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山

作品数:89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语言文字
  • 31篇历史地理
  • 1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2篇墓志
  • 32篇碑刻
  • 20篇汉字
  • 13篇释文
  • 13篇俗字
  • 12篇考释
  • 12篇汉语
  • 8篇释文校补
  • 8篇六朝
  • 8篇汉字史
  • 8篇汉字研究
  • 8篇碑志
  • 7篇典故
  • 7篇语词
  • 7篇校补
  • 7篇考辨
  • 6篇唐代
  • 6篇汉语词
  • 6篇汉语词汇
  • 6篇汉语词汇史

机构

  • 89篇西南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89篇何山
  • 2篇吴继刚
  • 1篇马锦卫
  • 1篇龙仕平
  • 1篇毛远明
  • 1篇罗琦

传媒

  • 7篇重庆第二师范...
  • 6篇绵阳师范学院...
  • 6篇保定学院学报
  • 4篇四川职业技术...
  • 4篇现代语文
  • 3篇中国语文
  • 3篇龙岩学院学报
  • 3篇励耘语言学刊
  • 3篇中国文字研究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平顶山学院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2篇阿坝师范学院...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汉字文化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见唐代墓志典故语考释举隅
2021年
唐代碑刻承六朝骈偶文风,习用大量典故,给碑铭解读带来不少困难。研究唐代碑刻文献必须正确而有效地破解典故。《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著录209种近年新获唐代墓志,多为首次释读整理,其中不乏生僻或疑难典故语。这些词语原书有的考释有误,有的应考而未考,故选择较典型的11则材料试做考补,以期为更好研究和利用这批新材料提供参考。
赵瑞娟何山
关键词:唐代墓志
北齐《冯娑罗墓志》用典探析
2019年
用典是古代墓志文重要的语言特征。北齐《冯娑罗墓志》多处使用典故,其用典方式有割裂造词、直接截取造词、意合造词。如“聿修”为“聿修厥德”之割裂,是割取性质不同的语素“聿”“修”组合而成的,其表义具有关涉原典语义的映射功能;“延葛”为“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的意合,从藤蔓柔长的角度入手,选取其蔓延到山谷这一意象,构成典故语“葛延”,喻指女性容貌之美。正确解读这些典故语,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传世典籍和出土墓志文献,而且能为中古词汇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邵秀梅何山
关键词:例释汉语词汇史
唐《窦诞墓志》释文综合校补
2019年
唐《窦诞墓志》被多书著录,为研究窦氏家族和相关史实提供了重要资料。但各家录文文字缺误现象较为多见,甚至有的文字释读众说纷纭,不利于该份文献的科学使用。本文以拓片为基础,汇校补正已有录文缺误,以使该墓志更好服务于相关文史研究。
彭明虹何山
关键词:释文校补
碑刻“班/斑”俗字源流考察及误释误混探析
2024年
“班”“斑”乃古文献常用字,古代碑刻用例很丰富。其中部分俗字源流关系未明,字际关系不清,再加人为不辨字形、以词定字等原因,字书误归、碑刻文献整理成果误释误混“班”“斑”俗字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需要重新分析的文献用字的典型实例。文章在全面梳理两字形体俗变源流基础上,补正国内外十余部字书或文字编有关收录缺误,校正历代碑文数十处成类型的识辨错误。这些研究表明,碑刻俗字繁杂是表象,系统和规律才是其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总结汉字发展演变规律,从形、音、义、用相结合角度考字、定字,确定文字职用,就可有效避免文字误释、误归等问题。
何山
碑刻残泐字考辨举隅被引量:1
2019年
因时间久远,碑刻原物多有残损,石面风化剥裂,导致一些文字残泐,难以准确辨识。已有碑刻整理成果缺录、误释残泐字的现象比比皆是。残泐字问题已成为影响碑文准确释读的极大障碍。本文系统总结碑志文献整理中有关残泐字处理的经验教训,从八个方面归纳残泐字的考辨方法,辅以实例分析,旨在为碑刻等出土文献残泐字释读考辨、近代汉字研究提供参考。
黄程伟何山
关键词:碑刻考辨
新刊隋唐碑志俗字考被引量:4
2015年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俗变原因,梳理形变脉络,沟通字际关系,分析构形理据,融贯变异规律,运用有效辨识方法。
何山
关键词:俗字考释隋唐汉字史
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的构件“口”
2008年
"口"是汉字构形系统中的重要构件之一。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除原形构件"口"外,又由其他构件讹变混同,使"口"的构字角色复杂化。新生构件"口"产生方式灵活,产生原因多样,对汉字构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何山
关键词:碑刻文字
明代碑刻纂录中的人名举误
2014年
人名乃碑志文的焦点信息,涉及碑志主或责任者的身份、职责等核心内容,有的还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现有石刻纂录成果中,出现了各种人名错误,其中以明代石刻最为典型,主要包括误判碑志制作人员、人名断取错误、误认形近字、误拆重组人名用字、张冠李戴、误判人事关系等八类问题。根据碑拓分类简析其人名讹误的原因并择要校正,可供还原文献、澄清史实及研究、使用和整理碑刻材料时参考借鉴。
何山
《孟子》中“为”字简析被引量:1
2006年
《孟子》词典归纳出《孟子》正文中“为”字的五种用法,即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词。本文在进行数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法作分类研究,总结其句法结构,试图探究每种词性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期管窥战国中期“为”字的使用及特点,更好地理解《孟子》文本。
何山
关键词:《孟子》语法特点表义功能
典故词语"顺向提取"及相关问题研究——以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为考察对象
2022年
科学提取研究对象是进行典故词语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传统"逆向提取"着眼辞书静态词条,遗漏了许多未见于辞书的新典故词语,从而影响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典故词语提取,在采用静态"逆向提取"的同时,必须加强动态"顺向提取".后一种提取方式学界虽有所涉及,但无论理论阐释还是实践操作都比较模糊.本文以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为材料,专门探讨典故词语"顺向提取"的本质、依据、过程、原则和实践操作,从而提出典故词、涉典词语新的判断标准,并对典故词语类别进行新的划分.这些新认识能更深入、系统地分析与描写汉语典故词语,丰富和拓展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具体内容.
赵瑞娟何山
关键词:汉语词汇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