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北石油管理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突触融合蛋白8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组织中突触融合蛋白8(syntaxin 8,STX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市仁和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57例,将术后脑胶质瘤组织(5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Ⅰ+Ⅱ级12例(低级别)、Ⅲ+Ⅳ级45例(高级别),另取正常脑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STX8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TX8的蛋白表达,分析STX8的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其中在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85 5±0.071 24、2.820 7±0.069 2,两组相比,且分别与对照组(1±0.063 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高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量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X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在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STX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71±0.1621、4.937±0.1851,两组相比,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STX8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型无关,但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STX8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杨海峰 王润辉 黄淑红 孔继昌 杨亮 毕艳华关键词:脑胶质瘤 基因表达 表达上调 早期康复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分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康复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临床应积极应用。 苑玉存 王芳 闫丽红 苗军 王润辉 雷学关键词:早期康复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成人松果体、侧脑室额角体表颞侧投影与外耳门的关系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使用坐标转换的数学方法处理颅脑影像数据,寻找成人颅内松果体、侧脑室额角体表颞侧投影点与同侧外耳门的空间关系。方法在CT后处理工作站记录30例影像正常人的外耳门、外眦、松果体、侧脑室额角的原始数据。经数学方法转化为平行大脑镰的头皮听眦线(OM线)为基础,外耳门为原点,听眦线和对侧外耳门为平面的新三维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得出松果体和侧脑室额角体的新坐标数据,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松果体在X、Y、Z轴上数值及侧脑室额角在X轴上数值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Z轴上侧脑室额角,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果体和侧脑室额角距外耳门前后、内外及上下均有相对固定的区间值,二者在男女中OM线的前后位置有明显差异,该数据可为临床手术相关定位提供参考。 雷学 李滨 蒋丽丹 闫丽红 王润辉 范振增关键词:松果腺 侧脑室 外耳 一种利用matlab软件定位基底节脑出血穿刺点的方法 被引量:2 2014年 基底节区脑出血目前是国内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基层医院,而目前基底节区脑出血多数的手术方案为穿刺引流或穿刺抽吸术。该类手术的术前穿刺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精确的定位穿刺点,是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术前最为关心的一步。目前精确定位的立体定向和三维立体定向均因各种因素,未能在此类手术得以推广,而目前的粗略估算方法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所以临床经常可以看到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位置不理想的情况。所以,神经外科手术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利用CT工作站,获取部分体表标志和穿刺中心的三维坐标值,因为上述各点的实际三维空间关系固定,经过MATLAB的数学运算,得出以出血侧外耳门为原点,眶耳线为X轴的拟手术坐标系下的靶点新坐标数据,给手术穿刺定位提供参考方案。 李滨 董自平 刘秋成 闫丽红 范振增 王润辉 雷学关键词:脑出血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开颅32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其中术后再出血27例。对再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技巧‘凝血机制’术后血压监控及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7例再出血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第3次出血。15例患者稳定后出院,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44.44%。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3例能生活自理,7例重残需人照顾,5例死亡。分析发现术后再出血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无关,而与手术技巧、术后血压波动、凝血机制等有关(P<0.05)。结论如有手术指征,病情允许,患者首次出血手术应尽量选择在出血后7~24h内进行;术后血压控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有出血倾向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清除血肿时尽量不切除血肿壁。 檀巨宁 毕艳华 雷学 王润辉 李滨 刘海燕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65例,按术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治疗组,≤10d)91例和晚期治疗组(对照组,≥20d)74例。2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意识状态评分量化,治疗措施相同。随访12个月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卡氏评分(KPS)进行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GOS4分以上,KPS60分以上59例(64.8%),对照组25例(3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檀巨宁 毕艳华 雷学 宋京涛 王润辉 李滨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高压氧 疗效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疗效,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90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或入院后的第1、6、14、28天的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GCS评分,并对比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将早期肠内营养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个亚组,每组30例,检测三组经治疗后第28天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GCS评分。结果:(1)治疗后第1天、第6天,两组在血生化指标及GC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比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GC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后或入院后25~48h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或为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最佳时机。 王润辉 苑玉存 王芳 李滨 檀巨宁 雷学关键词:肠道营养 神经外科手术 利用影像数据坐标转换定位头颅外体表标志与颅内靶点关系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螺旋CT图像及其后处理工作站,结合颅外标志,寻找颅内病灶与头皮各点的对应位置关系。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CT及后处理工作站(AW4.0),选择患者头颅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立体、水平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等4种图像重建,从中获得双侧外耳门上缘、病灶侧颧弓上前缘皮肤点、手术靶点的原始三维坐标值。设病灶侧外耳门上缘为原点,颧弓上前缘皮肤点位于x轴,对侧的外耳门上缘位于xoy平面上,将原始坐标数据代入坐标转换数学公式,求出上述4个点在新坐标系的新三维坐标值x_1,y_1,z_1,即x_1值为靶点距原点外耳门上缘前(后)的距离,z_1值代表靶点距原点外耳门上缘上(下)的距离,y_1值代表靶点垂直深度距离。该法用于13例需手术定位患者,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成功定位靶点。结论利用螺旋CT和CT工作站,获得颅外体表标志以及颅内靶点的原始三维坐标值,建立以病灶侧外耳门上缘为原点,眶耳线为x轴的新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转化,获得靶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实现对颅内靶点的体表定位。该方法实用可靠,是一种新的简易颅内病灶定位方法 。 李滨 雷学 戴萌 王润辉 毕艳华 范振增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及脑组织中IL-17、TGF-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脑出血(ICH)患者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探讨ICH急性期免疫炎症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40例ICH患者外周血中IL-17、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及出血灶周边脑组织IL-17mRNA和TGF-βmRNA表达水平。结果40例ICH患者外周血中IL-17蛋白及IL-17mRNA表达增高,TGF-β蛋白及TGF-βmRNA表达下降;出血灶周边脑组织标本中,IL-17mRNA和TGF-β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急性ICH患者外周血及出血灶周边脑组织均发生炎症反应,并可能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相关。 苗军 刘少云 崔松 王佳 王润辉关键词:脑出血 白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 异帕米星治疗神经外科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异帕米星治疗神经外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者,随机分为硫酸异帕米星组40例:异帕米星400 mg,每日1次,头孢美唑1.0 g,每12 h 1次,连续治疗7~10 d为1疗程。阿米卡星组38例:阿米卡星400 mg,每日1次,头孢美唑同前,7~10 d。结果:异帕米星组疗效优于阿米卡星组,咳嗽、肺部音、血象和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82.5%、90.0%、80.0%和85.0%,均高于阿米卡星组60.5%、65.8%、57.9%和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85%和64.3%(P=0.032)。不良反应均较轻,个别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恶心、呕吐和粒细胞计数减少。结论:异帕米星治疗神经外科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雷学 赵红林 毕艳华 王润辉 檀巨宁 刘秋诚关键词:异帕米星 院内获得性肺炎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