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雯

作品数:24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6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抗战话剧
  • 4篇话剧
  • 3篇电影
  • 2篇叙事
  • 2篇教学
  • 1篇电影叙事
  • 1篇东西方
  • 1篇东西方哲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剧
  • 1篇性别意识
  • 1篇虚假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述者
  • 1篇学法
  • 1篇野餐
  • 1篇野玫瑰
  • 1篇意识流
  • 1篇意象
  • 1篇意象派

机构

  • 19篇重庆广播电视...

作者

  • 19篇阳雯
  • 2篇李蕾
  • 1篇彭飞霞
  • 1篇向曙曦
  • 1篇陈萍

传媒

  • 5篇电影文学
  • 3篇戏剧之家
  • 2篇戏剧文学
  • 2篇四川戏剧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成人教育
  • 1篇现代远距离教...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中国信息技术...

年份

  • 6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叙述者背后的“他”与“她”——《帕梅拉》与《亚当·贝德》性别意识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阳雯
关键词:叙述者男权思想双声话语
阿瑟·米勒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戏剧结构分析
2017年
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的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1947)讲述了二战时期工厂主乔·凯勒人生的"秘密"。这部戏剧作品是阿瑟·米勒模仿易卜生的剧本,采用了锁闭式的结构,设制了"乔·凯勒的谎言"与"拉里之死"两个悬念,过去的秘密潜藏在当下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了类似《玩偶之家》渐趋紧张终至高潮的戏剧节奏。
阳雯
关键词:阿瑟·米勒戏剧结构
作为一部观念电影的《日照重庆》被引量:1
2012年
电影《日照重庆》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虚实交织对比的叙事结构,“父亲”与“儿子”两代人的对比、“儿子”林波与“儿子”林小波的对比、重庆与日照两个城市的对比,多组交织对比使作品在虚实对照的影视空间里探讨“亲情与责任”“伤害与逃避”“罪过与救赎”等观念。交织对比的结构,使电影的重点并不在情节故事层面,而是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阳雯
关键词:叙事结构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主义镜像人物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曾国祥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在同类题材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电影体现了女孩子成长中的快乐与受伤,成长是青春更重要的主题,认识自我比得到爱情更为重要。电影的主人公七月与安生体现了心理学家拉康关于成长的镜像理论,她们互为镜子中的另一个自我,一个被动、温柔,一个主动、自由。她们互相欣赏、迷恋,甚至想成为对方。两个角色最终在体验对方生活态度后成为完整的自我,电影以女性的自我发现为主题,使电影具有女性主义特点。
阳雯
关键词:镜像女性主义
谁迫害了谁——品特《轻微的疼痛》中的角色关系探析
2016年
英国现代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被人称为"威胁喜剧",他的剧本往往以一个小屋为背景,描述小屋里的人受到外来威胁时的压抑与紧张。在品特的早期剧作《轻微的疼痛》中,主人公因为害怕被迫害,转而迫害他人,然而最终还是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该剧的角色关系处于变动之中,使剧情扑朔迷离,在整体氛围上呈现出焦虑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一部心理剧。谁迫害了谁,成为理解这部心理剧的关键。
阳雯
关键词:心理剧品特戏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网络课程里的任务驱动教学还在探索阶段,大多数人文社会学科的网络课程往往对教学设计重视不够,只是列举每个时期的重点现象进行一定的点评,缺乏自主学习创设。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加以应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阳雯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荒诞派戏剧《于布王》对《麦克白》的戏拟
2012年
法国剧作家阿尔弗雷德·雅里的《于布王》是荒诞派早期的作品,该作品打破传统,引起强大的争议。《于布王》对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进行戏拟,人物与情节一一对应,但人物的内涵却充满了荒诞色彩。作为早期的荒诞派作品,《于布王》具有更强烈的反叛精神。
阳雯
关键词:戏拟
《钢的琴》:后现代献给传统的挽歌被引量:1
2011年
电影《钢的琴》用后现代的表现方式,采用黑色幽默、歌舞杂糅等手法,使电影的沉重变得轻松。主人公陈桂林和他的兄弟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但用一种乐观的精神将挫败感淡化。当工业时代已成过去,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能象电影中的"烟囱"一样离开舞台,主人公唯有用一种调侃的方式与其作别。
阳雯
关键词:《钢的琴》后现代主义
“平淡”与“伟大”的诗艺——评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
2015年
宋之的《雾重庆》(1940)是重庆抗战话剧的代表作之一,从生活的平淡事件入手,展现了抗战后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克服了抗战初期话剧"简单、直白"的风格,体现出自然、平淡而伟大的风格。
阳雯李蕾向曙曦
关键词:抗战话剧平淡
浪漫传奇抗战话剧——陈铨《野玫瑰》探析
2015年
陈铨的《野玫瑰》(1941)是重庆抗战话剧中的一部富有争议的作品,这部作品以个人的传奇经历为线索去展现革命实现成功的过程,同时对汉奸王立民的形象进行了多面化的塑造,所以受到不少的批评。但是从艺术的独立审美性上看,这部作品有很多艺术方法是有所进步的。
阳雯陈萍
关键词:浪漫传奇野玫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