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液
  • 8篇血液透析
  • 6篇透析患者
  • 5篇血液透析患者
  • 4篇内瘘
  • 3篇维持性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内
  • 3篇静脉内瘘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肾透析
  • 2篇透析充分
  • 2篇透析充分性
  • 2篇老年
  • 2篇老年维持性
  • 2篇护理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导管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马军红
  • 8篇董珍
  • 7篇李洪艳
  • 5篇李明旭
  • 4篇张志勇
  • 4篇温圆圆
  • 4篇余永武
  • 3篇周春华
  • 1篇商燕霞
  • 1篇杨志香
  • 1篇周原
  • 1篇陈洪
  • 1篇赵君
  • 1篇李欣欣
  • 1篇赵宏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65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6月在该院血透中心接受MHD且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118例。根据入组时的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48例)与中青年组(≤65,70例),前瞻性观察2年,观察老年M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在糖尿病患病率、透析方式、透析通路、透析低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冠心病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发病率较低,透析龄较短,透析血流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性方面,两组的KT/V、尿素下降率(URR)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较低,心胸比及钙磷乘积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在透析前血肌酐、总二氧化碳、血磷、三酰甘油、清蛋白、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老年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事件。结论老年MHD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调整透析治疗方案,增加营养,调节钙磷代谢能更好地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余永武李明旭张志勇周春华李洪艳马军红董珍
关键词:肾透析预后
新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Palindrome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新型长期透析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透析导管Permcath及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异同。方法以使用Permcath导管临床资料完整43例为Permcath组,Palindrome导管49例为Palindrome组,同期动静脉内瘘56例为AVF组。观察各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最大血流量,各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发生及导管1年通畅率等。结果选择长期透析导管占同期透析通路比例为49.2%,首次直接选择长期透析导管比例为17.4%。使用长期透析导管患者病因中,继发性肾损害(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占73.1%,明显高于AVF组的51.5%(t=13.064,P=0.000,)。Palindrome组在Kt/V、URR、1年通畅率上明显优于Permcath组(P分别=0.02,0.007,0.021),与AVF组无显著差异。Palindrome组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VF组(ρ~2=4.5946,P=0.032),血栓发生率为30.6%,明显低于Permcath组的48.8%(ρ~2=7.8125,P=0.005),高于AVF组的5.4%(ρ~2=5.9019,P=0.015)。结论 Palindrome导管在最大血流量,透析充分性、1年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与AVF患者相当,但仍有较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长期透析导管只能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较好补充形式,不作为首选。
李明旭张志勇余永武陈洪李欣欣李洪艳马军红董珍周春华
关键词:PALINDROME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并发症
迷你型冰袋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失败后的应用
2010年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对于新建内瘘和内瘘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能否顺利穿刺成功也是保护内瘘的很重要的一点,但往往因为多种原因,如:护理人员技术欠佳、患者低血容量、内瘘狭窄、新建内瘘及老年透析患者血管条件差,充盈不好,内瘘成熟不良等情况导致不能全部穿刺成功。
董珍李洪艳马军红温圆圆
关键词:冰袋血液透析内瘘
血液透析过程中空气报警的处理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10年
透析中的警报系统是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的保证,空气报警是严重且不易处理的事件之一,如处理措施不当,轻者影响透析质量,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护理人员应对能力不强,处理不及时较易引发护理纠纷,通过探讨发生空气报警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及护理技能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能力,可有效减少护理纠纷隐患.
马军红李洪艳董珍温圆圆
关键词:血液透析
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60例对比观察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科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各项检测值。结果:观察组β2-MG,iPTH大分子物质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r,BUN、血磷等小分子物质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疗效满意,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少。
张志勇李明旭马军红赵君
关键词:肾透析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贫血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氧化应激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MHD患者79例,其中包括年龄≥65岁老年患者48例及<65岁的非老年MHD患者31例,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透析当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并根据透析时间、脱水量、干体重计算KT/V及尿素氮清除率(URR),同时记录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用量、透析时间.结果 老年组MHD患者贫血达标率为45.8%,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70.9%,维持相同血红蛋白水平需要皮下注射更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rHuEPO)(P<0.05);老年组MHD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老年贫血患者hs-CRP、MDA明显升高,SOD、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贫血达标率低,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hs-CRP、SOD、MDA、Alb是反映老年MHD患者氧化应激的敏感指标.
余永武李明旭董珍马军红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敏C反应蛋白贫血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双向回血法操作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被引量:35
2009年
分析7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3360次治疗结束时采用"双向"回血方法,部分患者因自身条件限制或护理人员操作过程简化,省略必要步骤出现问题而导致回血中断,临时更改为"单向"回血,针对在应用"双向"回血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护理隐患,提出对应措施,强调"双向"回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化、合理化、个体化,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回血方式,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降低医疗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患者治疗质量。
董珍李洪艳马军红温圆圆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小儿血液净化治疗的难点及护理对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时小儿与成人的不同点及难点,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小儿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建立困难,体重轻、病情变化快,不配合治疗,治疗参数的确定和调整需细腻等特点,在治疗前、中、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进行血液净化患儿治疗每次2~8h,7~73例次。1例心力衰竭纠正,水肿减轻,症状缓解;1例顺利度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危险期;2例因费用原因终止治疗。结论 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宜材料和透析用物,维持血容量的稳定,给予科学严谨的监护,认真细致的观察,详细通俗的宣教、指导,是确保小儿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李洪艳商燕霞赵宏马军红杨志香董珍周原
关键词:血液净化儿童护理
自制袖带标识在保护透析患者新建内瘘中的应用
2009年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自体动一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而成为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延长动一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除了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使其明白内瘘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对内瘘的管理外,护理人员也应在内瘘新建开始至内瘘使用阶段做到对患者内瘘情况的三知:知道内瘘新建日期;知道内瘘建立的位置;知道内瘘的发展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用交班或护理查房的方式来让每一位护士了解该病人的情况外,还是会有所遗漏,尤其是新入患者、轮转、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由于对专科知识的不了解,未能意识到保护内瘘的重要性,出现风险事件的苗头。对于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极易发生内瘘侧手臂被测量血压的事件,引起患者家属强烈不满,成为护理隐患,针对上述情况,本单位设计自制袖带标识来应用于新建内瘘的保护,使用后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董珍李洪艳马军红温圆圆
关键词:静脉内瘘袖带血管通路进修护士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建立导管组透析患者39例,新建立内瘘组透析患者40例,血管通路均使用3个月以上,随访36~48个月,观察2组透析患者入组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一月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透析前实验室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使用时间(21.5±7.7)月,内瘘使用时间(29.8±10.3)月,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瘘组透析患者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URR、EF均显著高于导管组(均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内瘘组(均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当,均可达到充分透析,尽管导管组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仍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余永武李明旭周春华张志勇马军红余君蓉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