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云龙

作品数:27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盆地
  • 12篇东南
  • 12篇琼东南盆地
  • 5篇地质
  • 4篇地质意义
  • 4篇油气
  • 4篇南海北部
  • 4篇层序
  • 3篇地层
  • 3篇水下
  • 3篇通孔
  • 3篇中新世
  • 3篇井筒
  • 3篇可拆卸
  • 3篇块体
  • 3篇活塞
  • 3篇采气
  • 3篇层序地层
  • 2篇深水
  • 2篇松辽盆地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海石油(中...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西班牙高等科...

作者

  • 27篇何云龙
  • 14篇解习农
  • 9篇苏明
  • 9篇张成
  • 6篇姜涛
  • 3篇杜学斌
  • 3篇张翠梅
  • 3篇陆永潮
  • 3篇李晶
  • 2篇孙志鹏
  • 2篇田姗姗
  • 2篇李俊良
  • 2篇郭迎春
  • 1篇彭伟
  • 1篇魏俊浩
  • 1篇庄新国
  • 1篇黄华
  • 1篇王永标
  • 1篇谭文娟
  • 1篇陈志宏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47
2010年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可以将其划分为3段,盆地西部陆坡以快速进积的陆坡楔状体为主要特征;盆地中部陆坡以陡倾的陆坡角度,大量的陆坡峡谷、沟谷和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等陆坡沉积为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以宽缓的陆坡形态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供给和断裂活动对陆坡体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陆坡发育时期所经历的沉积过程、古地貌形态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坡体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西段莺歌海组沉积演化及储层预测被引量:11
2015年
发育于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低凸起的中央峡谷西段,早期充填了厚达700m的深海重力流沉积。基于两口钻井和两块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中央峡谷早期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地震剖面波组特征和对比井震资料,将峡谷充填划分为5个沉积期次;在井震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反射特征、地震切片及属性分析,识别出四种主要的沉积类型:水道复合体、水道一天然堤、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期次l主要为水道复合体,沉积期次2和3主要为水道一天然堤,沉积期次4主要为块体流和水道一天然堤,沉积期次5主要为块体流和浊积席状砂。峡谷DSI-DS3主要受轴向物源控制,以浊流沉积为主,富砂;DS4~DS5逐渐受北部陆坡物源控制,以块体流沉积为主,富泥。浊流沉积是峡谷内优良的储集体,普遍发育于峡谷充填下部,与上部块体流沉积可以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黄卫解习农何云龙吴景富赵志刚王西杰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为狭窄,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V型"形态,两侧发育陡峭的峡谷侧壁;东段峡谷的内部充填沉积物由滞留沉积体、块体流-席状砂复合体、浊流沉积体和垮塌沉积体构成,垂向上显示出多期的形成演化过程。形态特征和充填结构表明,盆地东段峡谷主要受到该区域古地貌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于晚中新世早期的长条状负地形为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限制了盆地东段峡谷的形态特征,该地貌特征将持续影响峡谷内部的沉积物输送和堆积样式。更新世以来充分的沉积物供给在陆架坡折处形成了大量的陆坡峡谷,沉积物以垂向输送的方式沿着坡降向下运移,在下陆坡位置形成现代深水扇,并被现今中央峡谷的头部区域所捕获,在地貌特征的限制下,沉积物将发生转向输送,沿着盆地东段峡谷的走向,自西向东发生轴向运移。盆地东段构造控制型峡谷是造成琼东南盆地东西部中央峡谷体系在形态和充填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研究区内3种不同的现代沉积物输送方式,对于更好地理解盆地西部沉积物运移和西段峡谷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对比意义。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一种便携式水下采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水下采气装置,包括井筒,一井筒上帽和一井筒下帽分别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井筒的上下两端,所述井筒上帽上设有气体阀门,所述井筒下帽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结构,一活塞密封所述通孔,所述井筒内部设...
何云龙冯景昊薛志刚赵仕宝庄新国李晶张龙王玉华王亚楠
南海西缘中新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以万安盆地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万安盆地位于南海西南陆缘,独特的构造位置使得其充填演化成为研究西南次海盆扩张、西缘走滑断裂活动的重要窗口。利用已有钻井资料,通过井震对比和地震相分析,探讨万安盆地中新世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南海西缘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研究表明,中新世万安盆地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扇、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等4种与油气储层关系密切的沉积相类型。早中新世时期,以三角洲体系为主;中中新世时期,三角洲仅发育于盆地西部,同期盆地东部开始发育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时期,源自盆地西部的浊积扇开始发育。早中新世末南海西南次海盆停止扩张及中中新世末南海西缘走滑断裂活动,形成了2个重要构造不整合界面,对万安盆地中新世沉积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张道军何云龙陆必宇王亚辉刘娟杨允柳肖鸿议
