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玉峰

作品数:38 被引量:4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矿物
  • 9篇蛇绿岩
  • 9篇绿岩
  • 8篇变质
  • 7篇新矿物
  • 7篇铁矿
  • 7篇榴辉岩
  • 7篇晶胞
  • 7篇晶胞参数
  • 7篇化学式
  • 7篇辉岩
  • 7篇粉晶数据
  • 7篇产状
  • 6篇地幔
  • 6篇橄榄岩
  • 6篇光学
  • 6篇光学性
  • 6篇光学性质
  • 5篇高压变质
  • 5篇铬铁矿

机构

  • 3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博物...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甘肃省地质调...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作者

  • 38篇任玉峰
  • 27篇杨经绥
  • 17篇李天福
  • 14篇徐向珍
  • 14篇陈松永
  • 9篇方青松
  • 9篇白文吉
  • 8篇戎合
  • 8篇李兆丽
  • 6篇颜秉刚
  • 6篇张仲明
  • 4篇章西焕
  • 4篇许志琴
  • 4篇施倪承
  • 3篇马喆生
  • 3篇尹淑苹
  • 3篇李化启
  • 3篇李国武
  • 2篇左国朝
  • 2篇郭国林

传媒

  • 11篇岩石矿物学杂...
  • 8篇岩石学报
  • 6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地学前缘
  • 1篇2007'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被引量:82
2007年
在西藏拉萨地块中新发现的榴辉岩为厚层状、块状,岩石新鲜,带宽500~600m,呈构造岩片产在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中。榴辉岩岩石类型简单,榴辉岩相矿物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Grt-Omp-Phe矿物温压计估算出榴辉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为T=730℃,p=2.7GPa,接近于柯石英和石英的转变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表明其原岩为典型的MORB玄武岩,来自亏损地幔。榴辉岩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介于(242.4±15.2)~(291.9±12.8)Ma之间,15个测点的平均值为261.7Ma±5.3Ma,结合矿物包裹体的研究,认为代表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与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5Ma)可以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榴辉岩的原岩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二叠纪MORB榴辉岩和区域上同时代岛弧火山岩的产出,表明拉萨地块中可能存在一条石炭纪—二叠纪的古缝合带,其中榴辉岩代表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留。
杨经绥许志琴李天福李化启李兆丽任玉峰徐向珍陈松永
关键词: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古特提斯洋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岩相学特征和变质演化过程被引量:16
2007年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结构,变斑晶和基质石榴子石主要落入C类榴辉岩区,少数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石榴子石落入B类榴辉岩区;单斜辉石主要为绿辉石,少数Ⅰ世代和Ⅲ世代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根据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获得的温压范围为630~777℃和2.58~2.70GPa,峰期变质条件接近于石英-柯石英转变线。榴辉岩的原岩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这反映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进变质作用和随后的折返退变质作用。
李天福杨经绥李兆丽徐向珍任玉峰王汝成张文兰
关键词:榴辉岩岩相学变质演化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西藏拉萨地块MORB型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9
2007年
松多榴辉岩的SiO2、Al2O3含量分别为45.3%~50.6%、12.93%~14.27%,K2O+Na2O为1.3%~2.8%,TFeO/MgO为1.11~2.02,CaO为10.4%~14.47%,K2O<0.3%,Na2O为0.97%~2.47%。总体上具有玄武质或辉长质岩石的成分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MORB的特征,表明其原岩来自大洋环境。松多榴辉岩大多数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的Eu异常,重稀土元素平坦。微量元素蛛网图均显示从Zr到Yb属于平坦型,基本上未发生分馏。松多榴辉岩的LaN/YbN比值为0.19~0.56,LaN/CeN为0.75~0.81,LaN/SmN为0.37~0.81,三者均小于1;Hf/Th除了石英榴辉岩中的06Y-344样品为6.81外,其他样品为11.10~33.97,均大于8;Ce/Nb为2.72~19.02,均大于2;Th/Yb为0.01~0.10,均小于或等于0.1,也说明其原岩具有典型MORB的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松多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61Ma±5.3Ma,推测其原岩可能为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
