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伟

作品数:167 被引量:98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血管
  • 46篇动脉
  • 44篇成像
  • 29篇造影
  • 28篇血管造影
  • 28篇磁共振
  • 27篇冠状
  • 27篇冠状动脉
  • 22篇磁共振成像
  • 19篇灌注
  • 19篇X线
  • 18篇血管造影术
  • 18篇造影术
  • 16篇体层摄影
  • 16篇肿瘤
  • 15篇血管成像
  • 15篇体层摄影术
  • 15篇X线计算
  • 15篇X线计算机
  • 13篇电子束CT

机构

  • 148篇南京军区南京...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徐州医学院
  • 7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徐州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南京军区总医...
  • 2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浦口监...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阜宁县中医院

作者

  • 163篇黄伟
  • 69篇卢光明
  • 39篇陈君坤
  • 35篇周长圣
  • 33篇张龙江
  • 26篇苏宏
  • 22篇赵艳娥
  • 20篇张宗军
  • 18篇曹建民
  • 17篇许健
  • 16篇李林
  • 15篇陈自谦
  • 13篇程晓青
  • 13篇张志强
  • 12篇孙志远
  • 11篇陈谦
  • 11篇蔡军
  • 10篇陈鹏
  • 10篇李成朗
  • 10篇郑玲

