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强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3篇诗歌
  • 2篇生命本体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共同体
  • 1篇语言学转向
  • 1篇月夜
  • 1篇中国现当代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 1篇中国现当代文...
  • 1篇神圣
  • 1篇生命本体论
  • 1篇诗歌语言
  • 1篇诗学
  • 1篇世俗
  • 1篇受性
  • 1篇堂吉诃德
  • 1篇人格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省交通学...

作者

  • 7篇冯强
  • 1篇张清华
  • 1篇梁峰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为诗一辩:从理想国的诗歌到诗歌的理想国被引量:1
2010年
布鲁姆曾抱怨"马克思主义者在到处发现斗争性上很有悟性,却看不到冲突性就是高雅艺术的内在特性"①,他要求以文学为志业者在审美(文本)批评和社会(文化)批评之间做出抉择。社会批评关注权力的配置,属于外在的斗争;审美批评则关注心灵的秩序,属于内在的冲突。对应于耿占春先生的新著《失去象征的世界》,则"
冯强
关键词:理想国感受性堂吉诃德语言共同体语言学转向
现代性逻辑下的文学空间——张清华文学批评中的生命本体论诗学被引量:1
2013年
张清华在学生时代大量阅读国外的文学作品,曾希望考取南京大学或者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后来阴差阳错,走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从此为这一行当增色不少。不仅仅因为他的胡子,也因为他内心的激情。他在课堂上大开大阖,和我们一起背诵《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他也请同学分析欧·亨利的《决斗》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干一些似乎和现当代文学不着调的营生,他甚至认为中文系的老师应该可以同时讲授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多个学科之间的穿梭让他获得了自身的视野和刺点,他两次获评学校本科生欢迎的老师,也有这个原因。
冯强
关键词:生命本体论文学批评文学空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春江花月夜》诗学
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论《受活》的时间意识被引量:1
2011年
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取向。从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来观察,《受活》的时间经验是分裂性的。从伊利亚德关于神圣时间乃其他时间结构之原型的论述出发,从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三个角度对《受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神圣时间作为其他时间结构的原型,在社会历史结构中的逐步扩散以及最终狂欢式的蔓延;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只是想呈现出历史地貌中的某种真实状态,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截然的对立;它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暧昧的时代。
冯强梁峰
关键词:《受活》
从《纪念》到《喜剧》:蒋浩诗歌的理、事、情
2012年
根据蒋浩自己的一些说法,将他的诗歌写作粗略地分为30岁之前的心性期或人格训练期、30岁之后的风景期或技艺训练期和《喜剧》以来的世相人心期或者人格-技艺训练期。30岁之前立"正",训练人格;30岁之后尚"变",训练技艺。《喜剧》别开生面,提供了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出汉语的微妙特征的全新诗歌。
冯强
关键词:人格
萧开愚诗歌语言的层次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在萧开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层次的悖论,前者要求诗歌面对现实时绝对的自足性,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现实对诗歌的的参照和渗透作用。萧开愚的可贵之处是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虽然他对汉语性和诗歌形式的强调可能使他在诗坛上曲高和寡,但他对现实的关注也使他写出《破烂的田野》这样的愤怒之作。如果他那里存在一个诗歌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不会是整体性的、一体化的,而是以悖论和残缺的方式出现,也就是说,萧开愚的诗歌理想国是以不同的层次呈现出来的。
冯强
关键词:诗歌语言
中国诗:“志”的传统与“知”的传统——兼论“兴”和“隐喻”
2012年
广义上的西方诗倾向于将诗视为受作者意志控制的某种制作,与之不同,中国诗则更多地与伦理相联系,古人所谓"知人论世"。前者强调诗乃诗人的意志对象,后者强调诗人和世界的主观联系。诗人以诗言志,论诗者以诗论世,诗歌在中国古人那里有更强的实用和伦理功能。与西方符号理论认为语言"代表或代替(stand in for)"事物的隐喻本质不同,中国传统基本上抛弃了符号理论,而更倾心于那种融合了动机、环境和心理的提喻语言观,即内在整体显现出必然缩减的表面,而通过这个特别的‘部分’,整体即可被获知。这也是"兴"的最大特征。
冯强梁峰
关键词:隐喻
历史与良心:解读莫言《蛙》中的姑姑形象被引量:4
2013年
人口问题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事,历史上中国政府为应付不同的状况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这些政策背后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和意识状态。政策具有机缘性和抽象性,抽象性需要具体的人尤其是姑姑这样的基层干部去实施,而机缘性此一时彼一时的性格则有可能对历史自身产生反讽。《蛙》向我们展示的,是历史进程的多变对历史个体造成的压力,而姑姑尤其是这一压力的载体。
张清华冯强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生命本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