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汉平

作品数:50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油藏
  • 12篇采油
  • 11篇原油
  • 11篇采收率
  • 7篇生物采油
  • 7篇提高采收率
  • 7篇微生物采油
  • 7篇物理模拟
  • 6篇油田
  • 6篇生物表面活性...
  • 6篇鼠李糖脂
  • 6篇驱油
  • 6篇微生物
  • 6篇降解原油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内源微生物
  • 5篇假单胞菌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四川光亚科技...

作者

  • 50篇董汉平
  • 30篇俞理
  • 12篇黄立信
  • 9篇夏文杰
  • 6篇梅海燕
  • 5篇修建龙
  • 5篇顾鸿君
  • 5篇李东文
  • 4篇崔庆锋
  • 4篇黄立新
  • 4篇韩世寰
  • 4篇崔庆峰
  • 4篇张茂林
  • 4篇顾鸿军
  • 3篇刘涛
  • 3篇舒政
  • 3篇徐国勇
  • 3篇张新民
  • 3篇李荣华
  • 3篇郭拥军

传媒

  • 5篇油田化学
  • 3篇化工学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微生物长岩心激活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用800 cm长岩心驱替系统,对新疆油田某区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跟踪检测了模拟过程中微生物、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岩心不同位置的激活效果不同,大致分为富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三段。岩心不同位置的好氧菌菌数不同,富氧段菌数明显高于厌氧段。各取样点表面张力的变化没有规律,有升有降,表面张力从初始的57.7 mN/m降至最低值41.51 mN/m。驱出液中微生物、营养物和代谢产物的运移规律相似,随驱出体积的增加,菌数、总碳和总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激活后有益菌数量大幅增加,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得到有效抑制,最终提高采收率幅度达5.84%。内源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被有效激活,初步验证了内源微生物两步激活理论,表明内源微生物驱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和发展前景。
于登飞董汉平俞理崔庆峰夏文杰于登秀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物理模拟内源微生物长岩心
无限导流水平井动态压力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水平井渗流中一系列问题,以单井作为研究对象,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围绕物理数学模型,综合渗流力学、油藏工程、现代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了无限导流水平井的非稳态渗流理论。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顶底封闭油藏中无限导流水平井的线源渗流模型及体源渗流模型。得到其在时间域、空间域上的动态压力分布。
谢昆俞理董汉平黄立信修建龙崔庆锋
关键词:水平井渗流模型
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被引量:14
2011年
从蒙古林油藏地层水中筛选和驯化得到一株兼性厌氧烃降解菌WJ-1,经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为了研究菌株WJ-1降解原油的性质,利用该菌株对新疆、中岔口、大庆江桥、蒙古林等油田的不同黏度的原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了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饱和烃、芳烃、非烃以及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在原油中相对含量、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原油棒薄层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引起原油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各原油中胶质、沥青质、非烃类含量均降低10%以上;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饱和烃中轻组分含量相对增加,重组分含量相对减少;芳香烃中的菲组分相对减少。黏度和凝固点分别平均降低45%和6℃,原油的流动性增强。多孔介质中的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不同黏度原油(新疆、中岔口、大庆江桥、蒙古林)的驱油实验中,菌株WJ-1能在空白水驱的基础上分别提高原油采油率4.78%、5.15%、7.39%、9.02%。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原油降解黏度凝固点物理模拟
全自动聚合物溶液制备系统的研制
董汉平刘涛李东文杨艳君赵允辉
聚合物调驱是较先进的调驱技术,它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是油田行之有效的增产工艺措施之一。注入工艺技术是保证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新疆油田公司的有关科技人员在对国内外油田注入工艺技术进行科技攻关的基础上,结...
关键词: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
高通量测序与克隆文库方法分析石油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评价
为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现在常用的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评价两种方法在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优缺点.针对陆梁油田注入水和LU3075油井采出液,以16SrDNA基因为标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16SrDNA克隆...
伊丽娜董汉平俞理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采收率微生物群落结构克隆文库高通量测序
高产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鼠李糖脂的降解原油菌株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2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及含有该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新崔庆峰
文献传递
高矿化度油藏微生物分布特征
2009年
为了调查跃进油区油藏中的微生物分布状况,进而指导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采用MPN三管法对五个油藏的23个油田采出水样品进行了六大类功能菌的检测工作。六大类功能菌分别为烃氧化菌(HOB)、厌氧发酵菌(FMB)、硝酸盐还原菌(NRB)、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产甲烷菌(PMB)。实验结果分析显示,油砂山、花土沟、尕斯油藏具有本源微生物激活潜力,七个泉、跃西油藏微生物含量少,不具备本源微生物激活的潜力。在23个水样中普遍存在六大类功能菌,用丰度值表示了各类微生物的在不同水样中的分布情况。
张红丽黄立信俞理董汉平吴庆红崔庆峰
关键词:高矿化度青海油田微生物分布
粉体高分子聚合物溶解装置
一种适用于油田聚合物三次采油、水处理和造纸等行业的粉体高分子聚合物溶解装置,包括清水罐1、离心泵2、料斗3、水喷射器4、搅拌器5、储液罐6、中空管8、球阀9,储液罐6内分别装有搅拌器5、水喷射器4,水喷射器4与清水罐1之...
董汉平刘涛李东文
文献传递
一株耐温耐盐烃降解菌Geobacillus sp. XDF-4性能被引量:11
2010年
从大庆油田龙虎泡区块采油地层水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能很好的耐盐耐温的兼性烃降解菌XDF-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该菌在45~75℃、pH6.5~9.0、盐的质量分数0~10%下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3.0%。研究发现,该菌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7d,其发酵液表面张力从68.59mN.m-1降到29.58mN.m-1。薄层色谱和显色反应表明,XDF-4产出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含:糖类50.26%(质量)、脂类28.47%(质量)、蛋白质15.35%(质量);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2mg·mL-1。GC气相色谱和族组分柱色谱分析表明,烃降解菌Geobacillussp.XDF-4作用后,原油轻质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重质组分含量降低。物理模拟实验表明,该菌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69%,可有效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驱现场实验。
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赵婷
关键词:耐温耐盐生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模拟
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压力的变化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对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压力的检测表明,系统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是否注气、岩心材料、渗透率等因素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提高采收率幅度。注气条件下,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上升较为明显,压力较高时,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胶结岩心维持压力的能力最强,填砂模型次之,烧结岩心最弱;岩心渗透率越小,后续水驱阶段压力上升幅度越大。
张静楠董汉平俞理李荣华崔庆锋
关键词:微生物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