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美英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耐药
  • 5篇药性分析
  • 5篇耐药性
  • 5篇耐药性分析
  • 4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假单胞菌
  • 3篇耐药铜绿假单...
  • 3篇泛耐药
  • 3篇泛耐药铜绿假...
  • 2篇糖苷类
  • 2篇苷类
  • 2篇基因
  • 2篇氨基糖
  • 2篇氨基糖苷
  • 2篇氨基糖苷类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机构

  • 10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无锡市克隆遗...

作者

  • 10篇肖美英
  • 5篇王亚玲
  • 3篇屠涌涛
  • 3篇钱小毛
  • 3篇王社梁
  • 2篇糜祖煌
  • 2篇沈芳
  • 1篇王莺
  • 1篇孙海燕
  • 1篇沈芳
  • 1篇叶春艳

传媒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绍兴第二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绍兴第二医院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治疗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12月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分离培养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共分离到流感嗜血杆菌193株,阳性率最高的科室是肿瘤科,其次为呼吸内科、小儿科和监护室。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高达55.0%以上,美罗培南和头孢噻肟对流感嗜血杆菌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在10.0%以下。结论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应慎重用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肖美英沈芳王社梁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抗感染
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重复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分类,统计不同标本检出情况;用K-B法检测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MRSA和MRCNS检测分别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或苯唑西林纸片。结果共检出1551株葡萄球菌属,分属15个种,其中构成比居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U)40.3%,表皮葡萄球菌(SEP)33.9%,溶血葡萄球菌(SHA)11.1%和人葡萄球菌葡(SHO)5.9%;构成比居前的标本是创面占40.0%,痰液占24.8%,引流液占15.3%和血液占6.6%;4种主要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替考拉宁仅对SHA有5.2%耐药率;MRSA检出率为56.2%,MRCNS检出率为76.4%,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1.2%~87.8%,克林霉素为46.0%~70.1%,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菌种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医院葡萄球菌属感染的临床部位以创面和呼吸道为主;应加强对高危病区和易感患者的防护和监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王亚玲钱小毛肖美英
关键词:葡萄球菌属耐药性甲氧西林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检测到aac(6′)-Ⅱ及rmtB基因,检出率100.0%;17株检测到aac(6′)-Ⅰb,检出率85.0%;18株检测到ant(2″)-Ⅰ,检出率90.0%;2株检测到ant(3″)-Ⅰ,检出率10.0%。结论 aac(6′)-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rmtB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共78株ECO和36株KPN,均来自医院2007-2009年接受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标本,采用K-B法测定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胆道感染ECO和KPN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对第二-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ECO在53.8%-65.4%,KPN则在47.2%-61.1%;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70.5%和72.2%,环丙沙星分别为57.7%和47.2%;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对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ESBLs检出率ECO为43.6%,KPN为41.7%。结论 ECO和KPN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和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孙海燕王亚玲肖美英钱小毛
关键词: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医院血流感染主要细菌谱的分析
2017年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流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5万~75万人死于脓毒症。有学者通过对美国400家急诊中心的调查显示,约2.8%的急诊患者因怀疑存在血流感染而需要做血培养,血培养仍是目前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金标准。阳性血培养可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的依据,血流感染初期的24 h内,若未能及时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存活率大大下降。
肖美英王亚玲王社梁
关键词:血流感染抗感染药物药物耐受性
ICU与非ICU 4种目标监测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病原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MDRO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4种目标监测菌,按ICU和非ICU进行耐药性和MDRO检出率分析。结果ICU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MDRO检出率分别为62.5%、38.2%、64.0%、82.1%,非ICU分别为43.7%、25.5%、17.4%、31.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除外)ICU高于非ICU(P<0.05);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除外)ICU高于非ICU(P<0.05);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ICU明显高于非ICU(P<0.05)。结论4种目标监测菌ICU比非ICU有更高的耐药率和MDRO检出率,应加强ICU感染的防控。
王亚玲王社梁肖美英沈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耐药性多重耐药菌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888株,统计不同病区和标本的检出情况;用K-B法检测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试验。结果有15个病区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数较多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烧伤科、肾内科和中医科,分别占31.0%、12.1%、11.4%、8.3%、6.0%;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是痰和创面,分别占79.9%、9.3%;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哌拉西林,分别为82.5%、77.8%,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分别为9.2%、12.0%、13.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肖美英钱小毛王亚玲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国内首次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10种B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TEM为90.0%、CARB为100.0%、KPC为5.0%(经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为KPC-2型)、OXA-10群为10.0%,膜孔蛋白oprD2基因均为缺失。结论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存在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失是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查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屠涌涛肖美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泛耐药
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样本聚类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31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志,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1、CARB、KPC、OXA-10群、oprD2突变),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b、aac(6′)-Ⅱ、ant(2″)-Ⅰ、ant(3″)-Ⅰ、rmtB],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志(intⅠ1、tnp513、IS26、merA)。样本聚类分析把本组菌分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包含了16个成员均携带了TEM、CARB、aac(6′)-Ⅰb、aac(6′)-Ⅱ、ant(2″)-Ⅰ、rmtB、intⅠ1、tnp513、IS26、merA基因,并存在oprD2缺失,为克隆传播暴发。结论:尽管本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药敏表型相同,但样本聚类分析仍可分辨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为克隆传播暴发。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泛耐药
1例创伤弧菌创面感染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归纳总结1例创伤弧菌创面感染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为临床治疗创伤弧菌感染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9月-10月诊治的1例创伤弧菌创面感染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症状、体征、体温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治过程;采集该患者的静脉血和创面进行培养,VITEK 2 Compact对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创面培养和血培养的细菌均是创伤弧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加上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体温、肝肾功能、降钙素原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创伤弧菌能穿过破损的皮肤感染人类,引起伤口感染和血流感染,早期的创面培养和血培养是必须的。尽早行外科手术加抗感染治疗是创伤弧菌感染后治疗的关键,防止继发感染性休克危及到患者生命。
肖美英沈芳王莺叶春艳
关键词:创伤弧菌感染性休克创面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