC进行染色,计算梗死体积。③大脑中动脉阻塞72h,记录2组死亡率。然后每组取4只大鼠,采用相应的麻醉剂进行麻醉后处死取脑,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存活神经元。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中动脉阻塞4h时,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神经病学评分差异不显著(1.46±0.98,1.38±0.68,P>0.05)。②大脑中动脉阻塞24h时氯胺酮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戊巴比妥组犤(28.1±4.11)%,(37.8±4.95)%,P<0.05犦。③大脑中动脉阻塞72h,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42%比33%,P>0.05),但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密度氯胺酮组高于戊巴比妥组犤(836±15),(740±24)个/mm2,P<0.05犦。结论:①在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氯胺酮麻醉下产生较轻的脑损伤。②在氯胺酮麻醉下制作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评价一些药物或方法的神经保护作用时,所研究的药物或方法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难以体现。
刘鹏斌常丹宋正川丁晓英张珍妮
关键词:脑缺血麻醉戊巴比妥氯胺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