传媒

  • 28篇临床放射学杂...
  • 18篇医学研究生学...
  • 1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江苏医药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9篇2009
  • 22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鉴别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WB-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鉴别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方法前瞻性搜集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或怀疑有缺血并发症的58例患者,行动态容积CT扫描,并重组WB-CTP和CTA。CTA被用来对比血管痉挛及损伤的解剖学不同。WB-PCT定量评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对比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WB-CTP与CTA证实痉挛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其中局限性痉挛9例,广泛性痉挛6例;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CTA可通过病变发生部位、远端血管改变及随访进行鉴别。此外,广泛性痉挛多个供血区出现灌注异常,易与血管损伤鉴别。局限性痉挛与血管损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前期及失代偿期,母血管或分支血管闭塞及不明原因或伪影干扰的血管损伤可能更易造成失代偿期改变。结论 WB-CTP与CTA改变,结合症状出现时间及脑梗死的解剖分布能够对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进行鉴别。
程晓青陈谦李建瑞周长圣方晓堃黄伟卢光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灌注血管成像显微手术夹闭
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病理疗效与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病理疗效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氟尿嘧啶),化疗和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8d。50例未进行术前化疗的为对照组。乳腺癌化疗病理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特效4个级别。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处理。结果:出现组织学改变的有79例(有效率为91.86%),无组织学改变的有7例;化疗组微血管密度中位数为110.063个/mm2(95%CI=98.426~131.514个/mm2),而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中位数为196.256个/mm2,(95%CI为162.315~225.671个/mm2);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随着疗效的增强,微血管密度中位数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可获得良好的病理组织学效果,可引起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减少。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后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和病理疗效之间的关系不大。
黄伟吴波曹建民李成朗陈自谦许健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
基于空间ICA和时间相关方法的人脑视觉皮层V5区的功能连通性研究(英文)
2007年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将空间ICA和时间相关方法相结合来研究不同活动状态下人脑视觉皮层V5区的功能连通性。首先利用空间ICA处理组块视觉运动刺激的数据, 定位V5区;然后分别计算静息和连续视觉运动刺激两种稳态下V5区与其它脑区低频振荡的时间相关, 检测出该区的功能连通网络。实验结果表明, 静息时V5区的功能连通网络更广泛,且与已知的解剖连通一致; 当被试接受连续视觉运动刺激时,与V5区连通的脑区网络局限在视觉皮层, 此时的网络特定于处理视觉运动这一任务。
邵小丽王惠南黄伟
恶性骨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后的X线征象和血管造影的变化被引量:5
1993年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改善了骨肿瘤手术前后的效果。本文比较了38例治疗前后骨肿瘤X 线征象和血管造影变化。从X 线平片上可发现软组织肿块影缩小,肿瘤钙化增加;而血管造影是估价化疗后肿瘤发生反应的最可靠临床指标。
黄伟陈君坤李成烺曹建民李桂清崔秋宁王江陵
关键词:骨肿瘤介入性
双源CT窦房结动脉的活体解剖学研究
2008年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活体评价窦房结动脉(SNA)的三维解剖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101例行DSCT并且具有可评价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患者资料。观察SNA的显示率及其解剖学类型,测量其直径及起点与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结果SNA的显示率为95.2%(96/101)。96例患者中,DSCT检测到106支SNA,来自右冠状动脉者51支(48.1%,51/106),来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52支(49.1%,52/106),来自左室后支、右冠状窦口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各1支(0.9%,1/106)。SNA分为右SNA(n=52)、左SNA(n=45)和后SNA(n=9)。右SNA距相应右冠状窦口的距离为(16.4±9.5)mm,左SNA距回旋支开口距离为(5.5±3.5)mm,后SNA距离旋支开口约(33.7±12.8)mm;平均直径为(1.27±0.29)mm。SNA以腔静脉后型(51.5%)、腔静脉前型(26.2%)、包绕腔静脉型(22.3%)三种路径到达窦房结。结论利用DSCT可以无创性显示SNA,对了解SNA的起源、走行、终止以及解剖类型有重要价值。
张龙江卢光明陈鹏周长圣李林黄伟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大肠癌血管造影与介入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用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探讨大肠癌数字血管造影 ( DSA)表现和介入化疗 ( TAC)疗效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96例大肠癌病例经术前 DSA及 TAC,2~ 4周后行肿瘤手术切除 ,与 40例单纯手术切除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 结果 :DSA检查示大肠癌肿瘤血管染色发生率 ( 5 5 /96 )占 5 7.3% ,肿瘤血管染色发生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侵犯深度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介入化疗组细胞坏死、间质改变及血管内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造影中肿瘤血管染色的发生率与血管内膜炎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而与细胞坏死的程度差异不显著。 结论 :DSA可以帮助判断大肠肿瘤的恶性程度、侵犯深度及肿瘤大小。无论造影时有无肿瘤血管染色 。
许健陈君坤吴波刘福坤曹建民黄伟李成朗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造影介入化疗病理组织学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电子束CT血管造影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行 3mm薄层连续容积扫描 ,使用MIP和SSD三维血管重建。结果 :食道下端静脉曲张 9例 ,胃底贲门静脉曲张 13例 ,肝门静脉曲张 6例 ,脾门处脾静脉扭曲扩张 11例 ,2例脾肾静脉自发分流 ,3例附脐静脉开放 ,2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结论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TIPSS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饶敏苏宏陈自谦黄伟袁立友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血管重建
最佳收缩和舒张期的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自动化选择与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的比较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的最佳重建期相,比较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技术与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所选择的最佳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方法对107例病人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比较上述2种技术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影像质量。结果最佳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平均评分3.11),次之为R-R间期的75%(平均评分3.06)、再之为35%(平均评分为3.03)。自动化期相选择的最佳收缩期影像的平均评分为3.05,舒张期影像质量的平均评分为3.08。2组之间总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15个冠状动脉节段计算,除了4段外,其余14个冠状动脉节段对于2种技术显示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和35%。自动化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重建技术可以获得优良的影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仍需要结合多期相重组技术。
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黄伟李林蔡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大肠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病理组织学研究的方法,探讨大肠癌的化疗方法及药物选择。1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993~1996年大肠癌手术病例中的114例,其中术前化疗组93例,对照组21例。各组一般临床...
许健陈君坤刘福坤吴波黄伟曹建民李成郎
关键词:大肠肿瘤病理组织学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通畅性;对其中11例患者的12条搭桥血管于术后3~6个月内再次行DSC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术前以3分法(优秀、良好、差)对DSCTA显示颞浅动脉进行评分,术后以5分法对搭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7条颞浅动脉均通畅,DSCTA显示为优秀32条(32/37,86.49%),良好5条(5/37,13.51%)。术后1周搭桥血管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95±1.05,通畅率为64.86%(24/37),术后6个月平均通畅性评分(3.75±0.97)及通畅率(11/12,91.67%)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结论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MMD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陈谦倪玲周长圣赵艳娥黄伟
关键词:烟雾病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重建术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