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婧

作品数:11 被引量:28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土壤
  • 4篇植物
  • 4篇草地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群落
  • 3篇温度
  • 3篇高寒草地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氮矿化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循环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矿化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微生物
  • 1篇氮磷配施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11篇蒋婧
  • 9篇宋明华
  • 5篇石培礼
  • 5篇何永涛
  • 4篇宗宁
  • 3篇徐兴良
  • 3篇白洁冰
  • 3篇张宪洲
  • 2篇付刚
  • 2篇牛犇
  • 1篇熊定鹏
  • 1篇孟丰收
  • 1篇沈振西
  • 1篇肖旭
  • 1篇黄莹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京区第六届地...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0 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氮矿化培养试验。[结果]温度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其中高寒草原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不显著,而氮添加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青藏高原3种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的土壤氮矿化有不同表现的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
白洁冰徐兴良付刚宋明华何永涛蒋婧
关键词:氮矿化温度高寒草地青藏高原
氮磷配施对藏北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7
2014年
施肥是退化草地初期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被用于改良草地群落结构和提高牧草生产力.本文以藏北轻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低氮(50 kg N·hm-2·a-1,LN)、高氮(100 kg N·hm-2·a-1,HN)施肥水平,及其与磷配施组合试验(50 kg N·hm-2·a-1+50 kg P·hm-2·a-1,LN+P;100 kg N·hm-2·a-1+50 kg P·hm-2·a-1,HN+P),研究施肥梯度与施肥类型对两种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氮对轻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而氮磷配施显著提高群落盖度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其中LN+P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这表明本研究区地上生产力受到氮和磷的共同限制.施肥处理对重度退化样地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根冠比.HN与HN+P处理均显著降低轻度退化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说明HN处理不利于轻度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维持.在轻度退化样地,施氮(尤其是HN处理)主要提高了禾草植物的重要值和生物量,而氮磷配施则有利于莎草类植物的生长.施肥对重度退化群落植物的重要值影响较小,主要提高了杂草生物量.说明轻度退化高寒草甸可选择低氮配施磷肥的措施,而对重度退化草地可能需要结合围栏和补播牧草等其他管理措施进行改良.
宗宁石培礼石培礼牛犇宋明华张宪洲蒋婧
关键词:植被恢复草地改良
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三种高寒草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选取了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0~10 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可控温度下的碳矿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碳矿化在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较低的温度下,高寒湿地土壤的碳矿化速率显著低于高寒草甸土壤,而温度在15℃左右时,高寒湿地土的碳矿化速率略高于高寒草甸土壤,当温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时(〉20℃),高寒湿地土壤碳矿化速率远高于高寒草甸土壤,高寒湿地土壤碳矿化的Q10显著大于高寒草甸。无论是低温还是较高的温度,高寒草原土壤碳矿化速率最低,数值范围也最窄。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土壤碳矿化均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5),其速率均跟温度呈现一级指数函数方程关系,而高寒草原土壤碳矿化速率与温度间未呈现明显的函数关系,但不同温度间的土壤碳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土壤碳矿化作用。
白洁冰徐兴良宋明华何永涛蒋婧石培礼
关键词:温度高寒草地青藏高原
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拉萨牧草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附近天然灌丛草原与站内的牧草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种植地的5种牧草种类为:耕作10a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耕作4a与10a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耕作3a与10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同时以该区域原生植被天然灌丛草原生长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天然灌丛土壤全土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相比,耕作10a的鸭茅增加了土层0—5 cm与10—30 cm TOC含量、耕作10a的苜蓿与垂穗披碱草分别显著增加与降低了土层0—5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耕作不同牧草使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发生变化,耕作10a的鸭茅和苜蓿分别使土层0—5 cm与10—30 cm、土层0—5 cm与10—20 cm的砂粒级(50—2000μm)颗粒有机碳(POC)含量降低,粉粒与黏粒级(<50μm)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升高;耕作10a的垂穗披碱草则使土壤表层0—5 cm砂粒级POC含量显著降低,MOC无显著变化。与耕作4a的垂穗披碱草相比,耕作10a显著降低了土层10—20 cm TOC含量,主要体现在粗砂粒(250—2000μm)POC含量与粉粒(2—50μm)MOC含量的降低;与耕作3a的苜蓿相比,耕作10a的苜蓿显著降低了土层5—30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各土层砂粒级POC含量、粉粒与细黏粒MOC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短期耕作更有利于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蒋婧王沫竹宋明华石培礼宗宁
关键词:牧草种类土壤有机碳
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0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氮矿化培养试验。[结果]温度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其中高寒草原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不显著,而氮添加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青藏高原3种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的土壤氮矿化有不同表现的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
白洁冰徐兴良付刚宋明华何永涛蒋婧
关键词:氮矿化温度高寒草地青藏高原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是相互联系的。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结合的重要纽带。该文首先介绍了植物在养分循环中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归还等作用,阐述了土壤微...
