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安林

作品数:51 被引量:42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0篇大豆
  • 17篇异黄酮
  • 17篇黄酮
  • 15篇脂肪氧化
  • 15篇脂肪氧化酶
  • 9篇异黄酮含量
  • 9篇黄酮含量
  • 8篇大豆新品种
  • 8篇大豆脂肪
  • 7篇豆种
  • 7篇栽培
  • 7篇种子
  • 7篇大豆种子
  • 6篇大豆脂肪氧化...
  • 5篇选育
  • 5篇育种
  • 5篇栽培技术
  • 5篇大豆异黄酮
  • 4篇胰蛋白酶抑制...
  • 4篇种质

机构

  • 3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0篇丁安林
  • 29篇孙君明
  • 14篇韩粉霞
  • 11篇常汝镇
  • 6篇傅翠真
  • 4篇刘立军
  • 3篇孙军明
  • 3篇麻浩
  • 2篇沈黎明
  • 2篇杜文卿
  • 2篇李桂英
  • 2篇官春云
  • 2篇张艳
  • 2篇徐文英
  • 1篇盖钧镒
  • 1篇陶文静
  • 1篇苏震
  • 1篇白琼岩
  • 1篇贾士荣
  • 1篇闫淑荣

传媒

  • 11篇大豆科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大豆通报
  • 3篇Journa...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缺失体的苗期叶片超弱发光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实验通过测定大豆脂氧酶同工酶缺失体在苗期子叶和真叶的超弱发光变化,研究脂氧酶缺失体类型与叶片超弱发光强度的关系,试图使用苗期叶片等活性材料直接进行同工酶缺失体鉴定成为可能。
徐文英傅翠真丁安林苏震马玉琴张仲纶
关键词:超弱发光
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影响因素的评价被引量:48
1998年
大豆栽培品种中,异黄酮含量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受一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异黄酮含量与地理环境中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光照可明显促进大豆幼苗特别是叶片中异黄酮的积累;在高水肥条件下,种子中异黄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大豆种子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异黄酮含量逐渐降低;随发育时间的增加,异黄酮含量逐渐提高。在加工产品中异黄酮含量也有很大差异,加工过程中,经过水和醇处理过的产品,其异黄酮流失较多;非发酵食品异黄酮保留较多。
孙君明丁安林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含量影响因素栽培
大豆加工产品中若干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效应
1997年
大豆加工产品中若干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效应孙军明丁安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当今世界普遍认为高脂肪、低纤维素食品是引起人类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以植物为基础的谷物、豆类、水果蔬菜食品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大...
孙军明丁安林
关键词:大豆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种质的创新被引量:4
2000年
依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优异材料几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上性状互补的原理 ,选用国内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作母本 ,国外引进的缺失脂肪氧化酶 (Lox)、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 (SKTI)的优质种质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 ,首次将改进的SKTI、Lox和IF生化标记检测技术与大豆品质育种相结合 ,准确地进行了大豆品质的多隐性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的跟踪和辅助选择 ,在国内外首次创造出一批缺失SKTI、缺失Lox、SKTI和Lox双缺及高异黄酮 (IF)含量的特异优质大豆新种质。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异黄酮种质创新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鉴定中国南方大豆品种异黄酮主要组分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检测中国南方六个省份的 2 4 9份大豆品种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籽粒中可检测出 6种主要的异黄酮组分 ,分别为大豆甙 (Daidzin)、甲氧基黄豆甙原 (Glycitin)、染料木甙 (Genistin)、丙二酰基大豆甙 (Malonyldaidzin)、丙二酰基黄豆甙原 (Malonylglycitin)和丙二酰基染料木甙 (Malonylgenistin)。各组分中以丙二酰基 (Mal onyl)异黄酮组分含量最高 (6 1 2 % ) ,且各组分间相关极显著。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变异较大 ,变异系数达 4 9 6 %。来自江苏省的品种海门红黄豆乙异黄酮含量最高 (4 932 3μg/ g) ,品种宝应等西风含量最低 (36 7 1μg/ g)。不同省份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 ,来自浙江省的大豆品种平均含量最高 (2 717 2 μg/ g) ,来自安徽省的平均含量最低 (1181 8μg/g)。异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319 ) ,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r=0 132 ) ,而与脂肪含量 (r =- 0 4 5 )和蛋白质含量 (r=-0 136 )呈负相关。
孙君明韩粉霞丁安林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大豆异黄酮含量百粒重
浅谈大豆蛋白的加工利用被引量:1
1989年
最近卢良恕等学者提出我国现阶段调整和改善食物结构的原则是:坚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逐步增加动物食品和豆类消费量,不断改进膳食质量。专家们又设想了2000年我国膳食目标为:平均每人日摄入热量2400千卡,谷物占总热量的60~65%,蛋白质70~75克。其中动物蛋白质占20~25%,豆类蛋白质占15~20%。如何提高大豆蛋白加工利用水平,是实现这一战略设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大豆营养和对现代加工技术的要求大豆籽粒含蛋白质40%。仅以含量看。
丁安林
关键词:大豆蛋白加工大豆制食品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02年
大豆新品种中豆 2 7(原名中作 91K12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品种中豆 19号作母本 ,美国引进材料威廉姆斯 (Williams)的近等基因系P I L81- 4590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 ,对杂种后代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 ,2 0 0 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抗癌物质 (异黄酮 )含量高、高产、优质 (蛋白质、脂肪双高 )、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豆 2 7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栽培技术
美国大豆几项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
1989年
近年来,美国大豆生产发展较快,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由于加强了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其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 大豆结瘤与固氮的研究 农业部植生所固氮与遗传室的迪万(Devine),1982年从我国引进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并陆续进行了快生型USDA205结瘤的遗传研究,发现了“北京”
丁安林
关键词:大豆结瘤基因育种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被引量:37
1994年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丁安林,王雁(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常汝镇(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熟的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40%)。但是,也含有若干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的有蛋白酶抑制剂,低聚糖,致甲状腺肿素,致过敏因子,植酸和抗维...
丁安林王雁常汝镇
关键词:大豆抗营养因子育种
光照对大豆幼苗组织中异黄酮含量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6
1998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不同光照处理的大豆(Glycinemax(L.)Merri.)幼苗不同组织的异黄酮类含量。子叶中最高,叶片和根部相对较少。子叶的异黄酮以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基结合体为主,且在光照条件下,异黄酮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相反,黑暗中的异黄酮含量随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子叶由黑暗转为光照处理以后,异黄酮含量同样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叶片和根部异黄酮含量和种类也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光照条件下,叶片中以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结合体和黄酮芦丁为主,且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黑暗中的黄化叶片,则以大豆甙和丙二酰结合体为主,但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在幼苗根部,黑暗条件下几乎检测不出异黄酮的存在;光照条件下,则可检测到5种异黄酮,其中以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占主要部分。
孙君明丁安林沈黎明
关键词:大豆幼苗异黄酮光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