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霄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内镜
  • 4篇直肠
  • 4篇结直肠
  • 3篇胃癌
  • 3篇放大内镜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形态
  • 2篇血脂
  • 2篇原发性
  • 2篇早期胃癌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直肠癌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形态
  • 2篇胃炎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0篇凌霄华
  • 13篇庄丽维
  • 10篇于欣
  • 7篇胡成乙
  • 6篇汪丽燕
  • 6篇朱承雁
  • 5篇洪钰
  • 4篇李滨
  • 4篇王立国
  • 4篇米丽娜
  • 3篇杨小明
  • 2篇刘雷
  • 2篇刘铁夫
  • 2篇石运涛
  • 2篇刘喃喃
  • 1篇李楠
  • 1篇韩明子
  • 1篇张新
  • 1篇梁桃
  • 1篇韩继武

传媒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粪便乳铁蛋白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对照组炎症性肠病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测定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的水平。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组活动期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且活动期组轻、中、重度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随着内镜的分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r=0.4199(P=0.0517)。2)粪便乳铁蛋白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著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论:粪便乳铁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判定价值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但是否可以作为理想的替代肠镜的炎症性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卫霖庄丽维韩明子凌霄华王立国于欣
关键词:乳铁蛋白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粘膜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可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是"两次打击学说",即肝脏的脂肪变性及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自"肠-肝轴"被提出后,关于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近些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粘膜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肠粘膜的四个屏障功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粘膜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吴云凌霄华李春苗刘喃喃庄丽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粘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内毒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王婷婷庄丽维韩继武凌霄华王立国朱承雁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胃癌相关基因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前认为癌的形成过程是多阶段、多过程的,包括多个连续的独立的事件,是多个遗传物质即基因积累改变的结果.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有3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程序死亡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可使细胞增生,程序死亡基因的失活可能使细胞永生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至少有两种以上的基因突变,他们各自发挥不同作用.研究胃癌相关基因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总结基因改变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分子水平揭开胃黏膜癌变的本质,进而明确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凌霄华汪丽燕关景明刘颖于欣
关键词:胃癌相关基因癌前病变
Survivin反义核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降低化疗药物耐药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构建Survivin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anti-pcDNA3-svv),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降低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Survivin反义核酸瞬时电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系Skov3,筛选出阳性细胞株。以Western-blot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kov3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检测实验组细胞(Skov3-SVVanti)MDR-1mRNA的表达。结果稳定表达an-ti-pcDNA3-svv的Skov3-SVVanti其生存素蛋白表达比未转染者明显降低,Skov3-SVVanti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凋亡率为19%。Skov3-SVVanti组MDR-1mRNA表达较Skov3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通过降低MDR-1mRNA表达,降低化疗药物耐药性。
凌霄华胡成乙洪钰于欣米丽娜杨小明
关键词:SURVIVIN反义核酸肝癌凋亡
245例早期胃癌胃微血管形态变化及Bcl-2和P53表达特点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微血管形态变化以及Bcl-2和P53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245例消化不良症状的住院患者,首先用放大内镜观察胃微血管形态,然后根据胃小凹状况分为A、B、C、D、E型,分别检测不同胃小凹分型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结果:浅表性胃炎主要见于A型(57.9%)、B型(49.0%)和c型(20.0%)小凹类型;萎缩性主要见于C型(40.0%)和D型(50.0%);肠上皮化生主要见于C型(32.0%)、D型(35.7%)和E型36.0%);不典型增生多见于D型(10.7%)和E型(34.0%);胃癌仅见于E型(14.0%)。不同类型的微血管形态,其Bcl-2和P53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8.0%与62.0%,均显著高于A(5.2%与7.8%)、B(7.8%与11.8%)、C(18.0%与16.0%)、D型(26.8%与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主要发生在D、E型小凹类型;微血管形态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指标,放大内镜可以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一种临床筛选方法。
凌霄华于欣杨晓明庄丽维朱承雁李滨米丽娜刘铁夫刘雷汪丽燕
关键词:微血管形态放大内镜BCL-2P53
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以及不同大小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组,体重超重者(BMI≥24 kg/m2)结肠息肉发生率较BMI正常者高,息肉大于1 cm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息肉小于1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肥胖及男性是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高危因素,而息肉大小、部位均与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密切有关。
刘雷张新王瑞峰凌霄华庄丽维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高脂血症
黏着斑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3/63)、34.92%(22/63),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在分化程度(P=0.015)、浸润深度(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08)中有显著性差异,在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中无差异(P=0.912)。结论结直肠癌中FA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故检测结直肠癌黏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利于预后判断。
凌霄华于欣汪丽燕胡成乙
关键词:结直肠癌黏着斑激酶免疫组织化学
胃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2007年
患者女,41岁,因上腹胀痛2年就诊,于2006年4月26日行胃镜检查,在体底交界大弯侧见一2.0cm×1.5cm广基隆起,表面黏膜光滑,中间凹陷,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物”。取活检病理结果为“胃黏膜腺上皮分化尚可,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腹部超声、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于5月22日住普外科病房,人院拟诊断为“胃间质瘤”。
庄丽维刘铁夫胡成乙凌霄华刘勇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炎性细胞浸润普外科病房上腹胀痛上皮分化间质水肿
Stathmin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正常肝组织和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低级别原发性肝癌(Ⅱ级-Ⅲ级)及高级别原发性肝癌(Ⅳ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5%、100%。Ⅱ级-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Ⅱ级-Ⅲ级组、Ⅳ级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35±0.16、0.69±0.22、0.91±0.18。Ⅱ级-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athmin在原发性肝癌中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关。
凌霄华庄丽维胡成乙洪钰于欣米丽娜朱承雁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STATHMIN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