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新生

作品数:409 被引量:2,326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3篇期刊文章
  • 8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8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1篇细胞
  • 79篇缺血
  • 51篇脑缺血
  • 42篇再灌注
  • 42篇灌注
  • 41篇凋亡
  • 40篇蛋白
  • 36篇脑梗
  • 35篇梗死
  • 34篇脑梗死
  • 33篇缺血再灌注
  • 32篇帕金森
  • 31篇帕金森病
  • 29篇基因
  • 29篇干细胞
  • 29篇出血
  • 28篇血管
  • 28篇鼠脑
  • 25篇痴呆
  • 23篇脑脊液

机构

  • 3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46篇南京医科大学
  • 2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3篇常州市第四人...
  • 11篇江苏大学
  • 1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0篇大丰市人民医...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武汉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南京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市精神卫...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409篇丁新生
  • 55篇叶民
  • 50篇姚娟
  • 38篇唐金荣
  • 34篇邓晓萱
  • 29篇董海蓉
  • 28篇程虹
  • 26篇侯熙德
  • 23篇印卫兵
  • 22篇王颖
  • 20篇张云云
  • 19篇冯美江
  • 19篇华烨
  • 19篇顾萍
  • 18篇丁海霞
  • 18篇王蔚
  • 18篇李文磊
  • 16篇梁汝庆
  • 15篇姜婧
  • 14篇解渊

传媒

  • 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7篇临床神经病学...
  • 2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3篇江苏医药
  • 1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脑血管病...
  • 10篇第十二届全国...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国际脑血管病...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江苏省第十七...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24篇2015
  • 32篇2014
  • 26篇2013
  • 10篇2012
  • 28篇2011
  • 25篇2010
  • 38篇2009
  • 24篇2008
  • 27篇2007
  • 26篇2006
  • 16篇2005
  • 35篇2004
  • 19篇2003
  • 14篇2002
  • 7篇2001
4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由基清除剂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自由基的概念、类型、产生途径,分析了神经组织对自由基引起的损伤特别敏感的原因,并对Edaravone药理学优点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丁新生
关键词:清除剂中性粒细胞线粒体损伤儿茶酚胺EDARAVONE
文献传递
多中心、随机、开放性观察思吉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思吉宁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对照试验,对1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思吉宁或维生素E12周,比较两组用药第4、8、12周末UPDRS评分和用药第1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评分下降程度,评估其治疗效果,同时记录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思吉宁组在用药第4、8、12周末的UPDRS评分下降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思吉宁组在改善患者UPDRS评分方面的有效率高于维生素E组。常见不良反应为纳差、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头晕。而失眠、体位性低血压虽少见,却容易导致停药。结论思吉宁作为MAO-B抑制剂是治疗PD的有效药物,耐受性良好。
张璟丁正同黄鉴政丁新生郭明光苏惠琳王瑛蒋雨平毛善英董海蓉王智樱陈生弟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帕金森病多中心研究安全性
国人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 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国人85例ACI和56例正常人(NC)的apoB基因的Xb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中国人Xba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国外种族有差异。本研究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日本人、新加坡人,低于印度人、南亚人及欧洲人。NC组X-X+基因型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X-X-基因型(P<0.001)。X-X-基因型个体:ACI组血浆TC、甘油三酯(TG)、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NC组,apoA水平明显低于NC组。提示:X-X-基因型可能与ACI患者血脂异常有关。
李弘钧姚娟王颖王颖丁新生王震震徐希平
关键词:载脂蛋白B基因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脑缺血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云云丁新生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脑缺血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单独作用的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超过一定浓度的多巴胺(0.3mmol/L)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致使较低浓度的多巴胺(0.15mmol/L)就可降低PC12细胞生存率。结论:VMAT功能抑制引发了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进而诱发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可较好地解释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
董海蓉叶民丁新生
关键词:帕金森病利血平多巴胺PC12细胞细胞凋亡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及其受体的作用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1年
神经系统的正确形成有赖于神经导向因子的参与引导。轴突的生长锥可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神经导向因子,通过吸引与排斥的方式使形成的轴突正确到达靶向部位。
柯先金李倩丁新生
关键词:NETRIN-1血管生成肿瘤发生
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基因序列、基因缺失情况及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在儿童型SMA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错配PCRRFLP分析对34例拟诊为儿童型SMA(Ⅰ型18例,Ⅱ型11例,Ⅲ型5例)的患者、20名SMA患者的健康家系成员及20名健康人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并选择1例SMA患者的SMNc和1例健康人的SMNt基因7号外显子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4例拟诊SMA患者31例(91.2%)有SMNt7号外显子缺失,其中Ⅰ型18例,Ⅱ型10例,Ⅲ型3例,所有健康人均无SMN7号外显子缺失。SMNc和SMNt基因7号外显子测序长度均为187bp,两者的序列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T→C),与国外报道一致。结论中国人儿童型SMA基因序列与国外报道一致,Ⅰ~Ⅱ型基因缺失频率高,Ⅲ型缺失频率较低,错配PCRRFLP可作为诊断Ⅰ、Ⅱ型SMA的有效手段。
李文磊丁新生吴婷姚娟邓晓萱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碱基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炎症因子与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1年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1]。
梁汝庆丁新生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炎性因子炎症
同型半胱氨酸与不同类型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并对高Hcy血症成因作初步分析。方法:测定22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85例同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Hcy水平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将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分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组,并分别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为(16.19±4.35)μmol/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16.89±6.41)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为(18.23±4.83)μmol/L,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为(17.31±2.56)μmol/L,脑出血组患者为(14.91±4.5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7.20±7.91)μmol/L,P<0.05;各缺血性卒中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卒中各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类型卒中中均升高,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
华烨梁汝庆丁新生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叶酸维生素B1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陈林芳丁新生田向阳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