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贺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6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5项和肝功能,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56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原发肝脏的恶性肿瘤)和1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22.4%,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9.6%)和健康对照者(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其他恶性肿瘤作参照组,HBsAg阳性患者患淋巴瘤的优势比为2.719,可信区间为1.417~5.218,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化疗诱发的肝功能异常率(57.1%)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淋巴瘤患者(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和普通对照人群,化疗更易引起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的肝功异常。
- 许崇安李艳邢丽丽邓娜苏贺刘殊
-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
- HBV感染与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7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207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9.8%vs 9.7%,P=0.004)。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8.5%vs 27.7%,P=0.000),且明显高于HBsAg阳性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8.5%vs 30.0%,P=0.036)。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与HBV感染密切相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PS评分、是否应用激素等均无关。结论: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更易引发肝功能损害。
- 许崇安邢丽丽李艳苏贺邓娜刘云鹏
- 关键词:HBV淋巴瘤化疗肝功能损害
- 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前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在预测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75例应用EGFR-TKIs前后NSCLC患者血清CEA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5例进展期NSCLC患者经EGFR—TKIs治疗4周后,完全缓解(CR)1例(1.3%),部分缓解(PR)17例(22.7%),疾病稳定(sD)31例(41.3%),疾病进展(PD)26例(34.7%)。全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为24.0%,疾病控制率(DCR)为65.3%。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8.1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SD患者的MST相似(10.5个月和8.7个月,P=0.06),二者均长于PD患者(6.3个月,均P〈0.001)。疾病控制(DC)与OR患者的MST相似(9.3个月和10.5个月,P=0.358),却长于PD患者(P〈0.001)。血清CEA下降水平≥32%对诊断D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90.6%。血清CEA下降水平≥32%者的MST与其水平下降≥61%者相似(9.5个月和10.5个月,P=0.370),但却明显长于其下降水平〈32%者(6.7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水平下降≥32%、血清CEA水平下降〉161%、DC和P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则与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DCR较ORR更适合作为判定EGFR—TKIs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指标。血清CEA水平下降≥32%有可能成为判定EGFR—TKIs疗效和预测预后较可靠的指标之一。
- 许崇安苏贺刘佳丽李琳邹华伟
- 关键词:癌胚抗原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