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白
- 作品数:41 被引量:3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初步研究
- 研究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痛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确立慢性痛风的主要证候以及主要证候的辨证要素,为慢性痛风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设计临床调...
- 石白
- 关键词:中医症候病因病机流行病学调查
- 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在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对象,被随机分配到每天两次预混门冬胰岛素30(PM-2)或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加主餐前门冬胰岛素注射(G+1),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基础胰岛素加一个餐时注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增加幅度上和患者依从性上G+1较PM-2表现好,在改善血糖控制上比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稍差。结论: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均较好改善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预混胰岛素比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治疗引发更多的低血糖症状;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一样有效。
- 李玉秀王竹风安然石白马力吴瑞
- 关键词: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
- 对情志致痹的再认识被引量:8
- 2011年
- 情志因素作为疾病发病因素之一,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做为痹病发病的情志因素。从气机逆乱、内伤正损、痰瘀阻滞以及情志过极可郁火化热等方面探讨情志致病机理,认为情志因素同样可以导致各种痹证的发生。同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并应用于痹症的临床诊治中。
- 张锦花殷海波石白
- 关键词:痹病情志发病因素
- 糖尿病汗证从五脏辨治探讨被引量:11
- 2019年
- 汗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多汗症是以机体过度出汗为特征的临床疾病。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泌汗功能异常,它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汗证范畴。汗出异常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中可从五脏相关理论分而治之,亦可从五脏相关理论合而治之,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治疗原则,从个体化治疗出发,将辨病、辨证结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石白王竹风李玉秀吴瑞安然王凡倪青
- 关键词:糖尿病汗证消渴病
- 120例慢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初步探讨
- 目的:探讨慢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设计临床调查表,收集病例,获取相关数据,对120例慢性痛风患者的中医证侯分布情况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主要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 殷海波石白
- 关键词:中医证候
- 基于痰浊致痹辨治痛风被引量:6
- 2012年
-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根据血液中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殷海波石白张锦花
- 关键词:痛风
- 朱丹溪痛风医案选读
- 朱丹溪首提“痛风”,其含义较广泛,认为其病因多有风热、风湿、血虚、有痰,临证治疗多注重养血调血、清利湿热、活血行气、化痰通络,为后世治疗痛风留下了许多有效经验,而其对病人体质、性格、饮食的重视尤其难能可贵。
- 殷海波刘宏潇张锦花石白
- 关键词:痛风医案朱丹溪学术思想
- 文献传递
- 从顾护脾胃论治痹病临证经验被引量:3
- 2014年
- 痹病因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因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气血所致。在痹证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忽视正气的盛衰,尤应重视后天脾胃的重要作用。基于痹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殷海波教授临床治验,探究顾护脾胃在痹病论治中的关键作用。
- 孙颖伟殷海波石白高世超
- 关键词:痹病脾胃病因病机学术探讨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桂术甘汤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对2组中医证候变化、体质量(W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FPG、2h PG、Hb A1c)、血脂(TC、LDL、HDL、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6%,33/39)明显优于对照组(53.8%,21/39)(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中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淡无味、头面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除头晕目眩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Wt、BMI、WHR、FPG、2h PG、Hb 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C、TG、LDL-C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除WHR及HDL指标外,其余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型T2DM患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李勤吴瑞郭丰年安然石白
-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苓桂术甘汤脾虚痰湿证
- “补不足,损有余”在消渴病辨治中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8
- 2021年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道德经》,其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医辨治疾病。中医学提倡天人相应,人应自然,疾病的发生起于虚实的失衡。纵观古今医家对消渴病的病机及论治阐述多样,难以统一。笔者根据《道德经》中"损有余而补不足"思想,提出消渴病病机总体不离"不足"与"有余",并详细阐述了"不足"在于阴虚、脾虚(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肾虚(肾阴虚、肾阳虚);"有余"在于痰湿、肝郁、火热及瘀血。在治疗中通过养阴生津,补脾肾之不足,使本身虚损所致虚亢得以抑制,起到"损有余"的作用;通过清泻火热、疏肝解郁、化痰祛瘀以损火、郁、痰、瘀之有余,使过盛所致脏腑虚损得以修复,起到"补不足"作用。在论治中把"不足"与"有余"有机结合,方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为消渴病的论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王凡李勤倪青吴瑞安然石白
- 关键词:消渴病中医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