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妍

作品数:54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口腔
  • 10篇正畸
  • 10篇下颌
  • 9篇支抗
  • 8篇磨牙
  • 7篇牙弓
  • 7篇上颌
  • 7篇切牙
  • 7篇锥形束CT
  • 7篇矫治
  • 7篇骨性
  • 6篇种植支抗
  • 6篇口腔正畸
  • 5篇畸形
  • 4篇牙列
  • 4篇托槽
  • 4篇前突
  • 4篇前牙
  • 4篇种植体
  • 4篇微种植体

机构

  • 4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太仓市第一人...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常州市口腔医...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口腔医院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54篇谷妍
  • 34篇赵春洋
  • 27篇王林
  • 8篇严斌
  • 8篇张卫兵
  • 7篇王珊
  • 7篇马俊青
  • 6篇王震东
  • 5篇李琥
  • 5篇顾敏
  • 5篇陈馨
  • 4篇金军
  • 4篇于剑南
  • 4篇刘可
  • 4篇陈文静
  • 4篇李强
  • 3篇刘敏
  • 3篇潘永初
  • 3篇姚淳
  • 3篇张彦

传媒

  • 11篇口腔医学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4篇口腔生物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列拥挤与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相关性的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错畸形人群的牙列拥挤程度与牙弓、牙槽弓及基骨弓的长度和宽度相关性,探讨牙列拥挤的病因机制。方法:选择错畸形患者382例,测量初始记存模型的牙冠宽度,牙弓弧形长度,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宽度和长度,对拥挤度与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宽度和长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牙列拥挤与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宽度、长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且长度对牙列拥挤的影响大于宽度。牙弓、牙槽弓、基骨弓与牙列拥挤的相关性依次减少。结论: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与牙列拥挤密切相关,且长度对牙列拥挤的影响大于宽度,提示在临床处理拥挤病例时扩弓的重要性。
金军赵春洋张卫兵陈文静谷妍陈馨王林
关键词:牙列拥挤牙弓
骨性Ⅲ类畸形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三维测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的变化,从三维方向上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机制。方法:选取14例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0-12岁,平均10.9岁,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前、后,进行CBCT三维扫描,采用Dolphin 11.0对骨组织及牙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体系,选择23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后,A-冠状面的距离、SNA、ANB均显著增大(P〈0.01);A-水平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5),ANS-PNS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上颌骨向前、向下生长。Po-S-N显著增大(P〈0.01),SNB显著减小(P〈0.05),提示颏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生长得到抑制。U1j-冠状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1),提示上切牙前移;U1牙长轴-SN交角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切牙唇倾。U6j-水平面的距离、U6j-冠状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伸长。额颌缝等4条骨缝三维方向上均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经CBCT三维测量,证实翼腭缝等骨缝的生长改建在上颌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颌骨及上颌牙明显向前、向下生长;下颌骨生长得到抑制。
秦燕军沈云娟谷妍王珊刘可赵春洋
关键词:骨缝锥形束CT
配合前牙种植支抗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配合前牙区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内倾型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选择内倾型深覆(牙合)成人患者12例,采用前牙种植钉压低唇倾上颌前牙。测量治疗前后上中切牙在锥形束CT影像上的指标变化。结果12例患者上中切牙唇倾度正常。中切牙切缘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减少(1.59±2.05)mm,唇向倾斜19.34°±7.96°。结论在上颌前牙区使用微种植体可以同时压低和唇倾上颌前牙。
吴可谷妍周明智王林王笑辰赵春洋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
一种种植支抗组合式单侧扩弓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支抗组合式单侧扩弓器,包括第一基托、第二基托、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螺杆和导杆,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设于第一基托和第二基托内,螺杆和导杆贯穿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在螺杆的中部设有驱动孔,还包括扩...
顾敏谷妍王林王威潘永初张驰马俊青侯伟姚淳夏文倩张庆庆
