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震东

作品数:65 被引量:34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支抗
  • 17篇矫治
  • 15篇正畸
  • 15篇种植体
  • 11篇微种植体
  • 10篇下颌
  • 9篇磨牙
  • 8篇种植体支抗
  • 8篇阻生
  • 8篇微种植体支抗
  • 7篇第二磨牙
  • 7篇口腔
  • 5篇牙冠
  • 5篇牙列
  • 5篇牙囊
  • 5篇正畸治疗
  • 5篇上颌
  • 5篇腭裂
  • 5篇囊肿
  • 5篇含牙囊肿

机构

  • 5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4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苏州卫生职业...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泰州市第三人...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陆军指挥...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姜堰市人民医...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泗县人...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口腔医...
  • 1篇高邮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市口腔医...

作者

  • 65篇王震东
  • 24篇王林
  • 11篇马俊青
  • 10篇陆史俊
  • 8篇严斌
  • 7篇李青奕
  • 7篇陈文静
  • 7篇张卫兵
  • 6篇李琥
  • 6篇邵胜
  • 6篇谷妍
  • 6篇赵春洋
  • 5篇许衍
  • 5篇林汤毅
  • 5篇李媛
  • 4篇江宏兵
  • 4篇倪晓宇
  • 4篇沈铭
  • 4篇叶金海
  • 4篇程杰

传媒

  • 24篇口腔医学
  • 5篇口腔生物医学
  • 4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江苏省第九次...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患者软硬组织改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组(C组)为对照组,选择同样条件的初诊检查后未治疗者。3组纳入标准相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4.5°,前牙覆盖≥6 mm,覆≥3 mm,下颌后缩。分别于治疗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T组相比,R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唇审美平面距(Ls-E)、下唇审美平面距(Li-E)、上切牙露齿度(U1-Stms)、上颌6到FHp距离(U6-FHp)的减少量△R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6到CFH距离(U6-CFH)、下颌平面角(SN-MP)、上颌平面角(PP-SN)的增加量更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帽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改善患者面型。
吕冬顾鑫宇李琥邵胜王震东林汤毅侯伟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正畸患者对于微种植体支抗使用的主观反应:临床问卷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患者对微种植体使用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方法50位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微种植体植入的正畸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前完成了调查表。结果①72%患者缺乏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关信息;②微种植体支抗使用会造成72%的患者短期(1个月内)的心理压力,60%的患者术后有局部不适;③微种植体使用对超过80%的患者没有长期(植入半年后)的主观心理影响和局部不适。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改进其设计,以减小局部的不适。
王震东朱效萍
关键词:微种植体调查表
基于白光的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临床及科研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白光的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可见光下利用2个及以上的照相机或摄像头对被测物体进行多角度拍摄,并将图像处理合并,形成具有长、宽、深3个维度信息的立体形态,同时逼真地展现被测物体表面形态和色泽特征.
王宇婷王震东严斌张卫兵王林
关键词:口腔正畸正颌外科美容美体
矫治扭转后牙带环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观察一种双焊钩带环在临床上矫治扭转后牙的疗效。方法:制作双焊钩带环,粘结在扭转后牙上。在带环颊舌(腭)侧的焊钩上分别挂橡皮链或弹力线,形成1对方向相反、力量相等的力偶作用于扭转牙上,达到解除扭转的矫治目的。临床选择10例病例,观察矫治效果。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约3~4个月后,扭转后牙都得以排齐。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焊钩带环装置矫治后牙扭转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许衍王震东李媛李强
关键词:带环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塑形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观察鼻-齿槽塑形治疗(presurgical nasal-alveolar molding,PNAM)对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出生10天~3个月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的整形,测量治疗前后的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鼻小柱长度及唇裂交角,并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3~4个月的PNAM治疗后,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明显减小,鼻小柱长度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唇裂交角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鼻外形左右基本对称,鼻翼外形恢复不明显,鼻小柱位于面部正中位置。结论 PNAM塑形治疗能有效减少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上唇裂隙宽度,压低前鼻突,伸长鼻小柱,改善鼻外观,降低手术难度。
顾启慧王宇婷侯伟韶青华厉丹丹马俊青王震东
关键词:新生儿
一种球囊水压型牙齿矫正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囊水压型牙齿正位器,包括:牙套,若干靠近所述牙套的球囊,以及连接在若干所述球囊上的矫正线,所述牙套为半封闭腔体,所述牙套内腔壁与牙齿的牙冠外壁相贴合;牙套内环处设有若干所述球囊,若干所述球囊紧贴所述牙套...
陆史俊王林王震东沈铭
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CBCT能够真实再现颌骨内埋伏的上颌尖牙。埋伏尖牙均近中倾斜,与平面平均成角61.1°±18.1°,近中异位分别为Ⅰ类埋伏尖牙8颗、Ⅱ类5颗、Ⅲ类3颗、Ⅳ类10颗。3颗相邻侧切牙及2颗中切牙因严重牙根吸收而拔除;26颗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成功牵引至平面排入牙弓并建立正常咬合。结论:CBCT能立体再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特征及与邻近牙的关系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开窗牵引具有指导作用,可提高疗效。
于剑南王林王震东邵胜李媛赵春洋
关键词:上颌尖牙CBCT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研究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界面愈合情况。方法微型支抗种植体植入犬下颌骨,施以200 g水平力,定期注射荧光标志物,73 d后处死动物,制作种植体-骨标本切片,进行光镜、荧光镜、偏光镜、软X线片、扫描电镜等观察及X线能谱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动态荧光标记显示植入6周时有板层骨形成,9周时板层骨显著。结论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可承载200 g正畸力而不影响其骨性愈合过程。
马俊青王林张卫兵王震东严斌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即刻加载
口腔正畸课程论坛在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0年
口腔正畸学教育水平是制约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关键,根据正畸学教学的特点,将网络论坛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引入教学实践中,在正畸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发挥论坛实效、互动、信息量大等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网络论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持续性探究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探讨将口腔正畸课程论坛引入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吴拓江王林赵春洋王震东张卫兵陈文静
关键词:网络正畸学
含牙囊肿致替牙期恒牙萌出异常的正畸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含牙囊肿致替牙期恒牙萌出异常的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15个替牙期含牙囊肿,采取开窗减压手术治疗囊肿,同时结合正畸手段对囊肿累及的恒牙进行导萌治疗。随访2年以上,观察囊肿内骨组织愈合及恒牙萌出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低密度影消失,腔内骨组织再生,囊肿累及的恒牙全部牵引出龈且牙根、牙周组织基本正常。2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对于替牙期含牙囊肿,采取外科开窗减压手术结合正畸治疗能消除囊腔,促进正常牙槽骨再生,有助于囊内恒牙的正常萌出排齐。
陆史俊王震东刘艳
关键词:含牙囊肿正畸治疗混合牙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