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晓萱

作品数:35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脑脊液
  • 10篇蛋白
  • 8篇老年期
  • 8篇痴呆
  • 7篇神经生长
  • 7篇基因
  • 6篇淀粉样
  • 6篇淀粉样蛋白
  • 6篇老年期痴呆
  • 5篇Β-淀粉样蛋...
  • 4篇细胞
  • 4篇老年
  • 4篇老年性痴呆
  • 4篇核苷酸
  • 4篇痴呆患者
  • 3篇多态
  • 3篇脑梗
  • 3篇脑脊液TAU...
  • 3篇肌萎缩
  • 3篇肌萎缩症

机构

  • 34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徐州医学院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宿迁市人民医...
  • 2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建湖县人民医...
  • 1篇南通市第二人...

作者

  • 35篇邓晓萱
  • 34篇姚娟
  • 34篇丁新生
  • 18篇程虹
  • 8篇王琨
  • 6篇王枫
  • 5篇张雪玲
  • 5篇王颖
  • 4篇都爱莲
  • 4篇闵敏
  • 3篇田向阳
  • 3篇金庆文
  • 3篇沈霞
  • 3篇宋新建
  • 3篇李文磊
  • 3篇李晓波
  • 3篇侯熙德
  • 3篇吴婷
  • 3篇顾萍
  • 2篇丁海霞

传媒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Journa...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生长因子及抑制因子对鸡胚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NGI)对鸡胚背根神经节 (DRG)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鸡胚 DRG,加入 NGF、NGI并观察它们对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  DRG轴突在含 NGF的培养液中迅速生长 ,加入 NGI后这种生长被抑制。结论  NGF可促进 DRG轴突的生长 ,而 NGI抑制它的生长。
都爱莲丁新生沈霞邓晓萱程虹姚娟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轴突生长
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两种主要成分Aβ_(1-40)和Aβ_(1-42)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er’s Disease,AD)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AD患者脑脊液中Aβ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脑脊液中的相应成分进行对比。结果:①AD患者脑脊液中Aβ_(1-4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β_(1-40)/Aβ_(1-42)比值高于对照组;②以脑脊液中Aβ比值及Aβ_(1-42)浓度检测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54.51%、90.00%,特异性为84.25%、84.38%。结论:临床上同时检测脑脊液中Aβ_(1-42)浓度及Aβ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AD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虹丁新生王琨张雪玲王颖姚娟邓晓萱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脑脊液检验酶联免疫吸附法
蛋白激酶Cη基因1425G/A多态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患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江苏汉族人群蛋白激酶Cη(PRKCH)基因1425G/A单核苷酸多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255例脑梗死患者和225例其他疾病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PRKCH基因1425G/A单核苷酸多态,对相关资料编码后输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脑梗死组中GA+AA基因型频率(56.86%)和A等位基因频率(36.27%)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和24.67%;Χ^2=7.377,P=0.007;Χ^2=15.104,P〈0.01);对脑梗死组的不同亚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亚组该位点基因型(63.09%)和等位基因频率(40.27%)分布与对照组(44.44%和24.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4,P=0.01;Χ^2=20.4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A等位基因是江苏汉族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RKCH基因1425G/A多态可能与脑梗死发生相关,尤其是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宋新建王枫周勇李晓波沈晓明丁海霞姚娟邓晓萱丁新生
关键词:脑梗塞蛋白激酶C单核苷酸疾病遗传易感性
连接酶反应分析ALOX5AP基因、PDE4D基因与江苏南京地区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感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南京地区汉族人群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ALOX5AP基因、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研究其与脑梗死的发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观察2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258例对照组人群的ALOX5AP基因及PDE4D基因的4个SNP位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基因型。结果:PDE4D基因rs966221、rs456009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单倍体型构成在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ALOX5AP基因的两SNP(rs4073259、rs476905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NP单倍体型(GA、GC)在两组间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论:本研究未发现PDE4D基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但ALOX5AP基因可能为中国江苏省南京地区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程虹金庆文丁新生姚娟邓晓萱宋新建王枫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Collapsin-1的致萎缩活性可被它的抗体所阻断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制备鸡脑源性神经生长抑制因子Collapsin 1的抗体并检测它对Collapsin 1致萎缩活性的阻断作用。方法 PCR扩增并克隆表达整合了c myc表位的Collapsin 1全码序列 ,用所得的重组Collapsin 1免疫兔制备它的抗体。背根神经节 (DRG)培养物检测它们对生长抑制因子Col lapsin 1致萎缩活性的阻滞作用。 结果 Collapsin 1能导致DRG生长冠萎缩 ,这种致萎缩活性能被Collapsin 1的抗体所阻断。结论 所制备的抑制因子Collapsin 1的抗体具有阻断其抑制活性的作用。
丁新生都爱莲邓晓萱姚娟程虹
关键词:神经生长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 mRNA在人胚胎脊髓的原位杂交定位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检测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mRNA在人胚胎脊髓中的定位表达。方法 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SlitmRNA在脊髓中央管、前角和后角处表达。结论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人胚胎脊髓发育期轴突投射和神经通路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闵敏丁新生田向阳王枫邓晓萱姚娟
关键词:神经生长导向因子人胚胎轴突神经通路CRNA探针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1∶0.39,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43∶0.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D型基因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3/98vs10/52,P<0.05)。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有、无脑卒中家族史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是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及腔梗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患者ACEI/D多态性相关,而脑卒中家族史与之无关。
龚洁丁新生陈其元李弘钧陈伟贤顾萍姚娟邓晓萱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脑血管病基因多态性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丁新生程虹王琨沈霞姚娟邓晓萱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
轴突生长导向因子Sema 3A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2003年
为了探讨轴突生长导向因子 Sema 3 A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扩增含有 Sema 3 A编码序列的质粒并制备 RNA探针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Sema3 A m RN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 ( E4、E6、E7、E8)脊髓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在鸡胚发育的第 4d( E4) ,Sema 3 A m RNA表达在神经管周围和脊髓 ;在 E6期和 E7期 ,Sema 3 A表达在中央管周围和脊髓前角 ,以腹侧为著 ;在 E8期 ,表达主要集中在前角运动神经元 ,其它部位则信号明显较弱。结论 :Sema3 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脊髓中的表达是动态的 ,呈现向腹侧集中的趋势 ;
都爱莲丁新生邓晓萱姚娟费丽郭梅
关键词:鸡胚脊髓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尾静脉注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移植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疗效及移植后hMSCs在EAE大鼠体内的状况。方法:分离和纯化hMSCs。用豚鼠脑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大鼠模型,分别在免疫后10、15、21天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未分化的hMSCs入大鼠体内,通过电镜,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病理观察hMSCs对EAE大鼠的疗效,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后的hMSCs在EAE大鼠体内存活、迁徙、分化的状况。结果:免疫后10天和15天hMSCs移植组大鼠自移植后10天起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电镜下治疗组髓鞘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病理上各移植组在移植后10、30天脑内脱髓鞘病灶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hMSCs移植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NSE、GFAP、CNPase染色阳性细胞,CNPase(+)的少突胶质细胞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结论:hMSCs移植能有效改善EAE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脱髓鞘病灶数目,并且在体内微环境改变信号的影响下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贾鹏曾彦英丁新生丁海霞张巧全邓晓萱姚娟
关键词: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