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瑞

作品数:44 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糖尿
  • 32篇糖尿病
  • 11篇中医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5篇神经病变
  • 5篇糖尿病合并
  • 5篇糖尿病周围
  • 5篇糖尿病周围神...
  • 5篇糖尿病周围神...
  • 5篇糖尿病周围神...
  • 5篇周围神经病
  • 5篇周围神经病变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5篇病变
  • 4篇代谢
  • 4篇脂肪

机构

  • 4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鹰之眼智...

作者

  • 44篇吴瑞
  • 14篇王竹风
  • 13篇魏军平
  • 12篇安然
  • 11篇石白
  • 10篇李玉秀
  • 8篇张颖
  • 8篇倪青
  • 8篇李勤
  • 7篇张秋菊
  • 5篇马力
  • 5篇王凡
  • 4篇许筱颖
  • 3篇高思华
  • 3篇赵丹丹
  • 3篇谢冰昕
  • 3篇田甜
  • 3篇刘恒亮
  • 3篇汪宝军
  • 3篇李爱君

传媒

  • 5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家庭中医药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在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对象,被随机分配到每天两次预混门冬胰岛素30(PM-2)或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加主餐前门冬胰岛素注射(G+1),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基础胰岛素加一个餐时注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增加幅度上和患者依从性上G+1较PM-2表现好,在改善血糖控制上比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稍差。结论: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均较好改善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预混胰岛素比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治疗引发更多的低血糖症状;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一样有效。
李玉秀王竹风安然石白马力吴瑞
关键词: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
从虚、郁、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被引量:17
2020年
2型糖尿病(T2DM)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两者在临床上常伴随发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发病机制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西医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生活方式干预及降糖、调脂、改善肝功药物的应用,而中医治疗T2DM合并NAFLD具有疗效稳定、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笔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病机之本,肝郁为发病之关键环节,痰瘀互阻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中针对脾虚之本,应当从中焦脾胃立论,根据疾病发展所表现出的不同证候,辨证施以补脾、醒脾、运脾之法。针对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病机特点予以疏肝理气之品以恢复肝气调达;针对痰瘀互结之表现,加行气活血、化痰祛瘀之物,通过祛瘀而痰消,治痰而瘀亦化,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李勤谢冰昕靳敏吴瑞李乔倪青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脾胃论疏肝调气痰瘀互结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李玉秀马力王竹风吴瑞石白张颖安然许宏亮
糖脂平治疗痰瘀互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糖脂平治疗痰瘀互阻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瘀互阻型T2DM合并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脂平。2组疗程均3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肝脏彩超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变化。结果中医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89.7%(35/39),对照组总有效率52.6%(20/38),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脏彩超治疗组总有效率84.6%(33/39),对照组总有效率55.3%(21/38),治疗组肝脏彩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形体肥胖、胁下疼痛评分外,其余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脂平能有效纠正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及肝脏B超异常指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李勤谢冰昕张颖吴瑞高彦彬
关键词:脂肪肝中药疗法
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以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自制"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观察表"对296例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将各数据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要素分...
魏军平吴瑞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
文献传递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棕色脂肪组织与痰湿质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探究痰湿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红外表现及其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痰湿质MS提供客观依据。于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门诊及病房收集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20例、非痰湿质MS组40例和痰湿质MS组40例。采集受试者一般信息,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量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P)、脂联素(AD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应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受试者冷刺激实验前、后锁骨上区域(supraclavicular region,SCR)红外热图,观察3组受试者SCR红外热图变化,比较SCR体表平均温度差异,分析其SCR的BAT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 2组的WC、SBP、DBP、TG和FPG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非痰湿质MS组相比,痰湿质MS组痰湿体质转化分显著升高(P<0.01)。从红外热图分析,冷刺激前3组间SCR体表平均温度无差异;冷刺激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 2组SCR体表平均温度降低(P<0.05)。冷刺激后,3组SCR最高温度及到达速度比较均为健康对照组(3 min)>非痰湿质MS组(4 min)>痰湿质MS组(5 min);健康对照组和非痰湿质MS组表现为SCR热偏离增大,左、右两侧SCR体表平均温度均显著升高(P<0.01),痰湿质MS组SCR热偏离变化不显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痰湿质MS组左、右两侧SCR温度升高差值降低(P<0.01,P<0.05);与非痰湿质MS组相比,痰湿质MS组左侧SCR温度升高差值降低(P<0.05);3组SCR体表平均温度变化表现为健康对照组>非痰湿质MS组>痰湿质MS组。与健康对照组和非痰湿质MS组相比,痰湿质MS组FINS、BMI、FGF-21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ADP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LP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质MS组(P<0.01)。通过临床�
王佳丽王竹风刘奕清吴瑞周炎丽宋昌梅刘逸南杨静雷燕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棕色脂肪组织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2023年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桂术甘汤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对2组中医证候变化、体质量(W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FPG、2h PG、Hb A1c)、血脂(TC、LDL、HDL、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6%,33/39)明显优于对照组(53.8%,21/39)(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中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淡无味、头面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除头晕目眩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Wt、BMI、WHR、FPG、2h PG、Hb 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C、TG、LDL-C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除WHR及HDL指标外,其余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型T2DM患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李勤吴瑞郭丰年安然石白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苓桂术甘汤脾虚痰湿证
“补不足,损有余”在消渴病辨治中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6
2021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道德经》,其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医辨治疾病。中医学提倡天人相应,人应自然,疾病的发生起于虚实的失衡。纵观古今医家对消渴病的病机及论治阐述多样,难以统一。笔者根据《道德经》中"损有余而补不足"思想,提出消渴病病机总体不离"不足"与"有余",并详细阐述了"不足"在于阴虚、脾虚(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肾虚(肾阴虚、肾阳虚);"有余"在于痰湿、肝郁、火热及瘀血。在治疗中通过养阴生津,补脾肾之不足,使本身虚损所致虚亢得以抑制,起到"损有余"的作用;通过清泻火热、疏肝解郁、化痰祛瘀以损火、郁、痰、瘀之有余,使过盛所致脏腑虚损得以修复,起到"补不足"作用。在论治中把"不足"与"有余"有机结合,方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为消渴病的论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王凡李勤倪青吴瑞安然石白
关键词:消渴病中医辨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中医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38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张弘马力吴瑞
关键词:益气通络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加减大柴胡汤干预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肝胃郁热型T2DM合并HU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柴胡汤,对照组5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尿酸(UA)、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前UA、FBG、2 hPG、HbA1c、FINS、HOMA-IR、BMI、TG、T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周UA、FBG、2 hPG、HbA1c、FINS、HOMA-IR、TG、TC及LDL-C水平分别为(287.62±46.06)μmol/L、(7.13±0.78)mmol/L、(9.67±0.79)mmol/L、(7.10±0.64)%、(10.74±3.38)mU/L、6.04±1.32、(1.54±0.51)mmol/L、(4.13±0.64)mmol/L、(2.32±0.5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43.51±40.58)μmol/L、(7.86±1.08)mmol/L、(10.49±1.50)mmol/L、(7.83±0.68)%、(12.60±5.39)mU/L、7.84±2.12、(1.89±0.53)mmol/L、(4.68±0.98)mmol/L、(2.89±0.9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BMI较对照组有所下降[(27.34±2.46)kg/m2vs.(28.56±3.39)kg/m2],但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能有效纠正肝胃郁热型T2DM合并HUA患者的血糖、尿酸、脂代谢紊乱及减轻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张秋菊吴瑞王竹风秦莉郭丰年安然石白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大柴胡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