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俊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卒中
  • 11篇脑卒中
  • 8篇康复
  • 5篇康复治疗
  • 4篇偏瘫
  • 4篇卒中患者
  • 4篇疗效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急性
  • 3篇卒中后
  • 2篇早期康复
  • 2篇早期康复治疗
  • 2篇针刺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上肢
  • 2篇社区康复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生活活动能力
  • 2篇偏瘫患者

机构

  • 20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残疾人...

作者

  • 20篇蔡俊燕
  • 9篇沈光宇
  • 6篇顾琦
  • 6篇郭爱松
  • 5篇胡玉明
  • 4篇朱振杰
  • 4篇王司晔
  • 3篇刘苏
  • 3篇鞠晶昀
  • 3篇李爱红
  • 3篇陈鑫
  • 2篇吴勤峰
  • 2篇倪隽
  • 1篇朱振杰
  • 1篇黄荫浩
  • 1篇方栋
  • 1篇孙丽
  • 1篇沈敏
  • 1篇蔡娴颖
  • 1篇何龙文

传媒

  • 3篇交通医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2009江苏...
  • 1篇第十一届苏南...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出院后回到社区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临床上多指发病后1—2年以上,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面瘫、吞咽障碍、偏瘫步态、足下垂、行走困难等。
沈光宇成彬蔡俊燕胡玉明朱振杰顾琦鞠晶昀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期社区康复手功能障碍吞咽障碍
运动观察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运动观察疗法(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AO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在下肢运动障碍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39例随机分成单纯物理治疗组(physical therapy,PT)(19例)和AOT结合物理治疗组(AOT+PT)(20例)。PT组每天接受2次30 min的常规治疗,AOT+PT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再加1次30 min的AOT治疗,每周治疗5 d,持续观察4周。然后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PT和AOT+PT治疗均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AOT+P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性PT治疗。结论:加入AOT可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帮助提高其平衡和步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
王司晔蔡俊燕郭爱松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予以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与训练,在治疗前、中、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arthel指数评定和生活质量指数(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QLI)的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分值。结果:ADL提高35.6分,QLI提高2.8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沈光宇成彬蔡俊燕胡玉明朱振杰顾琦鞠晶昀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社区康复康复评定康复训练
平衡仪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使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使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定两组患者的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SI),同时以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稳定性指数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均有显著提高,SI均有所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张莹莹顾琦蔡俊燕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
顾琦蔡俊燕
关键词:高等教育康复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文献传递
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6例,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及早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患者于入院治疗4周后,神经症状稳定,不再进一步恶化即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晚期康复组(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经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后效果明显,有效率达94.1%(P<0.05)。结论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语言障碍恢复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蔡俊燕沈光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但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蔡俊燕沈光宇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放松疗法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介入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康复治疗措施.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60天采用临床功能缺损评分表、筒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分别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BI评价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天,早期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后30天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蔡俊燕沈光宇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预后
牵引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牵引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青年颈型颈椎病76例治疗10天,其中对照组37例仅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39例以颈椎牵引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治疗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皮尺测量法、Borden氏测量法对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值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7.29±1.26分,治疗后VAS评分0.85±1.54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7.32±1.29分,治疗后VAS评分4.26±1.37分。观察组治疗前颈椎曲度3.19±1.41mm,治疗后颈椎曲度6.85±3.28mm,治疗前后差值3.66±2.37mm;对照组治疗前颈椎曲度3.23±1.45mm,治疗后颈椎曲度4.79±2.74mm,治疗前后差值1.56±2.02mm。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疗效好、见效快。
蔡俊燕王司晔
双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倪隽沈光宇刘苏蔡俊燕胡玉明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上肢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