关键词:中新世万安盆地
琼东南盆地新近系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被引量:4
2010年
坡折带是层序划分样式的重要依据。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的坡折带可以分为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构造坡折带进一步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不同的坡折带类型控制的储层沉积特征是不同的:构造坡折带的下倾方向一般发育一系列高成熟度、较高孔隙度的斜坡扇和盆底扇,是研究区较好的储集体;缓坡的沉积坡折带控制了斜坡扇裙和盆底扇的发育,陡坡的沉积坡折带控制了滑塌体的发育,沿陆坡向海方向形成了滑块、滑塌-泥石流、碎屑流-浊流的重力流演化序列。坡折带不但控制了储层的发育,而且控制形成有利的输导系统发育,坡折带及其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田姗姗苏明何云龙柳永军
关键词:坡折带储层琼东南盆地
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岩浆底辟对中央峡谷的影响
南海琼东南盆地沿中央凹陷带发育呈NE 走向的中央峡谷,西起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经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宝岛凹陷及长昌凹陷,向东经西沙海槽最终汇入南海西北次海盆,全长425 km,最宽处达48.5 km.中...
商志垒解习农何云龙
山西堡子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床隐爆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其金矿的矿化强度和矿化范围严格受到岩浆隐爆作用范围和隐爆强度的控制。文章通过对堡子湾金矿的矿化、矿体、角砾岩体的形态、分布、成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联系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建立了该矿床的隐爆机制,认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隐爆作用过程对于预测矿体范围、指导金矿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云龙魏俊浩谭文娟李晶
关键词:金矿床隐爆角砾岩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被引量:37
2012年
深水沉积是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重点之一,利用高精度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揭示了南海西北陆缘区深水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内部构成特征.这些深水地区除堆积正常深海-半深海泥岩外,还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块体流沉积、深水峡谷、沉积物波等大型沉积体.研究表明,南海西北陆缘区发育4类陆坡,即进积型、滑塌型、水道化型、宽缓渐变型陆坡.不同陆坡类型具有不同地貌形态,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类型.大型块体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滑塌型和水道化型陆坡,沉积物波主要发育于宽缓渐变型陆坡下部及深海中央峡谷长昌段的周缘地区.由于南海西北陆缘自晚中新世以来形成向东开口的喇叭形变深的地貌形态,导致在盆地中央形成了独特的与陆坡走向一致的深海峡谷体系——中央峡谷.该峡谷的沉积充填不仅包括来自于西部峡谷头部的浊积水道沉积,还包括来自于北部陆坡的块体流沉积,特别是来自于滑塌型陆坡的块体流沉积.中央峡谷体系构成了西北陆缘区多源汇聚的深水沉积物输送系统,同时也是南海西北陆缘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层发育层系.
解习农陈志宏孙志鹏姜涛何云龙
关键词:沉积物上新世油气
南海万安盆地构造—层序发育特征与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被引量:3
2021年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对于认识南海南部主要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覆盖全盆地的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万安盆地构造‒层序特征及其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万安盆地内新生代以来可识别出8个主要的二级/三级层序界面.沉降模拟显示,盆地沉降整体表现出一个“快‒慢‒快”的过程,且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中高南低的特征.综合构造层序特征和沉降模拟结果,万安盆地新生代以来沉积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初始裂陷期、晚期裂陷期、断坳转换期、裂后热沉降期和裂后加速热沉降期.盆地自形成以来,沉降主要受东亚大陆边缘区域拉张所造成的深部断裂的影响,至上新世,万安断裂转而成为盆地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由此造成了早期盆地沉降中心由中部向西迁移,然后再逐步向东迁移的特征.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为盆地裂陷阶段,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断陷早期可能为湖相,晚期为浅海相;中中新世为盆地断坳转换阶段,晚中新世以来为盆地裂后热沉降阶段,二者均发育陆源碎屑岩和自生碳酸盐岩两种沉积类型,且裂后热沉降期碳酸盐岩沉积范围相对缩小,陆缘碎屑岩沉积范围相对扩大.
肖鸿议何云龙解习农张道军陆必宇王亚辉杨允柳
关键词:万安盆地石油地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