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兆玉

作品数:289 被引量:1,48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8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6篇医药卫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0篇动脉
  • 51篇肿瘤
  • 49篇介入
  • 39篇血管
  • 38篇栓塞
  • 37篇细胞
  • 30篇成像
  • 29篇造影
  • 29篇介入治疗
  • 26篇磁共振
  • 22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术后
  • 20篇恶性
  • 19篇血管造影
  • 18篇肝肿瘤
  • 17篇胆管
  • 17篇栓塞术
  • 16篇射频
  • 15篇射频消融
  • 14篇导管

机构

  • 26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遵义市第一人...
  • 5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葫芦岛市中心...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东软集团股份...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作者

  • 286篇刘兆玉
  • 98篇郭启勇
  • 86篇畅智慧
  • 81篇卢再鸣
  • 46篇张军
  • 34篇单明
  • 28篇王传卓
  • 27篇温锋
  • 19篇马羽佳
  • 18篇赵健
  • 17篇廖伟
  • 15篇吴振华
  • 13篇辛军
  • 12篇林爱军
  • 11篇孙巍
  • 11篇陈丽英
  • 10篇潘诗农
  • 10篇鲁钊
  • 9篇迟源
  • 9篇王海瑞

传媒

  • 56篇中国临床医学...
  • 2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7篇介入放射学杂...
  • 16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10篇中国介入影像...
  • 6篇卫生职业教育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3篇医学教育研究...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7篇2022
  • 4篇2021
  • 17篇2020
  • 13篇2019
  • 7篇2018
  • 30篇2017
  • 16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20篇2011
  • 21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决定肝肿瘤治疗方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动脉性门脉造影CT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对30例肝脏肿瘤的患者进行 CT-AP(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超声和 MRI 进行了对比,认为 CT-AP 在病灶显示率和门脉栓子显示率均优于超声和MRI,应作为选择肝脏肿瘤治疗方法的必要检查。在本研究中,对国产离子型造影剂与进口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了对比,认为在 CT-AP 检查上两者无明显差异,为了降低 CT-AP 的检查费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利用4F 导管经肱动脉穿刺进行 CT-AP 检查,使患者在门诊就可以接受 CT-AP 检查,扩大了CT-AP 的检查范围。
郭启勇李亚兵常刚刘兆玉苏惠群姜淑德陈丽英吴振华
关键词:CT肝肿瘤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
经皮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并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例。所有患者首先进行DSA造影,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造影导管留置于肾动脉内,术后经导管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每日复查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再通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急诊肾动脉造影及置管,溶栓治疗过程持续24~120 h,应用尿激酶总量60万~300万单位,溶栓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肾动脉主干及3例肾动脉分支栓塞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1例肾动脉主干及3例肾动脉分支栓塞患者疗效不佳。1例患者溶栓后发现肾动脉狭窄,置入1枚支架。所有患者在术后腰痛症状均有缓解,随访6~40月无复发。结论:经皮置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恢复肾脏血流,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急性肾动脉栓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马羽佳刘兆玉郑加贺张军赵健
关键词:栓塞肾疾病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透视引导下腹膜透析导管介入导丝复位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透视引导下腹膜透析导管介入导丝复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月肾脏内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且出现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及腹透液引流障碍的患者,对照组为仅行物理复位,观察组为物理复位失败,行介入导丝复位术,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共入选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24例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导管移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5/24)与观察组(18/24)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 min(6~35 min)。观察组术中9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感,5例可忍受,4例出现腹部疼痛,停止操作后疼痛缓解。术后两组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脏器损伤及腹膜炎。结论透视引导下腹膜透析导管介入导丝复位术是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王海瑞刘兆玉
关键词:腹膜透析导管移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2年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2年随访结果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22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共274 条患肢.本组男162例、女60例,平均年龄(67.5&#177;11.2)岁...
殷晓丽畅智慧刘兆玉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疗效评价
肝未分化肉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 男,49岁,以“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半年,自觉右上腹包块1月”为主诉入院,有恶心呕吐症状,伴反酸,无呕血,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均4—5次,无黏液及脓血,近1月体重减轻。既往史:乙肝病史5年,未服用抗病毒药。
周大昕刘兆玉
关键词:肝肿瘤肉瘤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的2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并分析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肾动脉支架,术后残留狭窄均小于30%,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2个月,高血压治愈3例,改善17例,总改善率为86.9%;肾功能改善6例,稳定13例,总获益率为82.6%。收缩压由180.3±35.6 mmHg降为131.2±25.4 mmHg,舒张压由106.2±21.5 mmHg降为80.6±14.2 mmHg,血肌酐由286.4±113.7μmol/L降为166.5±84.8μ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手术成功率高,有助于控制血压和稳定肾功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卢再鸣单明张军郑加贺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血压肾功能
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介入治疗15例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明确闭塞长度及远端流出道情况,均为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受阻或内膜下成形无法返回真腔时联合腘动脉逆行穿刺,通路建立后对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及踝肱指数变化,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踝肱指数及下肢动脉彩超。结果:15例患者均通过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使闭塞段动脉获得开通,技术成功率100%,路径图或多普勒引导下1次穿刺腘动脉成功9例,2、3、4次穿刺成功各2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4例患者静息痛术后消失,术后踝肱指数为0.68±0.088(P<0.01),较术前明显升高(0.36±0.12)。随访时间2~16个月,1例足部溃疡未得到控制,于术后2个月行截肢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再次出现静息痛,彩超示股动脉支架内狭窄,再行PTA术后好转;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股腘动脉双入路技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确切,为介入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了新思路。
刘兆玉畅智慧卢再鸣郑加贺单明张军郭启勇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股动脉放射学介入性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S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闭塞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闭塞血管通畅率均升高,与PTA组相比,PTAS组踝肱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术后随访2年,PTA组和PTAS组闭塞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7.7%和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但PFAS治疗后踝肱指数和闭塞血管通畅率更高,疗效更显著。
卢再鸣郑加贺单明温锋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踝肱指数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基础实验研究
刘兆玉
胆管癌栓的PTC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胆管癌栓的PTC影像特征,探讨PTC对胆管癌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37—78 岁(平均56岁)。肝细胞癌23例,胆囊癌3例,直肠癌 1例,胃癌1例。10例为手术病理证实,...
孙巍卢再鸣刘兆玉温锋张军郑加贺郭启勇
文献传递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