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素莲

作品数:1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艾略特
  • 2篇诗作
  • 2篇教育
  • 2篇教育专业
  • 2篇国际教育
  • 2篇汉语
  • 2篇汉语国际
  • 2篇汉语国际教育
  • 1篇代表作
  • 1篇代表作家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多恩
  • 1篇虚实结合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机构

  • 9篇内蒙古师范大...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卢布尔雅那大...

作者

  • 11篇胡素莲
  • 1篇石甜
  • 1篇李剑冲

传媒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东岳论丛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金钥匙(汉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者的较量——对《哈姆雷特》的另类解读
2011年
哈姆雷特是强者,是智慧与行动的典范。笔者从一个很物质、很现实,却很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哈姆雷特的形象,还原了一个活在现实中的坚强王子,他不再是被公认的那位忧郁、延宕的思想者了。
胡素莲
关键词:哈姆雷特强者
蒙古语原创诗歌汉译版本的英文翻译策略——以《中国蒙古族当代诗歌选》英文版为例
2023年
内蒙古当代诗人用蒙古语原创的诗歌蔚为大观,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诗作已有广为流传的汉译版,而在汉译版本的基础上,有一小部分已被选译成了英语,这些外译诗作使内蒙古诗歌得以在更广阔的文学空间内传播。本文在对比了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中国蒙古族当代诗歌选》(汉文版)和王可翻译的英译版之后,发现英文译文要想保持源语言诗歌的韵味,有时需要越过汉语版追溯蒙古语信息、再造原有意境、突出诗人个性、巧妙选择词汇,并充分运用目标语的组音手段制造音乐美感。
胡素莲
关键词:汉译英措辞
鲁迅《野草》和艾略特诗作中的城市“第三空间”建构被引量:1
2018年
现代文学中的城市建构不只是单纯的空间意义的构造,它已经参与到更加复杂的整体意义的生成机制中了。有别于现实世界,作为文学"第三空间"的城市空间有其自身运行的逻辑。《求乞者》、《死后》以及《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便是以"置身于内"的有限视角建构起了一种"第三空间"样态的现代城市。
胡素莲
关键词:T.S.艾略特城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化类课程建设之文化体验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者,而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是成为优秀文化使者的前提。文化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促使学校和老师们正在尝试将立足中华大文化、突显内蒙古地区文化优势的文化体验活动作为文化类课程建设的重点。
胡素莲李剑冲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体验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资本主义与艺术被引量:2
2015年
在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下,针对马克思主义和各类艺术运动对资本主义和艺术的关系问题,本文就两个基本立场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有批判的前提是批判商品的审美拜物教,而不是批判艺术的审美拜物教。
列夫·克列夫特胡素莲石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政治经济学批判
跨越时空的怀疑论视角与象征手法——多恩与艾略特诗作之比较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与约翰·多恩都是英语文学史上的显赫人物。他们的诗歌以其奇异的语言风格和看世界的独特视角而著称。本论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二人的诗歌,即普遍的怀疑态度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就...
胡素莲
关键词:怀疑论约翰·多恩象征手法
文献传递
长篇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学性
2022年
《让世界看见》整体上是一部非虚构的作品,属于报告文学。故事是由叙述者“我”来叙述的,整个故事的素材大多来自“我”的直接观察和对当事人的采访,也有叙述者对国家政策、当地的旗情以及刺绣工艺和产业的客观介绍和中性的解读。但是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是虚实结合的。比如,故事的开篇是非常小说化的。
胡素莲
关键词:长篇报告文学小说化刺绣工艺叙述者虚实结合叙事策略
生命的颤栗——《颓败线的颤动》与《火诫》中的灵与肉
2017年
作为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和托·斯·艾略特(T.S.Eliot)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女性题材。综观艾略特的诗作,绝大多数都涉及女性话题,而关于《荒原》的女性主题更是“艾学”界的一大研究热门。帕尔默(Palmer)在他的研究综述里这样总结:“很大一部分女性主义的研究认为《荒原》是重点关注男女关系的文本……更夸张一点地说的话。
胡素莲
关键词:灵与肉生命《荒原》代表作家女性话题
《我的失恋》:戏拟与反讽被引量:2
2017年
《野草》第四篇《我的失恋》是一首戏拟之作,仿拟的是东汉张衡的《四愁诗》,通过戏仿,诗人有意追求的反讽效果既产生在严肃形式与现代白话口语之间,更产生在新旧语境与新旧表达之间的符号体系的生成变化之中,诗篇见证了生命冲力化成创化之力后的行动的过程。这一点与艾略特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有相通之处。
胡素莲
关键词:《我的失恋》反讽戏拟艾略特
“左翼文学与历史背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年
20世纪20—30年代的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当时的整个文坛与社会、对40年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史均有深远影响。为了推进左翼文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左翼文化研究中心于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召开了“左翼文学与历史背景”国际研讨会,国内外近50所高校、科研及出版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胡素莲
关键词:左翼文学国际学术中国现代文学史40年代文学当代文学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