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堪忆

作品数:33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心肌
  • 7篇心肌梗塞
  • 7篇梗塞
  • 6篇心脏
  • 6篇起搏
  • 5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5篇溶栓
  • 5篇房室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4篇造影
  • 4篇急性心肌梗塞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动脉造影
  • 3篇阳性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第三...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瓦房店市中心...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33篇葛堪忆
  • 12篇郭静萱
  • 8篇毛节明
  • 8篇陈明哲
  • 7篇陈明哲
  • 7篇曾辉
  • 6篇张莉
  • 5篇张媛
  • 5篇张媛
  • 4篇张萍
  • 4篇孙超
  • 3篇高炜
  • 3篇佘飞
  • 3篇张澍
  • 3篇赵一鸣
  • 3篇陈凤荣
  • 2篇王方正
  • 2篇李海燕
  • 2篇刘书旺
  • 2篇张慰伦

传媒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指引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起搏导线的临床应用
2009年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陛。
刘书旺曾辉孙超佘飞张莉张媛葛堪忆高炜
关键词:起搏导线导丝引导头静脉术中并发症锁骨下静脉
冠脉造影与溶栓再通临床标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冠脉造影与溶栓再通临床标准的对照研究葛堪忆,郭静萱,陈明哲,赵一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至今开展已10年。但溶栓治疗判断梗塞相关血血管再通的标准,目前仍沿用1991年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推荐的参考方案[1](简称参考方案)。为了解参考方案与...
葛堪忆郭静萱陈明哲赵一鸣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溶栓再通
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被引量:9
2002年
严重感染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主要原因 ,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是MODS的基本内涵。坏死性筋膜炎作为严重感染性疾病 ,伴有组织坏死 ,临床过程凶险 ,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本文作者通过早期彻底引流、控制感染、积极的支持性治疗及应用激素治疗等方法试图调节坏死性筋膜炎病人机体的炎症反应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感染灶进行彻底引流的基础上 ,早期正确地经验性地选择抗生素对严重感染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导致某些特殊类型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和耐药性都在发生变化。由多重耐药菌所导致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已不鲜见。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验性选择抗生素的正确性 ,乃至病人的预后。由多器官功能衰竭向MODS的名称转变强调了器官功能受损的演变过程。MODS不再是终末期的同义语。从本文报告的一例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也可以看出 ,早期控制病因并积极地针对性的治疗 ,有可能降低MODS的死亡率。
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
关键词:病例报告MODS坏死性筋膜炎多器官衰竭抢救
54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为评价华法林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对 5 4 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 ,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 :华法林用量为 2 .5 4± 0 .7(1~ 6 )mg/d ,治疗维持国际标准化率 (INR)在 2~ 3范围时 ,轻度出血率为 3.15 % ,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 ,所有出血均停止 ;无一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 ;未见其它不良反应。 75岁以上房颤者出血发生率增加。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 ,INR维持在 2~ 3范围可能是安全的 ;轻度出血患者经调低INR值 ,出血可以停止 ,不影响继续抗凝治疗。
葛堪忆曾辉佘飞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抗凝华法林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机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按AMI后12h内和大于12h发生Af者,将106例有Af的AMI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后期组(58例),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房颤动发生者的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AG),急诊经皮腔内冠动脉成形术(PTCA)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统计学显示两组的年龄(65.7±12.6岁vs 68.1±10.2岁)、左心房内径(38.1±3.26mm vs 39.O±4.35mm)无显著性差别(P>O.05)。早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O.58±O.12 vs O.40±O.10,P
张萍郭静萱毛节明陈凤荣葛堪忆张媛张福春李海燕牛杰陈明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AMIAF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患者51例(Ⅲ度AVB组),选择与Ⅲ度AVB组每例患者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差异。Ⅲ度AVB组排除合并全身疾患病例2例,根据住院期间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基线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度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前壁梗死较少,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Ⅳ级发生率高,起搏治疗比例较高,差异有显著性。与Ⅲ度AVB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Ⅳ级较多,12h内再灌注治疗病例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KillipⅣ级心功能、12h内有无再灌注治疗是Ⅲ度AVB死亡相关因素。采取更为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可能改善Ⅲ度AVB预后。
孙超葛堪忆郭静萱毛节明陈明哲高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6年
孙超葛堪忆张媛陈明哲
关键词: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球囊漂浮电极导管急性心肌梗死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缓慢心律失常漂浮导管
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的病因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近年以晕厥原因待查入院的 2 8例患者行颈动脉窦按压试验 ,4例患者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对这 4例患者的病例特点、病因进行了探讨和随访。结果  4例患者在按压左或右侧颈动脉窦时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的RR间期从 2 4s至 11 0s,血压下降 4 0~ 6 0mmHg(1mmHg =0 133kPa)。进一步临床检查并长期随访显示最终病因为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1例 ,颈动脉窦过敏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例 ,颈动脉体瘤 1例 ,脑血管烟雾病(moyamoya综合征 ) 1例。结论 对于颈动脉窦按压试验阳性原因未明的晕厥患者 ,不能立即将其病因归咎于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而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 。
张媛陈凤荣葛堪忆郭静宣毛节明陈明哲
关键词:晕厥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及再灌注治疗的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的意义。方法 1992年-2005年连续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患者51例(Ⅲ°AVB组),每组选择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非Ⅲ°AV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死亡率、并发症,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差异。观察Ⅲ°AVB组12h内有效再灌注治疗的病例和未能再灌治疗的病例住院期间的转归。结果 (1)与非Ⅲ°AVB组比较,Ⅲ°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或右心室梗死比例高,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KillipⅣ级心功能、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需要起搏治疗的例数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Ⅲ°AVB组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及合并其他全身疾病的病例5例,其余46例,17例发病12h内再灌注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29例未再灌注治疗,死亡12例,P〈0.02。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差,住院期间死亡率高。12h内再灌注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例数相对较少,这种预后的差异是否有普遍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孙超葛堪忆郭静萱毛节明陈明哲高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三度房室阻滞再灌注治疗
胸痛患者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正确分析心电图运动试验 (TET)阳性结果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5 8例胸痛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收集病史及各项检查资料。 (1)对比分析TET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的临床资料特点 ;(2 )对比分析女性患者TET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1)TET假阳性组女性患者例数较多 ;具有典型胸痛症状、高脂血症、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的例数较少 ;运动中ST段的下降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 ,ST段下降 >0 2mV以及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例数较少 ;(2 )女性患者TET假阳性组 <6 0岁、静息心电图ST段改变及左室肥厚的例数多于真阳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结合性别、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冠心病的某些危险因素、左室肥厚、运动前后心电图变化的部位和程度。
曾辉葛堪忆聂颖闫巍杨喜魁
关键词:心电图胸痛阳性结果痛症平板运动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