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振增

作品数:85 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手术
  • 18篇颅内
  • 12篇外科
  • 12篇出血
  • 11篇动脉瘤
  • 10篇动脉
  • 8篇血管
  • 8篇外科手术
  • 7篇脑出血
  • 5篇三叉神经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切除
  • 5篇肿瘤
  • 5篇胶质
  • 5篇穿刺
  • 4篇血肿
  • 4篇诊治
  • 4篇入路
  • 4篇三叉神经痛

机构

  • 7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1篇河北红十字会...
  • 5篇邯郸市第一医...
  • 4篇石家庄市第一...
  • 4篇华北油田公司...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5篇范振增
  • 25篇吴建梁
  • 14篇史学芳
  • 11篇扈玉华
  • 8篇杨利军
  • 8篇张更申
  • 7篇郑军
  • 7篇胡福广
  • 6篇孔世奇
  • 6篇李朝晖
  • 6篇郭韬
  • 5篇陈炳桓
  • 5篇张超
  • 5篇杨炯达
  • 5篇牛建星
  • 5篇张皓峰
  • 4篇李滨
  • 4篇吴国彪
  • 4篇周涛
  • 4篇祝春燕

传媒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河北医药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医学会河...
  • 2篇河北医学院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表皮样囊肿10例
2010年
目的探讨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经改良颞下岩骨嵴入路切除此类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岩斜区表皮样囊肿患者采用改良经颞下岩骨嵴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经颞下岩骨嵴入路创伤小、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可适用于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切除。
吴建梁史学芳范振增张超季晓军杜伟
关键词:表皮囊肿外科手术
一种利用matlab软件定位基底节脑出血穿刺点的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基底节区脑出血目前是国内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基层医院,而目前基底节区脑出血多数的手术方案为穿刺引流或穿刺抽吸术。该类手术的术前穿刺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精确的定位穿刺点,是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术前最为关心的一步。目前精确定位的立体定向和三维立体定向均因各种因素,未能在此类手术得以推广,而目前的粗略估算方法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所以临床经常可以看到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位置不理想的情况。所以,神经外科手术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脑出血穿刺定位方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利用CT工作站,获取部分体表标志和穿刺中心的三维坐标值,因为上述各点的实际三维空间关系固定,经过MATLAB的数学运算,得出以出血侧外耳门为原点,眶耳线为X轴的拟手术坐标系下的靶点新坐标数据,给手术穿刺定位提供参考方案。
李滨董自平刘秋成闫丽红范振增王润辉雷学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区
桥小脑角区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2.0%,一般分为囊性、实质性和混和性三种,其中实质性血管瘤的发病率更低,约占血管网状细胞瘤的20%~30%,发病部位多位于颅后窝。位于桥小脑角区的实体血管网状细胞瘤更少见。作者自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32例,其中位于桥小脑角区的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
史学芳吴建梁范振增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发病率发病部位手术证实
叩刺“脑聪三线”特定区域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特定区域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锈钢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特定区域治疗66例(治疗组)和西药颅痛定治疗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叩刺“脑聪三线”特定区域能有效地控制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发病率,缓解病情,减少就诊次数,且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价值。
刘焕荣刘晓明郭立芳苏志伟石奕丽张振伟范振增方明星贾相如
关键词:脑外伤顽固性头痛针灸疗法发病原因
胶质瘤中变异型IκBα的表达与抑制肿瘤浸润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变异型IκBα(IκBαM)基因对人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A,uPA)和其受体(uPA—receptor,uPAR)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肿瘤浸润行为的关系。方法构建质粒、基因转染以及IκBαM蛋白表达筛选,建立稳定表达IκBαM的人类GBM细胞株;用Transwell法测定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uPA、uPAR在RNA水平的表达;制作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生长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Transwell法测定G36△—M组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RT—PCR及肿瘤组化染色结果显示,uPA和uPAR在G36△—M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G36△、G36△—W和G36△—P三组,而在后三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κBαM基因在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显著降低人类恶性胶质瘤中uPA和uPAR的表达,进而减弱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抑制肿瘤组织的浸润。
吴建梁于利洁扈玉华史学芳孔世奇尹风任冀建文范振增
关键词:核因子ΚBUPAUPARTRANSWELL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通过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检索PubMed,检索词采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动脉瘤(aneurysm)及预后(prognosis)。研究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受Hunt-Hess分级、年龄、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等多种因素影响。
张玉斌杨文武范振增田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预后
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小骨窗的"门洞效应"即眶上锁孔入路(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SKA)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创伤小路径短,能直接到达病变,减轻了脑牵拉,同时去除眶顶板的骨性突起,可以增加显露范围及视角,与标准翼点入路及眶颧入路比较,减少了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而且显露范围及手术致残率并无明显差异。手术显微镜及内窥镜的利用又解决了照明及视野的问题。随着专用于锁孔入路的同轴控制显微手术器械的应用,SKA治疗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郑军范振增
关键词: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眶上锁孔入路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MBP及β-app封闭蛋白FE65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后MBP及β-app封闭蛋白FE65表达的变化,为DAI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应用ELISA法研究DAI后MBP的变化及应用实时RT-PCR方法研究FE65mRNA的表达变化。近交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4只为对照。制备DAI模型,在伤后0.5h、1h、6h、12h、24h几个时间点,取4只动物处死取材用于实验。结果:大鼠DAI损伤后12h MBP表达开始增加,24h时表达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FE65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0.5h即开始升高,至1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MBP在DAI后12h表达开始增加;FE65在伤后30min内表达即升高,1h时达到高峰。FE65是DAI诊断的一种特异性指标,Real-timePCR是诊断DAI的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尤其适于早期检测极少量的RT-PCR产物。
胡福广张庆俊马树成范振增张浩峰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MBP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预后关系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夹闭38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Ⅰ~Ⅱ级(283例)、Ⅲ级(75例)和Ⅳ~Ⅴ级(29例)三组,各组依据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再分为早期(发病后0~3d)、中期(4~10d)和晚期(11d~)手术治疗三个亚组。比较接受不同时段手术治疗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及出院时结果良好(GOS≥4)发生率。结果:Ⅰ~Ⅱ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90.2%(46/51)、82.0%(41/50)和83.5%(152/182)。Ⅲ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56.0%(14/25)、80.0%(4/5)和57.8%(26/45)。Ⅳ~Ⅴ级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良好率分别为46.2%(6/13)、20.0%(1/5)和0.0%(0/11)。Ⅰ~Ⅱ级和Ⅲ级接受不同时间段手术夹闭治疗患者的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及出院时结果良好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结果良好率显著高于非早期手术组(P=0.026),而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无显著差别。结论:Hunt&HessⅠ~Ⅲ级的患者早、中和晚期手术均可,Ⅳ~Ⅴ级患者应早期接受手术治疗。
张更申吴国彪范振增孙国柱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脑积水
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关系的三维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_(4)、C_(5)、C_(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_(2)),以L_(1)/(L_(1)+L_(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_(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_(3)、C_(4)、C_(5)、C_(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_(3)、C_(4)、C_(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_(4)组:(24.3±2.1)%、C_(5)组:(47.9±6.6)%、C_(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
万向东杨利军曹雷陈泽上赵玉婵吴国彪兰海涛王峰张更申范振增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横突孔CT血管成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