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俊仙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血流
  • 4篇血流动力学
  • 4篇衰竭
  • 3篇动脉
  • 3篇左室
  • 3篇介入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力学监测
  • 2篇心绞痛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血流动力学监...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支气管哮喘患...
  • 2篇气管
  • 2篇肿瘤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309...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薛俊仙
  • 15篇苏轮
  • 12篇王亚真
  • 10篇李晓利
  • 9篇武若君
  • 8篇陈昕
  • 6篇陈昕
  • 5篇张金花
  • 4篇孙沛
  • 4篇白秉学
  • 4篇孙沛
  • 3篇张金花
  • 3篇李彬
  • 3篇李彬
  • 3篇尹慧君
  • 2篇白秉学
  • 1篇郭青云
  • 1篇李海斌
  • 1篇李秦
  • 1篇郭晓明

传媒

  • 8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拉塞米,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7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经4周托拉塞米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速度指数、加速指数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陈昕刘雪薛俊仙李晓利苏轮王亚真
关键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力衰竭心功能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对房颤病人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应用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价持续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6年3月—2010年1月住院的房颤病人57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非房颤病人57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对其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房颤病人的CO/CI、SV/SI、VI、ACI较非房颤组低下(P<0.0 5);房颤组的PEP较非房颤组延长(P<0.0 5);房颤组LVET较非房颤组缩短(P<0.05);房颤组的STR较非房颤组增大(P<0.05)。结论房颤病人的左室功能低下。
苏轮薛俊仙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房颤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
疑诊肺癌及癌性胸膜炎1例分析
2008年
张金花孙沛薛俊仙
徒手压迫法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临床表现、徒手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用徒手压迫法治疗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徒手压迫法安全有效。
苏轮薛俊仙尹慧君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关键词:DC-CIK细胞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苏轮李彬孙沛陈昕白秉学李晓利薛俊仙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人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血流动力学检测对PCI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苏轮薛俊仙陈昕孙沛白秉学李晓利李彬张金花武若君王亚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之间TH1、TH2关系。方法测定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值。结果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值及比值均低
张金花武若君薛俊仙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TH1TH2
文献传递
长期间断发热2例分析
2010年
苏轮薛俊仙陈昕王亚真
关键词:发热
冠脉介入术并发腹膜后血肿3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苏轮薛俊仙陈昕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