蒋婧宋明华
关键词:养分循环植物土壤微生物
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被引量:20
2016年
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增温显著,其中冬季升温最明显.而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全年增温,对冬季增温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寒草甸地区增温和氮素添加影响研究的不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研究长期增温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地点在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区,共有3种增温方式:对照、全年增温、冬季增温;每种增温处理下设置5个氮素添加梯度:0、10、20、40、80kg N·hm^(-2)·a^(-1),系统研究气候变暖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4年,增温与施氮处理均显著影响群落总盖度:全年增温处理降低了群落总盖度;在不施氮处理下,冬季增温降低了群落盖度,但在施氮处理下,随着氮剂量的提高群落盖度逐渐升高.增温与施氮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影响不同,增温处理降低了禾草与莎草植物盖度,而施氮提高了禾草植物盖度.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群落总盖度与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导致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是群落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的调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时空格局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盖度及组成,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植被群落的影响也依赖于降雨条件的变化.
宗宁柴曦石培礼蒋婧牛犇张宪洲何永涛
关键词:增温施氮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物种组成
浅耕对西藏高原退化草甸土壤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草地管理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讨浅耕措施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对西藏高原当雄县典型退化高寒草甸浅耕处理地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变化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浅耕实施12年后,草地土壤性质得到改善,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35%,而土壤容重降低了28%。0-10和10-20cm土壤可利用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2倍和1.7倍。同时,植物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改变,植被盖度显著增加,杂草类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可食性丛生类禾草植物重要值显著升高,成为优势物种,草地生产力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退化高寒草甸适度浅耕有利于改善退化高寒草甸的水分、养分状况,提高可食性牧草的生产力,但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群落稳定性维持角度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宗宁石培礼蒋婧宋明华孟丰收熊定鹏张宪洲沈振西
关键词:高寒草甸浅耕植物群落特征
13CO2示踪不同化学形态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光合碳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外源氮素(N)输入陆地生态系统后会引起植物和土壤各碳库的变化,但是对不同化学形态氮素的长期输入如何影响光合碳在植物组织、土壤、土壤呼吸中的分配及转运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氮输入引起光合碳分配变化进而作用于植物和土壤碳库的机制的认识还非常匮乏。基于在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开展的不同化学形态氮素添加的长期实验,利用13C示踪方法揭示了光合碳在植物地上、地下组织的分配,及其随时间在土壤中的滞留和随土壤呼吸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氮素添加10年后,与对照未添加氮素处理相比,氨态氮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5%,氨态氮处理下的地下生物量增加了111.3%。土壤中滞留的13C整体呈下降趋势,氨态氮处理下的土壤碳库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下的值。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中13C的滞留量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其中,硝态氮处理下的13C衰减最快。13C同位素标记后第1天测定植物茎和叶内的13C约占刚刚标定完茎和叶内13C的80%,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直至标记后的第30天,茎和叶内13C的滞留量约占初始量的30%。硝态氮处理下的值在第21天和第30天显著低于对照和氨态氮处理下的值,表明硝态氮处理下,植物光合固定的碳在短期内迅速输入地下组织和土壤中。这些结果从机理上阐明了植物光合碳分配对不同化学形态氮素长期输入的响应,进而影响到土壤呼吸CO2的释放,以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贡献。加深了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能够为高寒草地的科学管理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宋明华陈锦蒋婧王枫于飞海
关键词:氨态氮硝态氮土壤呼吸
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对江苏丘陵地区不同类型土壤肥力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讨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对土壤改良培肥的效果,以稻麦轮作为对照,通过连续3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3a的稻麦轮作与稻肥还田,不同类型土壤肥力对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的响应程度不同。综合来看,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有利于提高丘陵地区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程度还受到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蒋婧肖旭景金泉黄莹
关键词:秸秆还田绿肥稻田土壤肥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