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根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方便、安全、可靠的评价方法,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对术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20例,显微手术夹闭52例,术后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随...
- 赵兵谭显西钟鸣郑匡张明升何文根李连进
- 文献传递
-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分型与栓塞策略
-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何文根李连进
- 三维影像系统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神经外科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动脉瘤的诊治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术前充分了解动脉瘤的影像特征、准确评估手术的方式和难度,仍然是每个神经外科医师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三维影像技术的开发应用,3D-CTA、3D—DSA均可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形态、
- 赵兵钟鸣谭显西陈伟建郑匡张明升尹剑何文根李连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分型与栓塞策略
-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分型与栓塞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ICA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资料,根据椎动脉侧位DSA图像进行分类,PICA开口到尾袢为袢前段,尾袢到头袢为袢中段,头袢到小脑皮层支为袢后...
-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何文根李连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栓塞
- 文献传递
- 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用2种方法分别评价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和瘤体长径。结果 88例患者,3D-CTA检出75例患者中80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DSA检出78例患者中90个动脉瘤,10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CTA检测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100.0%、100.0%和76.9%。对所有动脉瘤以及长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9%、100%、93.3%、57.9%。3D-CTA和3D-DSA所测动脉瘤瘤颈和长径经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检验,两种方法所测瘤颈(ρ=0.94,P<0.01,R2=0.88)和长径(ρ=0.93,P<0.01,R2=0.86)有强相关;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3D-CTA和3D-DSA所测瘤颈(Z=-1.49,P>0.1)和长径(Z=-1.33P>0.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A对长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对长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3D-DSA检查。
- 何文根谭显西赵兵诸葛启钏陈伟建李连进范良好钟鸣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分型与栓塞策略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是常见的后循环动脉瘤之一。动脉瘤夹闭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常存在后组颅神经麻痹及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PICA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等特点。对我院21例PICA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特征,提出PICA动脉瘤的分型,指导PICA动脉瘤栓塞治疗。
-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尹剑张明升何文根李连进
- 关键词:动脉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栓塞治疗PICA后循环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
- 脑红蛋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细、假手术组、SAH组、治疗组(SAH+腹腔注射氯化血红素)组。除SAH组3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大鼠。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SAH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颞叶的NGB免疫组化反应及平均吸光度A值;采用干湿法测量脑含水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①正常组和SAH后24 h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是0.133±0.021和0.236±0.028:②SAH后颞叶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迅速增加,24 h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③SAH组脑含水量为(77.5±0.4)%,治疗组脑含水量为(76.5±0.6)%,治疗组脑含水量较SAH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和 SAH 组脑颞叶神经元凋亡程度为(9.8±2.4)%、(18.5±2.3)%。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降低(P<0.05)。结论 SAH后大鼠大脑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呈动态变化。早期给予NGB能减少大鼠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水肿程度,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李连进钟鸣谭显西何文根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血红蛋白类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77岁,因"右手抖动30年,发现颅内血肿1个月"入院,30年来右手抖动逐渐加重.既往30余年前头部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活动自如,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右手静止及活动时均明显抖动,病理征阴性.
- 何文根钟鸣谭显西
- 关键词:正常灌注压突破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入院查体糖尿病史对光反射
- 小脑后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ICA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DSA资料估计动脉瘤的解剖分段。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单纯液体胶栓塞5例、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PICA闭塞4例,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单纯弹簧圈致密栓塞5例,90%以上栓塞2例,85%栓塞1例;单纯液体胶栓塞的5例及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的2例均达到致密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90%以上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完全闭塞载瘤动脉3例,90%以上栓塞1例。术后脑干穿支动脉闭塞导致死亡1例,术后1周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未见再出血及小脑损害症状。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2±8)个月。GOS评分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12例。结论根据PICA瘤的解剖分段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张明升尹剑何文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小脑后下动脉
- MSCTA、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脑血管造影(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常规及3D-DSA检查,...
- 何文根钟鸣诸葛启钏谭显西赵兵陈伟建王宏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