陈松永杨经绥罗立强李兆丽徐向珍李天福任玉峰李化启
关键词:大洋玄武岩超高压变质带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锆石中的包裹体被引量:37
2007年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石,可见角闪石、榍石、多硅白云母和钠长石。包裹体具3种组合:榴辉岩相(Grt+Omp+Rt+Phe)、角闪岩相(Amp+Spn+Ab)和不确定相(Qtz+Ap)。锆石中的矿物包裹体与岩石中对应矿物的成分相同。包裹体集中在锆石核部和榴辉岩相矿物的大量出现表明锆石生长发生于变质峰期或峰期之后不久。锆石的Th/U比值均很低,具变质成因锆石的典型特征。区域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期,是古特提斯洋盆裂解的产物。
徐向珍杨经绥李天福陈松永任玉峰李兆丽石玉若
关键词:锆石矿物包裹体SHRIMP拉萨地块青藏高原
新矿物(2003.1~2003.12)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2003年度正式发表的新矿物共55种,其中硅酸盐31种,磷酸盐5种,砷酸盐2种,硫酸盐4种,硫化物3种,碳酸盐2种,钒酸盐2种,硼酸盐1种,硒化物1种,硫盐1种,氧化物1种,氢氧化物1种,复杂卤化物1种。文中表格依次列出了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伴生)组合等。
章西焕任玉峰
关键词:化学式晶系晶胞参数粉晶数据产状
西藏松多榴辉岩的矿物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2012年
对松多榴辉岩中单矿物进行的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主要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和Y,同时具有高丰度的Sc、V、Cr和Co等元素;绿辉石中的微量元素以中稀土元素、Sr、Sc、V、Cr、Co、Ni和Ti为主,含有一定量的Zr、Hf等。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和绿帘石中均显示轻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表明在退变质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富轻稀土元素的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因而其微量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的某些特点不同于苏鲁地区的榴辉岩。石榴石变斑晶中某些元素(如Ti、Zr)的分带性暗示了榴辉岩在紧随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了降压增温过程。榴辉岩主要变质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显然受到矿物主量元素的分配所控制,如MgO在石榴石和绿辉石之间的分配对Ni、Co、Ti分配的控制以及CaO的分配对Sr、Y、REE分配的控制等。退变质过程中矿物的形成或分解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矿物间微量元素的重新分配。由绿辉石退变质而形成的角闪石,较之原先的绿辉石,其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会发生变化,但元素总体丰度相近,某些元素特点相似,又反映了绿辉石和角闪石之间的成生联系。金红石是Ti、Nb、Ta、Zr、Hf的主要赋存矿物,而与之共生的绿帘石所表现出来的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特征表明了金红石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
李天福杨经绥李兆丽徐向珍任玉峰陈松永
关键词:榴辉岩原位微量元素
新疆博格达白杨沟的枕状熔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北段东侧白杨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岩石主要由亚碱性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其中分布有大量保存极好的枕状熔岩。枕状熔岩主要为基性熔岩,SiO2含量50.17%~54.66%,Al2O3为13.10%~16.44%,MgO为4.62%~7.89%,TiO2为1.23%~2.79%,CaO为7.06%~13.07%,Na2O为2.76%~4.99%,K2O为0.07%~0.82%。基性熔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组为富集如Rb和Ba,另一组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和Ta在N-MORB标准化图解上都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熔岩的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中表现为总体平坦,轻稀土元素(LREE)轻微富集的右倾曲线,δEu为0.89~1.12。从Sr-Nd-Pb同位素组成来看,εNd(t)为+2.8~+3.1,143Nd/144Nd(i)为0.512407~0.512422,εSr(t)为-14.0~-17.5、87Sr/86Sr(i)为0.70293~0.70317、206Pb/204Pb(i)为17.622~17.835、207Pb/204Pb(i)为15.374~15.463、208Pb/204Pb(i)为38.163~38.339,具有亏损地幔端元的特征。本区火山岩在构造环境图解上具有MORB与WPB的特点,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断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岩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是在古亚洲洋关闭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环境形成。
熊发挥杨经绥贾毅徐向珍陈松永李天福任玉峰左国朝
