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保平

作品数:245 被引量:1,865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7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4篇农业科学
  • 45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9篇飞虱
  • 42篇迁飞
  • 37篇种群
  • 31篇白背飞虱
  • 29篇褐飞虱
  • 29篇虫源
  • 26篇水稻
  • 23篇稻纵卷叶螟
  • 23篇纵卷叶螟
  • 23篇卷叶
  • 23篇卷叶螟
  • 20篇昆虫
  • 18篇棉铃
  • 18篇棉铃虫
  • 18篇害虫
  • 16篇棉蚜
  • 15篇稻飞虱
  • 12篇稻水象
  • 11篇粘虫
  • 10篇稻区

机构

  • 220篇南京农业大学
  • 36篇全国农业技术...
  • 18篇吉林省农业科...
  • 11篇云南省农业科...
  • 9篇浙江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上海市农业技...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6篇浙江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云南省植保植...
  • 3篇江苏省植保站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贵阳学院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3篇翟保平
  • 78篇张孝羲
  • 28篇胡高
  • 26篇陈晓
  • 23篇刘向东
  • 16篇沈慧梅
  • 15篇程遐年
  • 13篇姜玉英
  • 12篇齐国君
  • 12篇陆明红
  • 10篇陈法军
  • 9篇程家安
  • 9篇包云轩
  • 8篇王建强
  • 7篇韩兰芝
  • 7篇王翠花
  • 6篇芦芳
  • 6篇罗举
  • 6篇刘万才
  • 5篇吴孔明

