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胰腺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肿瘤
  • 2篇主动脉
  • 2篇癌组织
  • 2篇MSCT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成...
  • 1篇血栓

机构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0篇张在人
  • 10篇王淑红
  • 6篇赵德利
  • 4篇李萍
  • 3篇李艳英
  • 3篇刘白鹭
  • 3篇张金玲
  • 2篇刘悦
  • 1篇石岩
  • 1篇阎文颖
  • 1篇王丹
  • 1篇杨旗
  • 1篇李进
  • 1篇隋滨滨
  • 1篇赵燕鸣
  • 1篇张金铃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阎文颖张在人王淑红张金玲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MSCT
双桶注射器盐水冲洗在MSCT主动脉成像应用价值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团注低剂量对比剂后双桶生理盐水冲洗法对MS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瘤的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其中38例(第一组)注入60ml对比剂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另外29例(第二组)注入80ml对比剂,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髂总动脉五个兴趣区测得强化值,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最大强化值和强化一致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分析比较,主动脉及其分支用二维或三维后处理方法进行显示分析。依据不同的给药部位(右侧肘正中静脉或左侧肘正中静脉)对两组图像是否存在主动脉伪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主动脉各段测得的平均密度值第一组低于第二组,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与远端分支(髂总动脉)强化一致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一组中,20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9例(95%)主动脉及其分支无伪影;18例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3例(16%)在主动脉弓处存在少量伪影。第二组中,21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16例(76%)升主动脉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伪影;8例从左侧肘正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中100%不同程度存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处伪影。结论:双桶注射器生理盐水冲洗多层CT主动脉血管成像尽管可能存在主动脉与远端分支强化不一致的情况,但并不影响图像的诊断和视觉效果。
赵德利王淑红张金铃李萍张在人
关键词:主动脉动脉瘤对比剂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7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异位胰腺1例。7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1例肿瘤内有出血灶,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CT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李萍王淑红石岩赵燕鸣张在人
关键词:胰腺肿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7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MSCTA检查,36例行DSA检查,12例同时行MSCTA和DSA检查,2例行MSCTA检查的同时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MSCTA和DSA的可信度平均得分分别为7.87分和8.50分(P<0.05);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0%和91%。结论尽管MS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可信度略低于DSA,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而且MSCTA通过三维后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周围的解剖结构,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外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德利李进张金玲张在人刘白鹭王淑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层螺旋CT后处理
VRT技术对主动脉疾病附壁血栓的后处理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评估不同的VRT后处理方法对主动脉疾病伴附壁血栓的价值。方法28例行MSCTA检查的主动脉疾病伴有附壁血栓的患者(男20例,女8例),采用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血栓处理后的VRT成像,以轴位和二维图像为参照金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SVRT对血栓后处理后VRT平均时间和质量评估平均得分分别为1.6min和0.54分;SBSPVRT分别为25min和3.57分;VPVRT分别为90min和1.36分。结论SBSPVRT是评估伴有附壁血栓主动脉疾病的理想方法。
张在人赵德利刘白鹭李萍张金玲王淑红
关键词:血栓主动脉疾病金标准轴位二维图像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6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U)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上尿路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58例,均行MSCTU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58例中上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畸形14例,输尿管癌1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息肉2例,副肾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交接处2例,邻近器官疾病导致上尿路梗阻2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或输尿管镜检查证实。另有4例无法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10%。结论MSCTU通过MPR、MIP、VRT技术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杨旗张在人刘白鹭王淑红隋滨滨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三维重建
纵隔巨大内胚层窦瘤1例被引量:2
2007年
李艳英刘悦张在人赵德利王淑红
关键词:纵隔内胚窦瘤
胰腺癌组织VEGF和MVD表达与CT灌注成像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胰腺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无创伤检查反映胰腺癌的肿瘤血管构成, 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刘悦李艳英张在人王淑红
关键词:胰腺癌VEGFCT灌注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附34例报告)被引量:10
2008年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任意角度和方位重组图像,消除了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限制,因而可提高骨盆骨折的检出率。
李艳英张在人王丹赵德利王淑红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盆骨折重组图像扫描体位
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被引量:9
2005年
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影像学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无创性检查反映胃癌的肿瘤血管构成,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胃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王淑红张在人李萍赵德利
关键词:胃癌组织VEGF表达影像学表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