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大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早期语音声学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构音障碍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11月行STN-DBS治疗的10例PD患者(PD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健康对照组).对未服药状态下的10例PD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开机后1个月和开机后3个月,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录制语音,应用Praat软件分析语音信号并提取3个基频参数,分别为基频均值、基频范围和基频标准差.同时对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语音信号采集和分析.结果 PD患者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语音的基频范围[PD组为(15.5 ±4.8) St、健康对照组为(22.5 ±5.6) St,t=-2.962,P=0.008]和基频标准差[PD组为(2.4±0.7)St、健康对照组为(3.7±0.8)St,t=-4.017,P=0.001]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D患者开机后1个月时,语音的3个基频参数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机后3个月时,语音的基频范围[开机后3个月为(19.2 ±3.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15.5 ±4.8)St,P=0.017]和基频标准差[开机后3个月为(3.2±0.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2.4±0.7)St,P=0.001]均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且与健康对照组间3个基频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N-DBS治疗早期能改善PD患者语音语调单一的特征,缓解患者喉部肌肉及声带僵硬情况.
- 龚大伟范萍邱畅董文文顾文涛章文斌
- 关键词:帕金森病构音困难深部脑刺激法丘脑底核
- 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提高对脊髓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有下肢闪电样疼痛,进行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闭目难立征阳性及病理征阴性,无阿-罗氏瞳孔表现。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及脑脊液(CSF)的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为阳性,CSF白细胞数及蛋白增加,脊髓MRI无明显改变。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RPR滴度下降,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脊髓痨患者具有一些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下肢放电样疼痛伴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应考虑脊髓痨的可能,而相关的病史询问,血清及CSF梅毒方面的检查是必要的,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脊髓痨有效。
- 张莺芳张正祥龚大伟叶民丁新生
- 关键词:脊髓痨
- 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术前评估、术中场电位监测及术后管理的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探究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蛋白生物标志物,以及手术、脑深部刺激对于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施...
- 龚大伟
- 关键词:帕金森病术后管理
- 基于fMRI的帕金森病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影响我国1.7%的老年人群,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除了这些运动症状外,PD病人还伴有种类繁杂的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情绪改变、视幻觉、睡眠障碍等。目前普遍认为PD的众多症状不仅仅归因于单纯的基底节功能障碍.
- 董文文邱畅龚大伟章文斌
- 关键词:帕金森病FMRI脑功能非运动症状神经退行性疾病网络
- 可穿戴设备在运动障碍疾病定量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全球约有500万名PD病人,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占总人口的0.3%,在超过60岁的人中大约占1%[1]。PD病程长,需要长期管理与康复的病人人数众多,长期以来,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检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以及HoenYahr分期等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估。
- 蒋顶龚大伟章文斌
- 关键词:运动障碍疾病评定量表帕金森病
- 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 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王琰汪丰章文斌孙丰龚大伟郑慧芬
- 关键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功率谱分析
-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定量评估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验证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在临床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讨运动迟缓定量指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为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的1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健康对照组为15名与帕金森病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美多巴冲击试验,状态分为服药前和服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应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测量两组被试者的翻腕、抬腿、10 m往返范式动作的运动数据,提取幅度、频率等运动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与UPDRSⅢ中子项及子项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服药前及服药后状态的翻腕幅度、步幅、转身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前转身时间与UPDRS步态(Ⅲ29)、中轴症状(Ⅲ18、19、27~31)和迟缓+中轴症状(Ⅲ18、19、23~31)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824,P=0.002;r=0.779,P=0.005;r=0.673,P=0.023)。结论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可对帕金森病的运动迟缓症状进行定量测量,对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蒋顶龚大伟罗回春罗回春白启帆王守岩章文斌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6h内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3例,其中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27例患者为溶栓组,不接受溶栓、仅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的26例患者为非溶栓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基线、24h、7d、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早期改善及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和12周患者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24h、7d后,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分别为11.1±10.1和9.0±9.9)与非溶栓组(分别为7.3±6.8和7.1±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组早期改善百分比(分别为25.9%和48.1%)明显优于非溶栓组(均为0,P=0.01)。发病12周,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与非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溶栓组出血转化情况:发病24h、7d后,溶栓组(11.1%)均高于非溶栓组(3.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发病12周,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6例(P=0.68)。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与非溶栓组比较,有增加出血转化的趋势及减少患者中远期死亡的风险。
- 张莉文徐家立刘新亚何冬梅李冠宇龚大伟徐德友沈华超郭彦勇李康睿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前后构音障碍特征分析
- 龚大伟邱畅范萍章文斌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5),于入院后24~72 h内分别给予鼻饲EN(瑞先)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第2和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4天,治疗组病人NIHSS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EEN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林兴建龚大伟陈道文孙丰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