关键词:枕状熔岩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亏损地幔弧后盆地
新疆南天山东段库兹山基性超基性岩特征和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新疆南天山东段库兹山基性超基性岩带,前人缺乏研究,但该带的岩石成因和形成地质背景对认识南天山的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该带中的主要岩石类型有单辉橄榄岩,辉绿岩和辉长岩等。单辉橄榄岩的橄榄石为富镁型:Fo为93~96;副矿物铬尖晶石属于高铬低镁型,Cr#(Cr/(Cr+Al)×100)值78~99,Mg#(Mg/(Mg+Fe)×100)值1.8~41.4,属于造山带中的阿拉斯加型超基性岩类型。辉绿岩中辉石为普通辉石,Mg#(Mg/(Mg+Fe)×100)显示一个连续的从高到低的演化趋势,反映了岩浆的分异作用;长石为拉长石和中长石。辉长岩中辉石为普通辉石;斜长石已经蚀变成钠长石,Ab在95以上。辉绿岩和辉长岩K2O含量均很高,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85,且LILE相对HFSE明显富集,认为它们可能与单辉橄榄岩同属造山带中的侵入体,形成在南天山的造山阶段。基性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指示该岩浆事件由石炭纪延续到二叠纪(331~286 Ma)。
李金阳杨经绥徐向珍郭国林陈松永李天福任玉峰左国朝
关键词:超基性岩基性岩
东海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橄榄岩及其原岩和成因类型的判别——以PP1孔和PP3孔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在总结全球地幔橄榄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于判别HP-UHP变质带中变质橄榄岩原岩及其成因类型的判别图解。该图主要由镁铁总量MgO+(%)和一个参数m+f/si比值构成。另用Al2O3和CaO分别与MgO+(%)制成两个辅助图解,以示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之间在Al2O3和CaO含量上的分界。通过原岩判别结果和研究表明,PP3孔和PP1孔两者在变质组合、原岩成因类型、地球化学和变质条件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重大差异。分别代表来自两种极端的地球化学类型和两种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UHP变质体。PP3钻孔以Ol+Gt+Cpx+Opx+Sp为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的含石榴石纯橄岩,其原岩系来自地幔残余成因的方辉橄榄岩遭受UHP变质作用的产物,它以成分高度均一,富Mg(Mg’=92),极端亏损不相容元素REE(∑REE<1×10-6可称为超亏损型)为特征。在变质相中仍保留原岩的残余矿物铬尖晶石(Sp),其成分显示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成分趋势。并出现以Gt和Sp共存相为特征的变质相。据实验结果(klemme,2004)表明该共存相的稳定域的P-T条件Cr-Sp可达7Gpa,T1400℃,即形成于200km的地幔深度。综合研究显示该孔变质橄榄岩原岩(方辉橄榄岩)具有大洋岩石圈地幔残余成因的某些印记,而不是同深度原生地幔岩相转变的产物。PP1孔变质橄榄岩是由无水矿物相(Ol+Opx+Cpx+Gt)+含水矿物相(Phl±Chu)组成的石榴石橄榄岩杂岩,其原岩来自两种不同成因的超镁铁岩系列:一为具地幔成因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系列(可能相当于地幔楔中的Al型橄榄岩),另一部分(少数)来自具岩浆成因的超镁铁岩系列(纯橄岩—异剥橄榄岩—辉石岩组合,可能相当于A2型橄榄岩)。该套变质橄榄岩,以成分高度不均一,极端富集REE(∑REE平均>20×10-6可称为超富集型)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为特征。这种异常现象并不反映其原岩�
王希斌杨经绥李天福陈松永任玉峰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橄榄岩
山东荣成马草夼橄榄岩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马草夼橄榄岩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山东荣成腾家集附近,其原岩为残余地幔方辉橄榄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后期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马草夼橄榄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辉石岩脉和角闪岩脉的主要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做了单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o和Ni在橄榄石中含量最高且富集,在斜方辉石和角闪石中含量低且亏损。由于橄榄石在全岩中含量高达90%以上,因而全岩Co、Ni富集。虽然角闪石在全岩中体积含量仅占3%~8%,但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远远低于角闪石,故全岩的微量(Co、Ni除外)和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受控于角闪石。斜方辉石、橄榄石与角闪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基本相同,辉石岩脉和角闪岩脉中的角闪石比地幔橄榄岩中的角闪石更富集微量和稀土元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草夼橄榄岩至少受到了含Co、Ni的流体,富含LREE、Ba、Sr、Ta的硅酸盐流体和少量低Th、U的碳酸盐地幔流体的多次交代,流体交代发生于超高压变质后期浅部地幔驻留期间。马草夼橄榄岩所处的氧逸度(相对于FMQ)为+1.0~+2.0,落入正常大陆地幔的范围,在折返过程中未受到壳源流体的影响,保持了地幔氧同位素特征。
任玉峰高翔杨经绥胡明月贾泽荣
关键词:橄榄岩氧同位素氧逸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