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有忠

作品数:41 被引量:1,488H指数:2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水稻
  • 9篇杂交
  • 9篇杂交稻
  • 8篇籽粒
  • 7篇胁迫
  • 6篇亚种
  • 6篇亚种间
  • 6篇亚种间杂交
  • 6篇亚种间杂交稻
  • 6篇水分
  • 6篇种间
  • 6篇种间杂交
  • 5篇水分胁迫
  • 5篇结实期
  • 4篇氮肥
  • 4篇性状
  • 4篇籽粒充实
  • 4篇光合特性
  • 3篇淀粉
  • 3篇秧苗

机构

  • 38篇扬州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赣榆县农业局
  • 1篇上海海丰现代...

作者

  • 38篇郎有忠
  • 36篇朱庆森
  • 25篇杨建昌
  • 21篇张祖建
  • 14篇王志琴
  • 4篇刘立军
  • 3篇吕川根
  • 3篇王美娥
  • 3篇王维
  • 3篇蔡一霞
  • 2篇曹显祖
  • 2篇王君
  • 2篇曹云英
  • 2篇顾兴友
  • 2篇薛艳凤
  • 2篇张洪熙
  • 2篇邹江石
  • 1篇赵华
  • 1篇李国生
  • 1篇杨晓东

传媒

  • 14篇作物学报
  • 5篇江苏农业研究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抽穗后叶片与根系衰老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水培条件下,研究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与对照汕优63及武运粳8号结实期叶面积消减率、叶绿素含量、叶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根系氧化力、颖花根活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等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优培九与扬稻6号、武运粳8号相比,绝大多数指标的变化呈现早衰倾向;两优培九叶片的早衰现象先于根系,根衰不是造成叶片早衰的主要原因;两优培九结实前期诸活性指标变幅大于扬稻6号,除叶片MDA含量外,结实中后期活性均较扬稻6号低;两优培九、汕优63结实中后期叶、根诸活性指标总体均低于扬稻6号、武运粳8号,但产量均高于两者。
薛艳凤郎有忠吕川根张洪熙朱庆森杨建昌邹江石
关键词:根系叶片
结实期低土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结实期-40kPa低土壤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弱势粒灌浆特征与稻米垩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实期低土水势对强弱势粒米质主要性状、米粉RVA谱、籽粒灌浆特征和物质的积累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强弱势粒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低土水势下,强势粒的起始灌浆势R0增加,而弱势粒R0减小;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提前,活跃生长期缩短。水分胁迫下弱势粒中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偏高,而淀粉积累明显缓慢。这表明低土水势下强势粒灌浆过快,弱势粒又易丧失对灌浆基质的转化能力,这种籽粒灌浆进程的异常和灌浆物质的分配变化,易形成垩白。低土水势下,强弱势粒米粒的整精米率降低,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米粉的RVA谱特征值发生明显的变化,米饭的食味变差,导致米质变劣。
王维蔡一霞张祖建郎有忠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米质灌浆特性米质性状弱势粒土水势结实期
杂交水稻胚乳解剖性状发生过程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以汕优 63和测 0 3 /扬稻 4号为材料 ,开花后分期取样 ,制作受精子房横切面半薄切片 ,用光镜观察其在胚乳结实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 :1杂交稻胚乳形态约在花后 1 0 d内基本定型 ,较常规稻早 ,同时 ,胚乳细胞分裂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稻 ;2杂交稻的胚乳结构未见有明显的粒间分离现象 ,但花后 1 0 d各籽粒胚乳解剖结构有相当于 2~ 4 d的生育进程差距 ;3花后 1 0 d内 。
袁莉民张祖建郎有忠杜永朱庆森
关键词:杂交稻淀粉粒糊粉层
粳稻小粒穗的症状及其籽粒性状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系统介绍江苏省近两年来大面积发生的小粒穗异常生长现象,从稻穗、籽粒、糙米等方面对发生症状给出详细的图文说明。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分析对象,对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小粒穗进行取样,分析了正常籽粒和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正常籽粒中,籽粒的长、宽和粒重均呈较为规律的单峰连续分布,且分布呈一定程度的右偏趋势;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则较不规则,总体上均呈双峰分布态势。两个峰累计分布的比例与小粒穗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发生症状的基础上,对小粒穗现象的名称、症状以及诊断的指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祖建郎有忠潘美红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粳稻症状粒重
盐分胁迫对小麦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分析小麦光合生产及产量对盐分胁迫的响应,以弱筋品种宁麦13和中筋品种扬麦16为材料,研究不同盐浓度处理[0(对照)、0.075%、0.150%、0.225%、0.300%、0.375%和0.450%]下2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干物质和产量形成的特点。结果显示:随盐浓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均呈降低趋势。在盐浓度≤0.225%时,2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C s)均随盐浓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当盐含量>0.225%时,2种小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 i)随盐浓度增加而升高。不同盐浓度处理下2种小麦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初始荧光(F 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盐含量>0.225%时qP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盐含量≤0.225%时,2种小麦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种小麦的干物质和产量均呈现出在低盐浓度(≤0.225%)处理下增加和高盐浓度(>0.225%)处理下显著降低的趋势。总之,当盐浓度为0.225%时,小麦的光合生产和产量均达到最高值。