上颌中切牙垂直埋伏阻生矫治疗效的锥形束CT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分析上颌中切牙垂直埋伏阻生的矫治疗效,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垂直埋伏阻生的矫治时机及正畸牵引对牙根发育及牙槽骨附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单颗上颌中切牙垂直埋伏阻生患者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9.2±0.9)岁。按牙龄分为早期治疗组(牙根形成1/3~2/3,12例)和晚期治疗组(牙根接近形成或已形成,10例),以患者对侧同名牙为对照。对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后1年)的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埋伏牙和对照牙的牙根长度、牙体表面积及体积、唇舌侧根尖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丧失高度及骨内根占比,于口内测量临床冠长度,计算分析埋伏牙与对照牙各测量项目差值(对照牙测量值-埋伏牙测量值)。结果治疗后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的埋伏牙与对照牙牙根长度差值[分别为(1.58±1.56)和(2.57±1.00)mm]均显著小于各组治疗前[分别为(3.47±1.40)和(3.36±0.79)mm](P<0.05),治疗后早期治疗组埋伏牙与对照牙牙体表面积差值及体积差值[分别为(0±34)mm2和(-10±44)mm3]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分别为(38±31)mm2和(55±70)mm3](P<0.05)。治疗后早期治疗组埋伏牙与对照牙各测量项目差值与晚期治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埋伏牙的牙根长度及骨内根占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牙(P<0.05),临床冠长度、唇侧牙槽骨丧失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牙(P<0.05)。结论正畸牵引可加速垂直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但治疗后牙根长度及牙槽骨附着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替牙期矫治时机对垂直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发育和牙槽骨附着无影响。
王笑辰王林谷妍王玉华赵春洋
关键词:切牙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对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lt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c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金军赵春洋张卫兵王珊谷妍李强王林
关键词:牙冠宽度牙量不调安氏分类
一种全牙列塑料夹板式透明牙齿固定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牙列塑料夹板式透明牙齿固定器,包括内架体、外架体两个部分,内架体与外架体通过不锈钢丝固定连接,内架体与外架体紧贴牙齿颊、舌面和部位舌侧齿槽粘膜,之间的空腔为牙齿,牙齿咬合面完全暴露。本发明全牙列塑料夹板...
王珊赵迪林汤毅谷妍秦燕军张彦李强李媛李琥赵春洋
文献传递
定向移动牙齿弹簧片、扭转牙齿弹簧片与扭转牙齿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向移动牙齿弹簧片、扭转牙齿弹簧片与扭转牙齿矫治器,该定向移动牙齿弹簧片包括横向片和纵向片,横向片的中部连接纵向片的中部,横向片和纵向片形成十字形结构,十字形结构与非自锁托槽的十字形槽沟适配,横向片由纵...
谷妍陆山鸣赵迪张玺沈岚陈国锋于剑南
文献传递
236例不同骨性畸形磨牙颊舌向角度关系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估不同骨性畸形患者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关系,旨在为预置矫治器的选择、治疗计划的制定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36例患者(男88例,女148例)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测量分析,评估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在不同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畸形中有无差异。结果矢状向骨性畸形中,骨性Ⅲ类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Ⅱ类患者的更大,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Ⅲ类患者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角度差异也较大,高角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均角、低角患者的更大,但下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较其他两组更小,差异显著。ANB角度的大小与上颌磨牙的颊倾度呈负相关,而与下颌磨牙的颊倾度呈正相关。结论随着矢状向骨性畸形的差异增大,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磨牙有舌侧倾斜的趋势,下颌磨牙有颊侧倾斜的趋势,骨性Ⅲ类患者相反,这一定程度上代偿了骨骼畸形的横向不调。在治疗不同骨性错牙合时,应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谷妍朱琦王华赵春洋王林
关键词:磨牙锥形束CT
下颌固定舌弓矫治第一磨牙反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下颌固定舌弓缩小下颌第一恒磨牙宽度的方法矫治第一恒磨牙反。方法选择正畸临床恒牙列第一恒磨牙反的患者14例,用固定舌弓缩小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宽度矫治第一磨牙反,观察第一磨牙咬合关系变化,测量治疗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及舌侧龈缘的间距。结果 14例患者平均使用下颌固定舌弓2~5个月,第一恒磨牙反解除,矫治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舌侧龈缘间距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1年未见复发。结论下颌固定舌弓能有效缩小下颌第一恒磨牙宽度,矫治第一恒磨牙的反,其机理是缩小的舌弓通过磨牙带环将磨牙舌向倾斜。
陶瑜陈馨谷妍苗军华赵春洋
关键词:第一磨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