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

作品数:34 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飞虱
  • 10篇草地
  • 10篇草地螟
  • 9篇迁飞
  • 7篇种群
  • 6篇褐飞虱
  • 6篇虫源
  • 5篇稻纵卷叶螟
  • 5篇气候
  • 5篇纵卷叶螟
  • 5篇卷叶
  • 5篇卷叶螟
  • 5篇虫源地
  • 4篇气候背景
  • 4篇灰飞虱
  • 4篇白背飞虱
  • 3篇稻田灰飞虱
  • 3篇地统计
  • 3篇越冬
  • 3篇粘虫

机构

  • 32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江苏省植保站

作者

  • 34篇陈晓
  • 26篇翟保平
  • 10篇胡高
  • 9篇沈慧梅
  • 5篇张孝羲
  • 3篇王瑞
  • 3篇姜玉英
  • 2篇齐国君
  • 2篇程遐年
  • 2篇陆明红
  • 2篇杨海博
  • 2篇武向文
  • 2篇潘蕾
  • 2篇赵奎军
  • 2篇高月波
  • 2篇曾娟
  • 1篇刁永刚
  • 1篇周佳春
  • 1篇芦芳
  • 1篇辛德育

传媒

  • 7篇应用昆虫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立学院“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江苏省某独立学院的调查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后期,正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与精英教育时代相比,学历文凭贬值、社会认...
陈晓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文献传递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一次迁飞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4年5月24—25日河北坝上地区出现的一次草地螟迁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的结果,就有关物理量及其对迁飞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月24日傍晚草地螟越冬区种群的大规模外迁与冷锋过境有密切的关系;(2)迁出种群大部分向东北迁飞,迁飞途中发生迫降,主降区位于丰宁等地。此次草地螟迁飞种群的中途迫降是强下沉气流造成的,与温度、降水无关。在草地螟飞行高度上,下沉气流区域中心的垂直速度在30cm/s以上,发生范围与草地螟主降区相吻合;(3)下沉气流的出现与高原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阴山山脉和坝上高原使冷锋发生变形、近地面水平流场发生不规则扰动,进而出现了异常的对流运动。
陈晓翟保平郝丽萍薛玉陈阔于成玲
关键词:草地螟迁飞中尺度模式
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被引量:76
2011年
2009年以来,稻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区域性暴发和它们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的大面积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对这种新的毁灭性病毒病却知之甚少。为此,亟需解决稻飞虱区域性迁飞规律、虫毒互作、毒源寻踪等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宏微观结合及多尺度多途径的综合研究,探索稻飞虱发生与SRBSDV流行的互作机制(虫病地方性消长关系、两者在微观水平上的互作等),明确稻飞虱远距离传毒的行为与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迁飞与病原摄带及传毒的关系),阐释各稻区飞虱与病毒的源库关联机制,揭示稻飞虱与SRBSDV区域性灾变的触发因子与调控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翟保平周国辉陶小荣陈晓沈慧梅
关键词: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迁飞规律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稻田灰飞虱与蜘蛛时空动态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通过田间调查,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及其重要天敌蜘蛛的时空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变差函数模型的拟合及空间格局的分析,得出灰飞虱长翅成虫、若虫与蜘蛛的变程范围相近,结构性强度的范围相近,但同一时间灰飞虱与蜘蛛的变程和结构性强度则均不尽相同;灰飞虱若虫与蜘蛛自始至终为聚集分布,但灰飞虱长翅成虫与蜘蛛的分布型则有差异,在某些时间为均匀分布。用普通克立格方法作出空间分布图,在时间序列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稻田蜘蛛与灰飞虱成若虫的空间分布均有相似性,尤其与若虫相似性更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跟随现象,且空间跟随现象与灰飞虱虫量的消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天气、稻田环境、灰飞虱其他天敌以及蜘蛛其他猎物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空间跟随又有着相当的复杂性。
王瑞翟保平胡高陈晓沈慧梅
关键词:稻田灰飞虱蜘蛛地统计学
云南师宗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与降落机制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1990—2012年云南省师宗县4—5月出现的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日进行轨迹模拟以及降虫高峰日的风场分析,得到以下结果:4月下旬,师宗上空盛行西风,白背飞虱虫源主要来自缅甸东北部,部分来自越南北部和金三角地区;5月份,西南风为盛行风向,其中上中旬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和滇西南,缅甸东北部可提供部分虫源;下旬则主要分布在滇西南,部分虫源来自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对降虫高峰期的大气环流背景、峰日风温场、降雨等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风切变和气流垂直扰动是造成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因子。
郑大兵崔茂虎何洪平沈慧梅胡高陈晓翟保平
关键词:白背飞虱虫源地
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气候背景被引量:17
2013年
2003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我国特大暴发,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揭示大发生种群形成的原因,本文对2003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和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异常是2003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2月越南北方、华南南部气温异常偏高,导致成虫始见期为历史最早年份,初始虫源量成倍增长。(2)7月份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导致江南地区出现严重的高温干旱,促使江西、湖南早、中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北迁至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区。(3)8月份下旬—9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撤较常年明显偏迟,高压区长时间控制我国华东地区,形成了秋季高温、季风转换推迟的现象,导致江淮地区六(4)代成虫未能回迁,而是滞留在当地,比常年多发生了一个世代。
陈晓刘万才朱建生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迁飞气候背景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迁飞的多普勒昆虫雷达观测及动态被引量:45
2008年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高月波陈晓陈钟荣包云轩杨荣明刘天龙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数值模拟
灰飞虱的起飞和扩散行为被引量:13
2008年
2005年7月初至9月底,在扬州市邗江区通过田间观察、罩笼试验以及卵巢解剖,初步研究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的起飞行为及其与长翅型密度、天气条件、光照强度、卵巢发育等因素的关系。发现灰飞虱的起飞时段多在日落之后,起飞存在一定的密度阈值和最适光照强度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卵子发生—飞行共轭"效应。
王瑞沈慧梅胡高陈晓翟保平
关键词:灰飞虱卵巢发育
草地螟迁飞、越冬规律及暴发机制研究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干旱少雨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农牧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幼虫可严重为害大豆、甜菜、苜蓿、向日葵等作物及...
陈晓
关键词:草地螟迁飞越冬虫源地
文献传递
对水稻两迁害虫的新认识
2008年以来,在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建设专项与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行业专项的支持下,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浙江大学等对水稻两迁害虫开展了多批次、大规模的境外...
翟保平沈慧梅陈晓胡高齐国君王凤英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