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祖建

作品数:59 被引量:1,764H指数:2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水稻
  • 11篇杂交
  • 10篇杂交稻
  • 9篇淀粉
  • 8篇稻米
  • 7篇性状
  • 7篇籽粒
  • 7篇机插
  • 6篇亚种
  • 6篇秧苗
  • 6篇胚乳
  • 5篇氮肥
  • 5篇淀粉含量
  • 5篇亚种间
  • 5篇亚种间杂交
  • 5篇亚种间杂交稻
  • 5篇直链淀粉
  • 5篇直链淀粉含量
  • 5篇食味
  • 5篇种间

机构

  • 54篇扬州大学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学院
  • 3篇江苏里下河地...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江苏沿江地区...
  • 1篇连云港市农业...

作者

  • 58篇张祖建
  • 42篇朱庆森
  • 25篇杨建昌
  • 21篇郎有忠
  • 11篇王志琴
  • 10篇王维
  • 10篇蔡一霞
  • 4篇邵文娟
  • 4篇朱智伟
  • 3篇曹显祖
  • 2篇汤述翥
  • 2篇王君
  • 2篇王美娥
  • 2篇刘巧泉
  • 2篇杜永
  • 2篇顾兴友
  • 2篇杨静
  • 2篇张宏根
  • 2篇潘美红
  • 2篇赵步洪

