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建筑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叙事
  • 3篇市民
  • 3篇市民参与
  • 3篇城市
  • 2篇社区公共空间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公共空间
  • 1篇新馆
  • 1篇新馆建筑
  • 1篇信息时代
  • 1篇依存
  • 1篇仪式
  • 1篇渔船
  • 1篇渔民
  • 1篇上海世博
  • 1篇上海世博会
  • 1篇社会责任
  • 1篇深描

机构

  • 11篇华侨大学
  • 6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5篇陈永明
  • 4篇戴云倩
  • 3篇田恒德
  • 2篇薛佳薇
  • 1篇赵晓波
  • 1篇赖世贤
  • 1篇刘小虎
  • 1篇赵刚
  • 1篇邢星
  • 1篇郑颖娜
  • 1篇张铭
  • 1篇孙辉

传媒

  • 3篇建筑学报
  • 3篇安徽建筑
  • 2篇华中建筑
  • 2篇新建筑
  • 1篇中外建筑
  • 1篇时代建筑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巨构的建筑起源(一)
2010年
高校巨构建筑具有巨构轴、巨构单元的模数化和通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从国外早期的建筑研究中早有体现,可以归结为三点:长周期巨型结构,模数化大量使用和灵活可变单元,开放性和通用性。这三个特点是高校巨构建筑产生的直接原因。
戴云倩陈永明
关键词:模数化开放性
建筑初步课中建构实体空间所关注的问题
2012年
《建筑初步》课程对于启发学生进入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中我们提出模数、材料、节点、尺度等学习重点,让学生们在"从图纸设计到足尺搭建"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戴云倩陈永明孙辉
关键词:模数
信息时代下流动性的展示——以上海世博会建筑为例
2010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不仅表现在时装、绘画等艺术上,也表现在人们所生活的建筑上。该文以上海2010世博会建筑为例,从建筑流动性的角度探讨当代建筑这一发展动态。
戴云倩陈永明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渔船、船厝与骑楼 流动性视角下的厦港水上人居住类型变迁被引量:1
2021年
建筑与城市形态常常被认为是固定与持久的物质实体,并与特定的地点形成锚固的空间关系。流动性视角下建筑类型、生计模式和社会关系存在动态复杂的时空关联。文章以厦港水上人居住类型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地方文献、口述访谈结合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探索水上人在"游动—迁徙—定居"不同阶段的海洋流动性如何表现并塑造水陆居住形态的时空图景。文章认为渔船作为一种嵌入海洋流动性的生计工具与居住形态兼具了流动与锚固的双重空间属性。海洋流动性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历史重新定义了不同时期水上人居住类型的实践。文章旨在丰富从普通人"个人生命史"的视角展开长时段的空间研究,并在方法论层面凸显出深描对日常空间研究的重要性。
陈永明张智钰
关键词:流动性深描
“平坐”沿革
中国古代营造术语中有“平坐”一词,宋《营造法式》曾对其术语渊源及词义进行汇释。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在文献考证和实物研究的基础上,对“平坐”做出解读,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在汇集相关文献及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廓...
陈永明张无暇
关键词:建筑空间建筑风格
从“建筑的社会责任”出发——以3个国际竞赛设计与指导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由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指导思想开篇,同时以笔者指导的3个国际竞赛为例,引发对建筑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思考。
薛佳薇陈永明
关键词:UIA建筑设计竞赛社会责任
影像叙事,市民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再想象——香港都市转型下的“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被引量:2
2018年
从影像叙事、市民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再想象等视角论述了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展开过程。作为香港发展缩影的山地社区,西营盘经历了卫生现代性考量下的殖民规划、战后垂直的都市景观以及市区重建与士绅化进程。在香港特定的都市社会转型的空间脉络下,本计划运用参与式影像、田野考察、在地实践、公众参与等方法,通过公共文化事件重塑社区公共空间的意义,唤起多元主体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同再想像。
陈永明田恒德
关键词:影像叙事市民参与
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地志方法与程序方法——以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为例
2021年
公共空间更新是建筑与规划学科重要且持续讨论的议题。长久以来,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主导的公共空间更新往往凸显为地志方法视角下开放空间的更新,较少关注物质维度之外更大的社会政治维度。文章基于库尔特·伊弗森在公共空间研究中提出的地志方法与程序方法框架,以"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为例对香港公共空间更新展开了探讨,揭示了以公众与公共生活为核心展开的地志方法和程序方法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形塑公共空间更新的路径,旨在丰富以人本视角展开公共空间更新的内涵。
陈永明田恒德
关键词:市民参与影像叙事
厦港片区住居与仪式空间功能依存关系研究及启示被引量:5
2015年
关注厦港片区住居与仪式空间的关系,采取田野调查、历史图叠、文献整理、空间图解等研究方法,归纳两者呈现叠合、置换、贴临等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分析时代背景下这一关系的成因,并以龙珠殿送王船仪式为例,明晰住居与仪式空间的需求互补;最后思考依存关系中仪式的时空活动规律及其对社区宜居性的启示。
薛佳薇陈永明张铭
关键词:住宅
影像叙事,市民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再想象--香港都市转型下的“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
从影像叙事、市民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再想象等视角论述了香港“妙想毡开”西营盘计划展开过程。作为香港发展缩影的山地社区,西营盘经历了卫生现代性考量下的殖民规划、战后垂直的都市景观以及市区重建与士绅化进程。在香港特定的都市社会...
陈永明田恒德
关键词:影像叙事市民参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