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智慧

作品数:69 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4篇中医
  • 17篇心病
  • 17篇冠心病
  • 14篇心绞痛
  • 14篇疗效
  • 14篇绞痛
  • 13篇痰瘀
  • 12篇量表
  • 10篇痰瘀互结
  • 10篇疗效评价
  • 9篇动脉
  • 9篇痰瘀互结证
  • 9篇中医药
  • 9篇结证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条目
  • 8篇条目筛选
  • 7篇型心
  • 7篇型心绞痛
  • 7篇稳定型心绞痛

机构

  • 68篇辽宁中医药大...
  • 45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医院
  • 1篇东北育才学校
  • 1篇北京药理毒理...
  • 1篇温莎大学

作者

  • 69篇陈智慧
  • 40篇杨关林
  • 30篇裴宇鹏
  • 29篇张哲
  • 24篇张会永
  • 11篇孟晓媛
  • 10篇于莉
  • 10篇李芹
  • 8篇王洋
  • 8篇吕美君
  • 7篇朱爱松
  • 7篇邵妍
  • 7篇张帆
  • 6篇袁东超
  • 6篇刘悦
  • 5篇肖蕾
  • 5篇段阿里
  • 5篇杜蕊
  • 5篇刘丽星
  • 4篇李佳

传媒

  • 14篇中华中医药学...
  • 1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实用中医内科...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2015年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石河子科技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辽宁省地方辨证标准的构建与临床稽查
2023年
目的构建适合辽宁省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辨证标准并对其临床适应性进行稽查。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专家访谈形成初始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辨证标准进行筛选与构建。首次尝试引用临床稽查的方法,采集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间诊断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患者60例,分析对比临床症状与此标准条目的匹配度情况,对此标准的临床适应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初步得出具有辽宁省地域特色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在临床稽查研究中,60例患者共表现出40项症状,其中24项为标准推荐症状占60%。结论标准条目的整体适应性与实用性较好。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地域性中医疾病辨证标准研究的不足,对全国普遍开展制定适用于地方的疾病证候辨证标准提供了思路。
徐宁阳王洋张帆孟健袁东超陈智慧孔德昭张哲杨关林刘悦
关键词:德尔菲法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
中医脾脏象理论导源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脏象理论亦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中医脾脏象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渐次完善的历史过程,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但随着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脾脏象理论仍需我们不断补充和完善。文章以时代为主线,厘清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以期促进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和原始创新。
刘悦寇晓忱张会永唐晶陈智慧王洋孔德昭张帆高晓宇陈莹王琪格张哲杨关林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临床疗效判定阈值研究的构想被引量:5
2019年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领域研制了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大量研究成果得以公开发表,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学借鉴,但因上述量表在反映其有临床意义的分值变化上研究仍然较少,使得现有量表多束之高阁,少应用于临床,制约了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工具的应用性,因而研究设想以最小重要差异值作为切入点,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临床疗效判定阈值研究的构想,希望借此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的深入发展。
陈智慧裴宇鹏关红阳张会永肖蕾杨关林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
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研究的思考被引量:3
2021年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方法在探索中取得系列成果,证候疗效评价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同,但个体化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处方用药如何进行群体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仍然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辨证方法的主观性导致在中医专业医生缺位条件下难以开展辨证论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的有效推广应用。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或许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医原创思维与人工智能的恰当融合可能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陈智慧张哲裴宇鹏张会永李芹孟晓媛段阿里杨关林刘继东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诊断疗效评价人工智能
试论损美性疾病的脏腑调理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极大影响着人体的外在之美,中医美容多注重'内调外养'、内外兼修,脏腑功能正常是保障皮肤美容的重要基础,而功能失常则是引发皮肤损美的关键病因,针对病因调理脏腑是损美性疾病标本兼治的...
陈智慧朱爱松裴宇鹏
关键词:损美性疾病中医美容脏腑理论
文献传递
益气健脾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干预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中医症状及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结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89.09%,4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0/5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74.54%,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54.54%,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胸闷、胸痛症状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F-V1≤-0.04mm·s几率(27.27%,15/55)显著低于对照组(47.27%,26/55)(P <0.05),ST段异常改变较对照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益气健脾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影响降低血黏度,改善心电图异常水平,其治疗机制可能为益气健脾方通过干预血清VCAM-1、s CD40L、TGF-β1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调节,从而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邵妍孟晓媛陈智慧裴宇鹏张哲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益气健脾方VCAM-1TGF-Β1
通脉降浊煎剂对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行为学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通脉降浊煎剂对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情志失调合并高脂饮食组、通脉降浊煎剂治疗组。情志失调合并高脂饮食组小鼠给予高脂喂饲及慢性应激刺激,治疗组小鼠灌胃给予通脉降浊煎剂,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血脂检测,ELISA方法检测小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内TNF-α、IL-1β、IL-6含量;主动脉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通脉降浊煎剂治疗后,小鼠糖水消耗增加、活动能力提高;血浆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提高;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样损伤有所缓解。结论:通脉降浊煎剂可减轻情志失调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该疗效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并减轻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田苗张冰陈智慧李佳王凤荣
关键词:情志失调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研制及其量化诊断模型的研究与评价
目的:基于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可量化研究的需求和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面临的中医证候信息难以标准化采集等瓶颈问题,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完成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考评,具体目标包括:一、以痰瘀互结证为例,探索中医证候诊断量...
陈智慧
关键词:痰瘀互结证证候客观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互结兼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药组方,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疗程为4周,以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次要症状即痰症状、瘀症状、阴虚症状有明显改善;ADL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所好转。结论:中西医联合干预措施治疗能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裴宇鹏张哲陈智慧邱倩杨关林
关键词:中风病量表ADL
一种用于医学实验室的辅助检查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实验室的辅助检查设备,包括透光片、Y形板和定位块,所述透光片的凹进端开设有两个刻度线,所述透光片的凸出端顶面对称开设有四个直槽口,所述透光片的底面贴合有Y形板,所述Y形...
吕美君朱仲康陈丝李思佳袁东超陈智慧宋囡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