传媒

  • 20篇作物学报
  • 8篇扬州大学学报...
  • 5篇江苏农学院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研究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6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床土培肥对秧苗素质和秧龄弹性的影响被引量:60
2004年
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供试品种,用地力中上等的砂壤水稻田表土作基础床土进行双膜育秧试验,机插移栽人大田,观测秧苗的形态、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床土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田间发根力、苗干重等苗质指标显著或明显优于培肥量少的处理,且大田分蘖发生早,最高茎蘖数高,产量随床土培肥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提高趋势。据此提出了该品种机插中苗壮秧指标:苗高12cm,苗基粗度2.7 mm,糖氮比1.0~2.0;各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20 d、叶龄为3.8~4.1时,其后秧苗干重下降,苗质迅速变劣,而不培肥和培肥量小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明显延迟,秧龄弹性增大。
邵文娟沈建辉张祖建李伟海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秧苗质量秧龄弹性
不同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寒地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探讨不同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1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度在黑龙江建三江进行水分、氮素处理大田试验,水分为雨养、间歇灌溉、水层灌溉3个水平,氮素为不施氮、常规施氮(112—135 kg/hm2)、高氮(142—173 kg/hm2)3个水平。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相比,雨养水稻生育期缩短1—5 d,生长指标明显降低,产量显著降低,间歇灌溉水稻生育期、生长指标与其相似,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氮相比,不施氮生育期缩短2—5 d,高氮条件下延长2—4 d;施氮量增加,生长指标增大,产量显著增加;低氮条件下,水分不足的限制作用明显,高氮能一定程度弥补水分的限制,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施氮量及灌溉水平可以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在试验条件下,水氮互作效应不显著。间歇灌溉及高氮管理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及资源利用率,研究可为寒地水稻生产进行水氮科学管理、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
田亚芹冯利平邹海平张祖建朱化敏苗宇新
关键词:生长发育
抗旱型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栽培稻品种为材料,对其根系形态及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型稻平均根长、根粗、根系穿透力、不定根伸长速率、不定根中柱及导管面积等显著大于非抗旱型品种;而根干重、不定根数量、根冠比及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等指标,抗旱型与非抗旱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栽培稻抗旱性的形态指标与抗旱机理进行了探讨。
郎有忠胡健杨建昌张祖建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根系形态抗旱机理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方法】以食味值不同的常规粳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不同氮素施用水平处理,分析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蒸煮食味品质及其与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各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稻穗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结实期的动态变化,总结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且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优良食味水稻崩解值较高,消减值较低;蒸煮食味品质受氮素水平影响较小。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蛋白组分含量较低,且稻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在常规粳稻中,稻米食味值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显著负相关;在杂交稻中,稻米食味值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籽粒充实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并呈现较低水平的蛋白质积累。而食味较差品种灌浆期籽粒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成熟籽粒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且氮素供应水平提升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更为显著。【结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与其充实过程中蛋白质积累水平较低有紧密关系,且受氮素水平影响较小。
陆丹丹雍明玲陶钰叶苗张祖建
关键词:水稻籽粒蛋白质食味品质氮素
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研究概况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稻米蛋白质是决定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通常与米饭的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稻米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而,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构成的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不明之处,其影响食味品质的机理也不清晰。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其分布,稻米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以及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控制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优质水稻的品种筛选及调优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陆丹丹叶苗张祖建
关键词:稻米蛋白质组分食味品质蛋白质合成
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及米饭质地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6
2005年
以反义Wx基因的转化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遗传背景相同仅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变化。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供试品系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与米饭质地指标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使得胶稠度变软,粗蛋白含量减少,过低的直链淀粉含量会导致米粒外观呈现蜡质。稻米RVA谱特征和米饭质地明显受到直链淀粉含量的控制,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影响稻米糊化过程中黏度的变化,高直链淀粉品系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回复值、热浆黏度及最终黏度,米粉的回生性大。米粉难以糊化,其米饭质地过硬,咀嚼有渣感,无弹性;相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系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回复值、热浆黏度及最终黏度, 冷却过程中米粉的回生性小,其米饭质地较黏,咀嚼无渣感,有弹性;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值和崩解值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之升高,而当直链淀粉含量高于一定量时,直链淀粉的增加会降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
蔡一霞朱智伟王维张祖建朱庆森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品质米饭质地反义WX基因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表现及其配合力被引量:27
1995年
以5个典型的粳型广亲和材料和5个典型籼稻品种为亲本,按p×q模式配组出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不同基因型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是2个独立表现的性状。(2)籽粒充实不良的表现具有全穗性,但籽粒充实率在不同粒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上位>中位>下位。(3)供试各父母本的籽粒充实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各供试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亦达显著水平。在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的遗传中,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相互独立,共同决定其性状表现。试验证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是完全可能的,选配得当可得到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俱高的优良亚杂组合。
张祖建朱庆森曹显祖王志琴惠大丰
关键词:水稻配合力杂种
江苏三地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础肥力及其培肥与秧苗素质被引量:40
2005年
选择江苏中部地区3个县10个机插稻育秧点为试验点,研究床土培肥前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秧苗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机插稻各育秧试点间床土培肥前后三要素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大,养分过剩和不足的情况共存,表明床土培肥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机插稻中苗壮秧的苗高、发根力和糖氮比等指标,推定床土培肥的碱解氮指标为250-300 mg·kg-1。
沈建辉于林惠邵文娟张祖建郎有忠杨建昌陈文林朱庆森
关键词:机插稻基础地力培肥秧苗素质
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指标研究被引量:105
1995年
选用籽粒充实程度有明显差异的籼、粳及亚种间杂种材料各12份,对其籽粒充实程度进行5级评分。以此为基准,计算其与谷粒充实率即(受精谷粒千粒重/饱谷千粒重)×100%、谷粒厚度/谷粒投影面积、受精谷粒容重与比重、糙米容重与比重等6项指标实测值的简单相关与秩次相关。结果表明:3类材料均以谷粒充实率与评定等级的相关系数最高,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指标。谷粒充实率有明确、合理的专业意义,能与产量源库关系概念相衔接,是衡量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相对最佳指标。
朱庆森王志琴张祖建惠大丰
关键词:水稻谷粒充实度
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分配的差异被引量:219
2003年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镉在20个水稻品种体内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1时,镉在水稻不同品种茎叶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24.39~140.27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1.54~14.35mg·盆-1;镉在水稻不同品种糙米内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87~2.70mg·kg-1,积累量变化范围为56.68~291.61μg·盆-1。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能力在抽穗前和抽穗后表现一致。水稻吸收的镉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非常低,糙米的平均镉浓度仅为水稻茎秆的1/30。糙米中的镉浓度与品种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本研究还表明,糙米中的镉浓度和积累速率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高产伴随高镉。
李坤权刘建国陆小龙杨建昌张祖建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积累量抽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