传媒

  • 39篇应用昆虫学报
  • 37篇生态学报
  • 24篇昆虫学报
  • 16篇昆虫知识
  • 10篇植物保护学报
  • 8篇中国植保导刊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植物保护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植保技术与推...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棉花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检疫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3篇2011
  • 20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14篇2006
  • 8篇2005
  • 15篇2004
2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动性不对称: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生态指标被引量:5
2001年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释放为目标害虫的抗性进化和非靶标生物的种群质量提供了高强度的选择压力,而波动性不对称(FA)的水平可用来指示某一种群对这种环境压力的进化和适应能力。FA方法比常规的生活史参数更加灵敏,而且可将环境压力的影响定量化,同时其测定和分析都比较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使研究和监测成本大大降低。因此,FA是一种方便易用、经济快捷的生物监测工具,可作为转基因植物所造成的生态压力的早期预警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外进化生态学研究中有关FA的进展及在我国开展FA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翟保平
关键词:波动性不对称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安全性
国外对棉铃虫迁飞的研究
1989年
棉铃虫,Heliothis spp。(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多种作物,其中,H.armigera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洲种为H.punctigera,美洲种为H.zea和H.virescens。在高纬地区,它们以蛹滞育越冬。在热带地区,通过扩散迁移逃避干旱季节。
翟保平
关键词:滞育夜蛾科高纬地区灯诱室内饲养中美洲国家
迁飞过程中昆虫的行为:成层与定向
在大气边界层中,风和温度对昆虫的迁飞过程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迁飞种群对风温场也有相当主动的选择能力.昆虫选择在气温最适、风力最大(或接近最大)、风向最佳的高度成层(如在夜间边界层的低空急流中迁飞的昆虫),并通过定向进一步...
翟保平张孝羲
文献传递
白背飞虱在玉米上的取食行为和发育繁殖特征
2021年
为探究玉米能否作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过渡寄主,采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白背飞虱在玉米上的取食行为进行监测,并测定其取食玉米后的营养物质和繁殖力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玉米处理组中,N4-a波和N4-b波的总时间分别超过37.88 min和87.15 min,平均持续时间分别超过5.26 min和28.78 min;不同生育期玉米被取食部位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而在成虫虫体中这2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均显著升高;2龄若虫与成虫的N4-a波和N4-b波的总时间分别为78.04、62.16 min和248.14、299.72 min,均无显著差异;取食玉米的白背飞虱产卵期和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45 d和13.83粒,显著少于取食水稻组的10.90 d和162.12粒,且在玉米上孵化的若虫在3龄前全部死亡。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虽能在不同生育期玉米上进行有效取食,但无法完成继代繁殖,玉米只能作为白背飞虱的临时性过渡寄主。
陆佳浩郭嘉雯林培炯胡高翟保平
关键词:白背飞虱玉米取食行为繁殖
棉铃虫前翅副室的变异
2002年
陈法军翟保平张孝羲
关键词:棉铃虫
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稻飞虱发生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稻飞虱发生动态的影响,以阐明稻飞虱在极端气候常态化后的发生规律。【方法】结合东亚迁飞场上的天气变化过程和水稻种植区的稻飞虱监测,对厄尔尼诺次年(2016年)的稻飞虱在我国境内北迁过程进行分析。对近10年我国东部水稻主产区9个省的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专业气象资料分析及可视化软件Gr ADS对迁飞场中与稻飞虱迁飞过程同步的天气活动进行展示;并使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进行虫源地迁出种群落点模拟。探讨从虫源地中南半岛到我国水稻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个时段的重大天气过程及其继发环境影响。【结果】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后第3次特大暴发的厄尔尼诺事件,本次事件对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影响显著,造成我国稻飞虱的境外虫源基地——越南、老挝等国家前所未见的特大干旱;而我国华南、江南、江淮和华北等地则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水,使得稻飞虱发生期中:(1)冬春季中南半岛的干旱致使稻飞虱虫源数量下降;(2)我国南方汛期雨量偏多,对稻飞虱的北迁形成阻滞;(3)暴雨和洪涝使田间稻飞虱卵和若虫数量难以增长;(4)夏季持续高温压制了稻飞虱种群增长。【结论】极端气候事件对稻飞虱的影响不仅与事件本身性质相关,而且期间的某些短期天气事件也是影响稻飞虱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李袭杰胡妍月马健王业臣王丽陆明红翟保平
关键词:稻飞虱种群暴发厄尔尼诺极端气候洪涝
我国稻飞虱的境外虫源
<正>我国1970和1980年代的稻飞虱研究,揭示了稻飞虱在我国东部和西南稻区迁飞的宏观规律,但对境外虫源的认识基本止于国境线,只是笼统地认为我国稻飞虱的迁入虫源来自中南半岛,对其具体分布和消长动态还一无所知。这种状况严...
翟保平
关键词:稻飞虱种群结构
文献传递
对水稻两迁害虫的新认识
2008年以来,在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建设专项与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行业专项的支持下,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广西农科院植保所、浙江大学等对水稻两迁害虫开展了多批次、大规模的境外...
翟保平沈慧梅陈晓胡高齐国君王凤英
文献传递
云南白背飞虱标记释放回收试验与轨迹模拟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阐明云南省内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于2012年5月下旬在云南勐海县勐遮镇曼燕村开展了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标记释放回收试验。试验后共收集全省31个站点测报灯下飞虱虫体,经过室内显微镜镜检,确认在耿马站、双江站分别收到标记虫1头、2头。借助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局与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共同开发研制的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模型HYSPLIT和气象图形分析软件GrADS对这两个迁飞过程进行迁飞路径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5月下旬勐海白背飞虱迁出种群可以进入滇西南临沧稻区,白背飞虱的实际迁飞路径与HYSPLIT轨迹模拟结果一致;2)两个迁飞过程中因运载气流不强,迁飞距离均不远,西南气流与东南气流的辐合交汇是导致集中降虫的主要气象因子。这些结果不仅可以明确云南省内白背飞虱的实际迁飞路线,亦可证实通过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进行白背飞虱迁飞路径研究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手段。
沈慧梅李向永谌爱东赵雪晴尹艳琼吕建平翟保平田维奎
关键词:白背飞虱
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水稻病虫害在发生危害上为一个整体。每年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在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研究两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对于提高监测预警的早期预见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中越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确了越南"两迁"害虫发生规律。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越南"两迁"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的相关性,对提高中国"两迁"害虫中、长期预报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陆明红刘万才胡高翟保平Hoang Anh TuanDo Hong Khanh
关键词:水稻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