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孝忠

作品数:179 被引量:1,37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67篇天文地球
  • 15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9篇地质
  • 35篇锆石
  • 30篇地质图
  • 29篇元古代
  • 25篇新元古代
  • 23篇造山带
  • 23篇山带
  • 21篇地层
  • 20篇月球
  • 20篇盆地
  • 18篇SHRIMP...
  • 18篇SHRIMP...
  • 14篇塔里木盆地
  • 13篇地质意义
  • 13篇东昆仑
  • 12篇凝灰岩
  • 12篇灰岩
  • 11篇化石
  • 11篇江南造山带
  • 8篇地球化

机构

  • 17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北京离子探针...
  • 3篇北京市地质调...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沈阳地质矿产...
  • 2篇地质矿产部
  • 2篇江西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79篇丁孝忠
  • 46篇刘燕学
  • 45篇高林志
  • 43篇韩坤英
  • 36篇李廷栋
  • 34篇庞健峰
  • 33篇郭宪璞
  • 25篇耿树方
  • 25篇张恒
  • 23篇张传恒
  • 22篇范本贤
  • 19篇剧远景
  • 16篇王梁
  • 15篇王振洋
  • 13篇王乃文
  • 13篇丁伟翠
  • 12篇赵民
  • 12篇王大宁
  • 11篇傅德荣
  • 10篇刘训