王美娥陈明郎有忠曹晓利张平袁晓明赵田芬
关键词:小麦盐胁迫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
两个高产两系杂交稻组合形态与产量形成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对两个高产两系组合与两个三系对照组合的比较研究表明 ,该两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及产量形成特征 :剑叶较长 ,穗下节间长 ,基部节间短且茎壁较厚 ,叶片直立性好 ,叶披垂度小 ;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 ;干物质总积累量大 ,但茎鞘物质转运率小 ,总库容大 ,源库比较小 ;群体穗数少 ,穗粒数多 ,粒重小 ,结实率稍低。
郎有忠周桂香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株型源库特征
苏中地区直播水稻的群体生产力及氮肥运筹的效应被引量:77
2011年
近年来直播水稻在江苏等地区扩展迅速,但其栽培和育种的专项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江苏省苏中地区直播稻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稻直播栽培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和运筹比例试验,探讨直播水稻群体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肥施用的反应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苏中地区普通农户直播水稻的产量平均为7716kghm?2,显著低于机插和人工移栽稻,直播稻氮肥施用量一般在270kgNhm?2以上,氮肥不合理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区试验表明,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均对直播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比例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70kgNhm?2,基肥∶分蘖肥∶穗肥=4∶3∶3的产量最高。在上述施肥条件下,直播水稻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个体和群体的物质生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经济系数表现合理的较高水平(0.53左右),同时有相对较好的抗倒性能。对直播水稻的增产途径和高产群体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张祖建谢成林谢仁康郎有忠杨岚张菊芳朱庆森
关键词:直播稻施氮量氮肥运筹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生产优势及其分配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1
1999年
对按p×q模式配组的36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进行了物质生产和分配相关性状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生产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供试36个亚杂组合中34个具有超亲优势,总体平均超过亲本41.34%,优势在出穗后尤为明显,超亲优势值达46.95%;85%的亚杂组合的物质生产量超过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无一组合显著低于汕优63,差异主要表现在出穗后,其平均值超过汕优63达50.85%。亚杂种杂交稻组合物质生产能力较强与其普遍超亲的同化面积和优于籼杂的叶片质量有关;抽穗后对茎鞘贮存物质的利用能力较差,但由于其强大的物质生产优势,穗部增重优势明显。
张祖建杨建昌周春和郎有忠顾世梁曹显祖朱庆森
关键词: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水稻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被引量:22
2000年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 ,研究杂交籼稻汕优 63和 4个中粳品种武育粳 3号、951 6、952 2及镇稻 88对氮肥施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 :基肥、分蘖肥和穗肥 3种施肥方法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分蘖肥为最大 ,武育粳 3号以穗肥为最大 ,而 952 2则在 3种施肥方法中差异不大。在等量氮肥作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的 3种不同施肥时期中 ,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粒肥为最大 ,促花肥为最小 ;武育粳 3号和 951 6以促花肥为最大 ,粒肥为最小 ;952 2和镇稻 88等则以保花肥最大。并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施用期反应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王志琴李国生杨建昌刘立军郎有忠朱庆森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粳稻需肥特性
亚种间杂交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 ,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结果如下 :亚种间杂交稻齐穗期上、下层根优势较强 ;形态方面 ,表现为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不定根上一次及二次分枝根的数量等指标显著高于亲本和对照 ;生理方面 ,发根力强 ,伤流强度大 ,氨基酸合成量多 ,齐穗期根系氧化力高 ;在各形态生理二级参数中 ,齐穗期的根系活性总量 /库容、结实中期根系活性总量 /库容以及上层根干重 /地上部干重等与籽粒充实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郎有忠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亚种间杂交稻根系生理特征籽粒充实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