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传玉

作品数:454 被引量:1,854H指数:1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9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3篇动脉
  • 127篇冠状
  • 125篇冠状动脉
  • 114篇心肌
  • 66篇心病
  • 65篇心肌梗死
  • 65篇介入
  • 65篇梗死
  • 65篇冠心病
  • 61篇血管
  • 50篇型心
  • 40篇介入治疗
  • 39篇预后
  • 36篇病患
  • 34篇骨髓
  • 3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2篇造影
  • 32篇综合征
  • 31篇冠脉
  • 26篇动脉疾病

机构

  • 346篇河南省人民医...
  • 103篇郑州大学
  • 47篇郑州大学第一...
  • 2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
  • 14篇河南省胸科医...
  • 9篇郑州市中心医...
  • 8篇南阳市中心医...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河南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郑州大学第五...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郑州市第一人...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4篇武警河南总队...
  • 4篇阜外华中心血...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45篇高传玉
  • 99篇李牧蔚
  • 82篇王宪沛
  • 72篇朱中玉
  • 69篇陈岩
  • 54篇牛振民
  • 50篇黄克钧
  • 50篇张嘉莹
  • 47篇徐予
  • 45篇刘煜昊
  • 43篇张静
  • 42篇沈玉祥
  • 35篇张优
  • 35篇程兆云
  • 33篇王现青
  • 26篇齐大屯
  • 24篇杨宏辉
  • 23篇肖文涛
  • 20篇李炜
  • 18篇胡大一

传媒

  • 36篇中华实用诊断...
  • 31篇临床心血管病...
  • 27篇医药论坛杂志
  • 24篇中华心血管病...
  • 19篇河南医学研究
  • 18篇实用诊断与治...
  • 14篇中国心血管病...
  • 13篇中国急救医学
  • 11篇中国实用医刊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临床荟萃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原医刊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河南诊断与治...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5篇2021
  • 15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25篇2017
  • 33篇2016
  • 25篇2015
  • 19篇2014
  • 24篇2013
  • 30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33篇2009
  • 33篇2008
  • 24篇2007
  • 19篇2006
  • 19篇2005
4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103例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病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单支CTO病变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3例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4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83例,病变闭塞时间〉6个月20例;(2)103例患者的介入路径血管均无严重迂曲及解剖结构变异,左前降支闭塞51例,左回旋支闭塞25例,右冠状动脉闭塞27例;慢性完全性闭塞24例,慢性功能性闭塞79例;边支无闭塞病变91例,无侧支形成87例,病变长度〈15mm67例,锥形病变81例;(3)最终完成介入术的Judkins、XB、EBU导引导管所占比例分别为37.86%、30.10%、29.13%;(4)成功通过病变的PILOT系列导引钢丝为64.08%;(5)首次通过病变并成功实施预扩张的1.25mm直径系列球囊57例(55.34%),1.5mm直径系列球囊38例(36.89%)。结论在术者经验丰富的基础上经桡动脉介入处理单支CTO病变可行,其成功介入与介入路径畅通无阻、靶血管具备特征性病变特点及合理选择器械密不可分。
胡永涛高传玉李芳安家晨李牧蔚黄克钧陈岩牛振民朱中玉陈保利
关键词:介入治疗桡动脉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王现青张连仲牛振民高传玉张嘉莹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但未行血运重建的住院患者981例进行电话随访,统计记录此类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时间。结果 92.35%的患者完成随访,建议阿司匹林终生服药同时氯吡格雷至少服药1年仅占15.56%,建议双联抗抗血小板治疗仅占42.7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中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仅占10.26%,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仅占28.14%。结论 临床实践中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医师针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患者依从性也不足。
张勋齐大屯程倩高传玉刘伟利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筛选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心血管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8 h是否发生高乳酸血症(血乳酸≥6 mmol/L)分为高乳酸血症组和非高乳酸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95例,其中80例发生了术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为2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急性心包填塞、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5 min和术后8 h内大量输血(>1000 ml)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急性心包填塞、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5 min和术后8 h内大量输血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红党张志东林洪启赵亮邱林郎志斌王旭张加强程兆云高传玉
关键词:高乳酸血症
α-硫辛酸对H9c2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α-硫辛酸(ALA)对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将H9c2心肌细胞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不做干预。②ALA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LA。③H/R组:对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干预。④ALA+H/R组:同时采用ALA和缺氧复氧干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ALA+H/R组细胞死亡数量较H/R组H9c2细胞死亡明显减少,可见有细胞呈扁平梭形,也可见细胞贴壁率、折光性下降,细胞中颗粒增多,连接松散,细胞间可见较多细胞碎片。②H/R组缺氧复氧诱导后细胞活性(62.5%)较对照组(100%)与ALA组(98.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H/R组处理后细胞活性(83.7%)较H/R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R组缺氧复氧诱导后细胞凋亡比例(45.8%)较对照组(9.8%)与ALA组(10.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H/R组处理后细胞凋亡比例(24.5%)较H/R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R+ALA组线粒体膜电位为(9.90±0.19)V,H/R组为(6.90±0.27)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涂艳礼高传玉
关键词:Α-硫辛酸缺氧复氧H9C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成功接受PC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冠心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RT-3DE对冠心病组于术前3~5天、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差值(Tmsv16-Dif),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测值进行比较,PCI术前后测值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术前EDV、ESV、Tmsv16-SD、Tmsv16-Dif显著增加(P<0.01),EF、PER、PFR显著减小(P<0.01);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EDV、ESV、Tmsv16-SD、Tmsv16-Dif显著减小,整体EF、PER、PFR显著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可发生重构,PCI能逆转其重构,RT-3DE可准确评价PCI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齐清华张连仲高传玉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与方法:自1996 年以来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56 例。结果:共搭桥151 支,平均每例病人搭桥2.7 支,包括胸廓内动脉(IMA)70 支( 左IMA56 支,右IMA14 支,其中游离右IMA11 支) ,大隐静脉34 支,桡动脉47 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7 min ,转流时间96min。结果死亡1 例,其余55 例病人痊愈出院。结论:本文151 支桥中动脉桥占4/5。
程兆云崔识远高传玉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胸廓内动脉冠心病
Tp-ec、Tp-e/Q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Tp-ec(校正的T波的顶点到T波的终点的时间)和Tp-e/QT指标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脏电生理事件的相关性,探讨Tp-ec、Tp-e/QT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恶性...
王宪沛高传玉李牧蔚
文献传递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分为两,每组40例,入选后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等)治疗。一组加用普通肝素,以15 u/(kg·h)速度静脉滴注,另一组加用低分子肝素6000 u皮下注射,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5~7 d。随访30 d观察心肌梗死、死亡、再发心绞痛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复合发生率。结果:第30 d时,接受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复合发生率分别是15%和37.5%。两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复合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并优于普通肝素。
周娟高传玉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摘要】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先给约对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时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40~80kg,心功能和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乌司他丁预先给药组(U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UP组于切皮前给予乌司他丁0.5×104U/kg微撼泵静脉输注,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微量泵静脉输注,均在1h内输注完毕,每4h再重复给药1次,直至术毕。
郎志斌范晓珍邱林彭帮田赵晖张加强高传玉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内质网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