传媒

  • 22篇地质通报
  • 19篇中国地质
  • 15篇地质论评
  • 15篇地学前缘
  • 12篇地球学报
  • 7篇地球科学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岩石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中国东部和海...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第四届全国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20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张巧大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
关键词:中元古界碳酸盐岩同位素地质年龄
扬子西南缘中-新元古代两期岩浆活动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一系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对认识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会理地区天宝山组流纹岩和盐边地区辉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天宝山组流纹岩时代为1011.9±8.9 Ma,辉长岩时代为910.6±4.7 Ma.天宝山组流纹岩具有高硅、高FeOt/MgO、高钾等特征;稀土含量(∑REE=292×10-6~401×10-6)较高,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的特征[(La/Yb)N=1.77~6.74],Eu负异常明显(δEu=0.43~0.56),与A型花岗岩相似;天宝山组流纹岩来自古老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盐边群辉长岩稀土含量(∑REE=54×10-6~98×10-6)较低,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1.46~4.72],Eu具有轻微的异常(δEu=0.81~1.31);岩石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无Zr-Hf正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岩来自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于岛弧环境.两期岩浆活动指示了扬子西南缘1000~910 Ma之间构造动力学背景发生了转变,由伸展背景转变为挤压背景.
张继彪丁孝忠刘燕学张恒
关键词:中-新元古代SHRIMP锆石U-PB年龄大地构造背景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盐边群火山岩年代学及大地构造背景
2023年
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盐边群广泛发育一系列火山岩,其年代学和构造背景对理解扬子板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得盐边群乍古组、小坪组、渔门组和荒田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34±5 Ma、863±4 Ma、843±7 Ma和797±9 Ma,精确限制了盐边群时代为934~797 Ma.荒田组玄武岩属于钙碱性N-MORB(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系列,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具有中等程度的Nb、Ta负异常和轻微的Ti负异常,εNd(t)值为3.8~4.9.荒田组玄武岩来自以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为稳定区的地幔橄榄岩10%~20%的部分熔融.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指示荒田组玄武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前盆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早-中期存在弧-盆地系统,扬子板块新元古代构造动力学背景应为活动大陆边缘洋-陆俯冲,板块俯冲开始的时间不晚于934 Ma.
刘佩雯张继彪丁孝忠刘燕学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大地构造背景
湘西通道地区新元古代长界橄榄辉石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板内裂谷成因论证被引量:5
2017年
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还具有少量的Ti—Fe氧化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属于顽透辉石和普通辉石。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较富镁而贫铁,并且还具有高硅、贫碱、低钙的特征,其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单斜辉石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温度为1260~1383℃,压力为1.5~2.6GPa,深度为50~86km,平均深度为73km。整体来看,长界橄榄辉石岩形成的温度基本与软流圈地幔的温度(1280~1350℃)相当,其形成深度为约73km的地幔深处,且在这种温压条件下,软流圈地幔可以发生减压熔融。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显示示长界橄榄辉石岩是板内拉斑玄武岩,指示其构造背景为裂谷环境。另外,单斜辉石具低的Al_2O_3(0.02%~5.51%)、TiO_2(0~0.46%)和Na_2O(0.01%~1.44%)的特征,这可能是单斜辉石寄主岩石岩浆源区受到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所导致。结合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长界橄榄辉石岩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熔融有关,且在形成长界橄榄辉石岩之前,软流圈地幔已经遭受过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寇彩化刘燕学李廷栋丁孝忠张恒陆济璞
关键词:单斜辉石
侵入梵净山群白岗岩锆石U-Pb年龄及白岗岩底砾岩对下江群沉积的制约被引量:30
2011年
下江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新裂谷沉积的起点,确定下江群的时代对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贵州印江县地区有一套新元古代白岗岩侵入到梵净山群并被下江群覆盖,在下江群底砾岩中发现大量未经搬运的白岗岩底砾岩砾石。因此,笔者对梵净山地区的白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835±5)Ma。该年龄对下江群沉积启动时间和下覆梵净山群的沉积上限均有时代的制约。结合下江群甲路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14±6 Ma)和考虑到武陵运动的年限,下江群沉积年代不应老于白岗岩底砾岩的年代和武陵运动的界面。
高林志戴传固丁孝忠王敏刘燕学王雪华陈建书
关键词:白岗岩
月球雨海地区皮西亚斯撞击坑水平碎屑岩层的发现
月球皮西亚斯(Pytheas)撞击坑位于月球正面雨海的西南,沿坑形态呈近圆形,直径约13km,中心位置:20.5687°N,20.5597°W.研究发现,在月坑形成之后,坑壁发生了多期滑坡堆积.其中的水平碎屑岩层发育较好...
丁孝忠王丹庞健峰韩坤英韩同林郑洪伟许可娟王梁金铭
关键词:月球表面
三维地质图制作方法——以1∶50万海南岛地质图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将Global Mapper、ArcGIS、MapGIS三款GIS软件有效结合起来,以海南岛为例进行基于DEM的三维晕渲地质图的制作方法研究。首先将SRTM数据和矢量地理数据在不同地图参数下进行自动配准,然后实现地质要素与DEM模型的精准匹配,最后根据DEM对第四系地质界线进行微调,实现了1∶50万海南岛三维地质图的制作。同时总结了不同椭球体与坐标系统下的数据转换、DEM空白区数据填补、晕渲地质图生产的方法。三维地质图制作所采用的DEM数据完全满足1∶50万三维地质图的制图要求;与传统地质图相比,其立体感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图件信息量显著增大,图面呈现清晰的三维地质结构,很好地提高了制图精度。该方法为我国三维地质图的制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为其他三维图件制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丁伟翠李廷栋范本贤丁孝忠耿树方杨强王振洋逯永光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SRTM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制图
识别洋陆转换的岩石学思路——洋内弧与初始俯冲的识别被引量:59
2016年
阐述了洋陆转化形成的洋内弧与初始弧的岩石组合序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岩浆弧是由洋陆转化以及底侵的壳幔转化共同作用形成的认识,前弧环境是洋陆转化形成初生大陆的场所,由特征的类似洋中脊的洋内弧前弧玄武岩类构成。大陆的形成过程如下:从地幔中生长出洋壳,从洋壳中的洋陆转化生长出不成熟的弧陆壳,最后从弧陆壳底侵的壳幔转化中长出成熟的陆壳。这样,地壳的生长和形成主要通过岩浆增生作用来实现。
肖庆辉李廷栋潘桂棠陆松年丁孝忠邓晋福冯益民刘勇寇彩化杨琳琳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被引量:74
2010年
本文依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限定在1.6~1.4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待建系1.4~1.0Ga,蓟县剖面上仅发育下马岭组;青白口系限定在1.0~0.78Ga,包括骆驼岭组和景儿峪组;南华系限定在780~635Ma及震旦系限定在635~542Ma。关于最新的江南古陆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系列锆石U-Pb数据,应标定在青白口系上部。另外,华北古陆上最新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华北古陆前寒武系火山岩省的存在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大陆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前寒武纪统一的、精确的和具有年代系统的高精度年龄的基础剖面。
高林志丁孝忠曹茜张传恒
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被引量:74
2010年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高林志戴传固刘燕学王敏王雪华陈建书丁孝忠
关键词:斑脱岩锆石SHRIMP定年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