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培善

作品数:210 被引量:51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1篇地震
  • 119篇强震
  • 118篇地震活动
  • 115篇中强震
  • 115篇中强震地震活...
  • 114篇全球大震
  • 87篇地震台
  • 75篇地震参数
  • 68篇台网
  • 64篇地震台网
  • 63篇地震台站
  • 63篇台站
  • 28篇震级
  • 21篇震源
  • 20篇协调世界时
  • 19篇应力场
  • 17篇12
  • 14篇震时
  • 14篇发震
  • 13篇发震时刻

机构

  • 201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国家地震局
  • 6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汉堡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作者

  • 210篇陈培善
  • 34篇白彤霞
  • 12篇刘瑞丰
  • 12篇李保昆
  • 8篇成瑾
  • 6篇党京平
  • 6篇陈海通
  • 6篇肖磊
  • 4篇涂毅敏
  • 4篇秦嘉政
  • 3篇李强
  • 2篇张伟清
  • 2篇王溪莉
  • 2篇方韶东
  • 2篇任克新
  • 1篇黎向东
  • 1篇刘福田
  • 1篇夏恩山
  • 1篇彭克中
  • 1篇梁静

传媒

  • 141篇地震学报
  • 2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庆祝中国地震...
  • 2篇第一次全国地...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2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全国第二次火...

年份

  • 7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17篇1999
  • 15篇1998
  • 11篇1997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报告的数据处理被引量:5
1989年
由于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在VAX/780机上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适用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用这套系统我们在1987年一年里完成了1983、1984两年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年报”共四卷(简称“年报”)。处理“年报”部分的程序主要包括:①原始数据的查错程序;②地震事件的检索组合程序;③震源位置的修定程序;④输出打印程序;⑤震源参数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程序。这套程序使用广义逆反演方法进行震源位置的重新修定,同时进行了地震震级的重新计算,其修定结果稳定,解决了我国震级系统(Ms)与国际上测定的震级有系统差的问题。从1987年5月开始,用此系统处理“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月刊(简称“月报”)。至今顺利出版了19期(每月一期)。处理“月报”部分的主要程序包括:①5码地震电报的数据转换及查错程序;②国际地震电报转换及查错程序;③寻找初始震中程序;④检索组合程序;⑤修定程序;⑥输出打印程序;⑦形成与ISC交换的数据格式程序。
陈培善李强
关键词:地震数据处理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12年9—10月)
2013年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陈培善
关键词:中强震地震活动全球大震协调世界时地震台站地震参数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15年7—8月)
2015年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陈培善
关键词:协调世界时中强震发震时刻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12年11—12月)
2013年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陈培善
关键词:中强震地震活动全球大震协调世界时地震台站地震参数
2014年地震震中分布图
2015年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和邻区以及全球的地震分布图像,作者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资料,绘制出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和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
陈培善
关键词: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报告数据处理系统被引量:4
1993年
地震观测报告是一份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地震基础资料。中国地震报告数据处理系统是提高中国地震报告质量的关键一环。其主要水平反映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采用最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最先进的激光照排技术;用磁介质进行数据传递。
陈培善李强白彤霞金闻虎
关键词:地震报告数据处理地震
根据环境应力场寻找中国大陆地区的潜在震源区被引量:29
1995年
地壳介质是一种里面存在着许多裂纹的非完整介质.断裂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介质的强度远低于完整介质的强度.笔者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裂纹在合适的条件下由稳态扩展逐渐发展到失稳扩展的结果,地震破裂即为断裂力学所阐明的低应力快速破裂现象.快速破裂的出现必需要有局部应力和应变的高度集中.根据Knott(1973)对裂纹尖端进行的弹塑性应力分析表明,裂纹尖端的应力状态对裂纹的扩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应力集中,在裂纹尖端必然形成一个塑性区.塑性区中的位移已不是弹性位移,而是塑性位移σ,这里,τ0是作用剪应力,它相当于地震发生时的初始应力或构造应力,α是裂纹半长,μ是刚性模量,τy是介质剪切屈服强度.而地震位错恰恰是发生在形成塑性区的裂纹末端.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假定,设位错D(ξ1,t)为文中的公式(5),地震最大位移为,式中,L是断层长度.若刚性模量μ取上地壳的数值,μ=33GPa,介质剪切屈服强度τy取实验室给出的平均值τy=30MPa,那么,根据Dmax和L的观测值,利用此公式就可以估计大震的构造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全球的大震构造剪应力值大多数在5—20MPa之间,有地区差异,平均为10MP?
陈培善白彤霞肖磊
关键词:地震潜在震源区环境应力场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1997年4~5月)
1997年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1997年4~5月)陈培善(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国家地...
陈培善
关键词:地震活动中强震地震
地震波衰减研究在我国的进展被引量:25
1994年
近20年来地震波衰减研究在我国有不少进展.本文简述了通过长周期面波、体波、尾波研究地震波衰减的方法和结果.还论述了地震波衰减机理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陈培善
关键词:地震波面波体波尾波地震勘探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13年5—6月)
2013年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陈培善
关键词:中强震地震活动全球大震地震台站地震参数地震台网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