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匡

作品数:59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5篇动脉瘤
  • 27篇动脉
  • 23篇血管
  • 21篇颅内
  • 20篇颅内动脉
  • 20篇颅内动脉瘤
  • 20篇出血
  • 17篇蛛网膜
  • 17篇蛛网膜下
  • 17篇蛛网膜下腔
  • 17篇蛛网膜下腔出...
  • 17篇网膜
  • 17篇下腔出血
  • 17篇膜下
  • 15篇栓塞
  • 9篇动脉瘤性
  • 9篇外科
  • 7篇血管痉挛
  • 7篇预后
  • 7篇痉挛

机构

  • 38篇温州医学院附...
  • 20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59篇郑匡
  • 56篇谭显西
  • 55篇钟鸣
  • 40篇赵兵
  • 28篇李则群
  • 15篇熊叶
  • 8篇杨运俊
  • 7篇张明升
  • 6篇陈伟建
  • 6篇刘伟
  • 6篇何文根
  • 5篇李连进
  • 5篇程伟
  • 5篇尹剑
  • 4篇李江
  • 4篇杨华
  • 4篇王勇
  • 3篇张鸿祺
  • 3篇梁传声
  • 3篇张鑫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2011中华...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Neuros...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华中青年神...
  • 1篇2008年浙...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网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临床资料。发病≤72 h手术者为早期手术(19例),>72 h手术者为延期手术(18例);对20例存在脑内血肿,严重脑室积血、积水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其余17例患者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3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1%(20/37),总体预后良好率为59.5%(22/37),病死率为27.0%(10/37)。Hunt-HessⅣ级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7.9%(19/28),病死率为21.4%(6/28);Ⅴ级者的预后良好比例为3/9,病死患者比例为4/9。早期手术的19例中,17例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7%(14/19),预后良好率为42.1%(8/19);延期手术18例中,单纯动脉瘤夹闭1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6/18),预后良好率为77.8%(14/18)。延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比较,并发症少,预后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合并严重脑内血肿,脑室积血、积水的高分级aSAH患者,延期手术可以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好。在临床上应结合病情,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李江赵建庭程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术前风险评分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显微手术疗效的预测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建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显微外科的术前风险评分,并评价该评分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国内10家医疗中心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分级(WFNS)4级或5级的aSAH患者119例,根据年龄、WFNS分级、有无脑疝、有无脑室积血行术前风险评分(0~5分).随访6~28(12.5±3.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为0~3分)和预后不良(mRS为4~6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风险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19例患者中,59例(49.6%)预后良好;60例(50.4%)预后不良,其中37例死亡(31.0%).术前风险评分不同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77,P<0.01);其中术前评分≤1分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1.2%((11/52);术前评分≥4分者,预后不良的比例为8/9,术前评分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该评分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79(95% CI:0.71 ~0.87,P<0.01),术前评分为2分,提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70%,拟合优度良好(x2=2.388,P=0.496).结论 术前风险评分有助于预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aSAH患者的预后.
赵兵吴俊林福鑫郑匡谭显西赵元立曹勇史怀璋梁传声张鸿祺赵振伟王志刚王汉东张鑫杨华朱刚钟鸣王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的初步报告
目的了解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连续病例的动脉瘤特征及3个月初步治疗结果。方法临床研究注册编号ChiCTR-TNRC-10001041,研究来自全国12个中心,中心分布:东北2个,西北1个,西南2个,华东5个,华中1...
钟鸣谭显西赵兵李则群郑匡
文献传递
Dll4、Ephb4、Ang2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Dll4、Ephb4、Ang2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Dll4与Ephb4、Ang2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BAVM发生机制提供相关线索,对BAVM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
熊叶钟鸣谭显西李则群郑匡
文献传递
Moyamoya合并脑动脉瘤的血管构筑及外科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Moyamoya合并脑动脉瘤的血管构筑及外科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Moyamoya合并脑动脉瘤16例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4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其中针对动脉瘤的...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
文献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方便、安全、可靠的评价方法,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对术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20例,显微手术夹闭52例,术后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随...
赵兵谭显西钟鸣郑匡张明升何文根李连进
文献传递
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90例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预后,平均随访10.6个月(1~22个月),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为3~6分)两组.结果 90例中,77例(86%)预后良好,13例(14%)预后不良.其中,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Ⅰ~Ⅲ级的79例患者中,72例(91%)预后良好;入院时WFNS分级Ⅳ~Ⅴ级的11例患者中,5例(45%)预后良好.入院时Fisher分级1~2级的61例患者中,2例(3%)预后不良;入院时Fisher分级3~4级的29例患者中,11例(38%)预后不良.11例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患者中,6例(55%)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FNS分级Ⅳ~Ⅴ级、Fisher分级3~4级、有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Fisher分级3~4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671和19.978,均P<0.05).结论 Fisher分级3~4级、有无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
陈绪亮赵兵龙彦笑石会郑匡李则群谭显西钟鸣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分型与栓塞策略
赵兵钟鸣谭显西郑匡何文根李连进
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以及支架技术治疗颅内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6例患者,3例海绵窦段PSA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痿(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2例单纯颈内动脉PSA,1例CCF球囊栓塞后复查显示PSA.球囊闭塞CCF及创伤性颈内动脉PSA 1例,弹簧圈栓塞3例,颈内动脉球囊闭塞2例.根据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随访资料以及文献,分析三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脑缺血并发症.术后无鼻出血发生,3例眼球突出回复,1例随访半年视力改善,3例颅内杂音消失,3例瞳孔缩小,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未见PSA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颈内动脉PSA的首选,合并CCF时可行球囊闭塞或载瘤动脉闭塞.对单纯窄颈者予以弹簧圈栓塞,对宽颈的采用支架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而位于颈内动脉岩段可选择带膜支架.
李则群刘斌赵建廷程伟郑匡赵兵谭显西马辉钟鸣
关键词:脑损伤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远期功能恢复与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存活者的远期功能恢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制定入选与排除标准,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评估患者术后1年时的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指标为mRS和Barthel Index(BI).结果 共随访38例,其中死亡8例;长期卧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者(mRS 5分)6例;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者(mRS 4分)14例;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者(mRS 2~3分)10例.8例死亡者的死亡年龄为(65.5±11.0)岁.30例存活者的mRS和BI评分分别为(3.70±0.99)分和(51±34)分;年龄与BI评分负相关(r=-0.811,P<0.01),手术时机早晚对BI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术后远期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不建议对年龄> 65岁的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不认为早期手术有益于远期功能恢复.
游慧超谭显西王学民郑匡熊叶庄梦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