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晴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方法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 葛雷马健英秦晴陆浩姚康黄榕翀黄浙勇张峰刘学波王灏钱菊英葛均波
-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介入治疗调查问卷
- 内皮祖细胞加速内皮化与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7年
- 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已成为经皮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支架的置入必然导致与其接触的血管壁和内皮细胞损伤,并引发一系列细胞生化级联反应,产生病理生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和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因此,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主要缺点。随着支架置入后的损伤和早期炎症,人体组织发生修复反应以及内膜增生,最终以新生的内膜覆盖支架,形成光滑的血管内膜而得以修复。内皮自我修复的能力取决于周围成熟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对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吸引。成熟的内皮细胞增殖潜力小,因此内皮修复主要依赖后一种途径。
- 秦晴钱菊英
- 关键词:支架术后再狭窄内皮祖细胞内皮化金属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动脉狭窄性疾病
- 促进移植细胞在心肌中存活的研究进展
- 2006年
- 一般认为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不能通过诱导周边心肌细胞增殖来修补,因而限制了细胞损伤后再生的可能性。心脏移植已经很成功,但免疫排斥和供体心脏的短缺仍未得到解决。自身和外源性细胞移植为心肌坏死区的细胞重建及衰竭心脏的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然而移植的细胞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方能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植入的细胞能否在心肌内存活以及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以往的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动物受体体内都能找到可识别的移植细胞,再者,有证据表明移植后1d,移植细胞就开始死亡。有人发现将移植细胞的数量从6×10^6增加到25×10^6并不能增加移植面积,原因是大部分细胞在移植后死亡。在整个研究模型中,细胞损失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中细胞的减少与技术原因有关,包括细胞残留在注射器中,漏入心室腔或心包腔或进入血管腔及淋巴系统,减少的细胞数量约45%。在第二过程中主要原因为细胞死亡,约占总注射量的50%-75%。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死亡细胞同时具有不可逆性缺血损伤和凋亡的特征。相关实验发现将心肌细胞植入2周龄肉芽组织和普通心肌细胞后凋亡指数(TUNEL指数)分别为53%和80%,证明缺血是移植物存活不佳的原因。目前针对改善心肌细胞植入环境的血供情况,以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方面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以下将分别加以论述。
- 秦晴钱菊英
- 关键词:心肌细胞增殖移植物存活移植细胞凋亡指数分化细胞供体心脏
- 稳定性心绞痛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研究
- 2009年
- 近年研究认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起因为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机制失衡。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于骨髓,可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使内皮再生,形成新生血管,参与内皮损伤的修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IR)者体内EPCs数量及功能均下降,提示IR是影响EPCs数量及功能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IR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关系,探讨IR在冠心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秦晴钱菊英沈雳贾剑国冯琪葛均波
- 关键词: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稳定性心绞痛细胞功能EPCS内皮祖细胞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代成就被引量:10
- 2015年
-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估计高达2亿3000万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每年约300万人死于该病,约占所有死亡的41%。全球范围内,因人种、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及肥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荷在未来10年内将进一步加剧。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及西方生活方式的普及,冠心病发病率增长呈类似趋势。
- 吴轶秦晴葛均波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冠心病危险因素支架术导引钢丝可降解支架洗脱支架
- 扩张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 葛雷陆浩戴宇翔李晨光秦晴马剑英吴轶喆沈雳王翔飞王齐兵颜彦樊冰黄东姚康张峰钱菊英葛均波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疾病
- 高频旋磨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单中心经验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的安全性及短期、长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1年2月至2013年9月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患者共77例,分析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收集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5%,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为3.9%,其中心肌梗死1例(1.3%),再次介入治疗及外科旁路移植治疗3例(3.9%);1年随访发现,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CCE)为13.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为1.3%,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为9.1%,心源性死亡率为3.9%;在中位时间为1 042 d的长期随访中发现,MACCE发生率为18.2%,其中MI为3.9%,TLR为10.4%,心源性死亡率为5.2%,根据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3.5±14.4)%。将置入裸金属支架(BMS)患者除外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1年MACCE为4.8%,其中TLR为1.6%,长期随访MACCE为12.9%,TLR为4.8%。结论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后置入支架的手术成功率高,其中置入DES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较好。
- 葛雷秦晴陆浩吴轶喆钱菊英樊冰王齐兵颜彦姚康马剑英张峰黄东沈雳王翔飞葛均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性,61岁,因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2015年12月受凉后反复干咳,咳嗽与运动、呼吸无关,否认发热、胸痛、黑蒙、晕厥等不适。咳嗽迁延不愈,2016年4月患者自觉进行性加重胸闷气促,夜间需高枕卧位,双下肢水肿,否认其他不适。
- 邓欣戴宇翔秦晴沈雳葛均波
- 关键词:心肌炎心脏室壁瘤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的长期预后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估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远端分叉病变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入选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ULMCA远端分叉病变行DES置入的111例患者。以随访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作为研究终点,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以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结果 1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6±10)岁,其中24例(21.6%)合并糖尿病,35例(31.5%)左主干分叉病变为Medina 1,1,1型,88例(79.3%)接受必要时T支架术。中位随访时间为2.3年,随访过程中34例(30.6%)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MACCE事件的生存率为87.4%,无TLR的生存率为94.6%,糖尿病是TLR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62,95%CI 1.12~1.62,P=0.004)。结论使用DES治疗ULMCA远端分叉病变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 吴雪锋钱菊英秦晴
- 关键词:左主干分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
- 老年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问题与展望
- 2014年
-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中的主要致病及致死原因。目前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用于定义“老年人”,通常采用大于75岁为判定标准。
- 秦晴钱菊英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公共卫生事业心血管疾病致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