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浩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戏曲
  • 4篇豫剧
  • 4篇舞台
  • 3篇艺术
  • 3篇剧本
  • 3篇剧目
  • 2篇导演
  • 2篇中国戏曲
  • 2篇曲剧
  • 2篇文学
  • 2篇舞台呈现
  • 2篇戏曲剧本
  • 2篇慈禧
  • 1篇弹词
  • 1篇典妻
  • 1篇新凤霞
  • 1篇信仰
  • 1篇寻觅
  • 1篇演员
  • 1篇夜曲

机构

  • 8篇郑州轻工业学...
  • 6篇上海大学
  • 2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王建浩
  • 1篇张小菊
  • 1篇章军华

传媒

  • 3篇戏剧文学
  • 2篇戏剧艺术
  • 2篇四川戏剧
  • 2篇黄河科技大学...
  • 2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中国戏剧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戏曲研究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寻觅觅——源氏恋母情结析
2006年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散文体长篇小说。作品在心理刻画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源氏的寻花问柳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动力机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揭示的恋母情结。这导致了其他几个女人的悲惨命运。
王建浩
关键词:《源氏物语》恋母情结弗洛伊德
中国戏曲的“幕表戏”传统与“口头程式”特质被引量:3
2014年
"剧本戏"和"幕表戏"是中国戏曲剧目产生的两条途径,而大部分的花部戏曲是从"幕表戏"发展而来的。"幕表戏"最突出的特征是口头程式,在古典戏曲和花部戏曲中都有大量的例证。口头文学亟待建立起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跟在书面文学的背后人云亦云。具体到戏曲语言的优劣,我们应以"本色"、"当行",即包括音乐性、动作性、通俗化和个性化等内容的舞台性为标准。口头程式的揭示让我们更接近戏曲的本质。
王建浩
关键词:口头程式
中国戏曲中的数字艺术
2014年
中国戏曲喜用数字,成串的数字出现在戏曲的唱词和道白中,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数字功用上看可分为数字序列体、数字归纳体、数字镶嵌体三大类。数字的使用使戏曲的唱词和道白易记易传,巧妙的数字还能诱发出巧妙的唱腔,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王建浩
关键词:戏曲
一首优美的小夜曲——沈从文《鸭窠围的夜》赏析
2008年
《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根据1934年回家探亲旅途所见所感写成的一篇散文。作者真实所见的湘西是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所呈现出的一种堕落趋势,但在作者的笔下着重表现的是诗意的人性美,这种美是建立在沈从文过去经验和经历基础上的想象和虚构,也是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所以对它的摧毁和消亡怀着不易行诸笔墨的沉痛和隐忧。
王建浩张小菊
关键词:人性
1912-1938年豫剧在开封市演出剧场之变迁及对其艺术的影响——兼论樊粹庭对豫剧的贡献被引量:2
2017年
豫剧在1912年前后进入开封进行剧场化演出,其剧场形式大致经历了茶园、席棚、现代化剧院三个阶段。其中尤其以樊粹庭于1935年建立的豫声剧院对豫剧的现代化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豫剧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王建浩
关键词:豫剧剧场
从《慈禧与珍妃》舞台呈现看导演罗云的艺术追求
2017年
《慈禧与珍妃》是导演罗云2007年为台湾豫剧团执导的年度大戏,该剧推出后广受赞誉,获得2008年台湾金钟奖。该剧以慈禧与珍妃的矛盾为主线,二者的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婆媳的矛盾,究其实质是慈禧与光绪的矛盾,因为珍妃坚定地支持光绪变革,是保守势力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较量。
王建浩
关键词:慈禧艺术追求舞台呈现导演维新变法
数字在戏曲中的巧妙运用
2015年
中国戏曲喜用数字,成串的数字出现在戏曲的唱词和道白中,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数字功用上看,可分为数字序列体、数字归纳体、数字镶嵌体三大类。数字的使用,使戏曲的唱词和道白易记易传,巧妙的数字还能诱发出巧妙的唱腔,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王建浩
关键词:戏曲
论“上海弹词”本《牡丹亭》的美学价值
2017年
1941年6月同益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弹词大观》中,收录六本有关《牡丹亭》说唱的弹词,题名为"牡丹亭(上、下)"、"牡丹亭梦会"、"杜丽娘寻梦"、"何日君再来"、"柳梦梅拾画"等。初步考证弹词来源于昆曲《牡丹亭》折子戏"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孤岛时期"上海各大剧院的昆曲演出衰微,而电台和茶楼书场的弹词艺术方兴未艾,为了迎合在抗战最为艰苦时期避难于租界的市民和江浙士绅的艺术审美需求,就把昆曲《牡丹亭》折子戏改编为弹词演出。"上海弹词"本《牡丹亭》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牡丹亭》演变的艺术形式。
王建浩章军华
关键词:牡丹亭说唱折子戏昆曲
民国时期豫剧名角与知识分子结合的新创剧目及历史意义
2014年
豫剧名角与知识分子合作创作新剧目开始较晚,1935年陈素真与樊粹庭的合作拉开了帷幕,随后常香玉、徐艳琴等也开始与知识分子合作推出了新剧目。但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合作刚刚开始就被迫中止。虽然他们创作的剧目不多,但在豫剧发展史上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两者的密切合作成就了20世纪30年代豫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王建浩
关键词:演员豫剧剧目
论《乡村医生》的拯救主题
2010年
《乡村医生》写一个乡村医生冒着风雪深夜出诊,却上当受骗,永远回不到家的故事。在文本中,医生肩负着三重拯救使命:一是救病人,二是救侍女,三是救他自己,但最终却谁也没救成。这是一种绝望的拯救,是因为乡村医生既不是社会改革家,也不是精神导师,无力拯救人类。
王建浩
关键词:乡村医生拯救信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