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雷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釉质
  • 2篇表面积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牙齿磨耗
  • 1篇牙釉质
  • 1篇英文
  • 1篇猿类
  • 1篇直立人
  • 1篇中更新世
  • 1篇人颅骨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头面部
  • 1篇龋齿
  • 1篇全新世
  • 1篇中新世
  • 1篇周口店直立人
  • 1篇纬度
  • 1篇温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西民族博物...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潘雷
  • 2篇吴秀杰
  • 2篇邢松
  • 2篇周蜜
  • 1篇王伟
  • 1篇魏东
  • 1篇刘武
  • 1篇廖卫

传媒

  • 4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下颌第二臼齿釉质-齿质连接面三维形状和釉质厚度分布被引量:2
2020年
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在头骨、下颌骨、牙齿等解剖部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多样性,中期成员代表为直立人,而晚期成员的演化地位具有较大争议。为进一步了解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内部的形态变异特点和为东亚中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分类提供依据,本文使用微分同胚的表面匹配(Diffeomorphic Surface Matching,DSM)和形态测量图(Morphometric map)对下颌第二臼齿(M2)釉质-齿质连接面的形状和齿冠侧面釉质厚度分布模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与晚期人属成员(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存在较明显的形态差别;2)该时段晚期的东亚古人类相对中期直立人在侧面釉质厚度分布规律上具有独特性,并在釉质-齿质连接面的三维形状上与晚期人属成员更加接近。本文在以往对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牙齿内外结构单个性状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进一步量化了M_2釉质-齿质连接面三维形状和侧面釉质厚度分布模式两项重要特征的变异特点,这对未来该时段同类型牙齿的形态鉴定以及解决东亚中更新世晚期古人类的分类地位具有一定意义。
邢松周蜜潘雷
现代人颅骨头面部表面积的纬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14年
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区域性及人群间差异,在人类学的研究中被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一般认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头面部的大小和形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尤其受居住地的气温的影响,但学术界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头面部体质特征的影响程度还不是很清楚,因缺少对性状来源的深入探讨,常把趋同特征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得出的结论往往被质疑.本文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18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95例现代人头骨为研究材料,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脑颅的头盖部和面颅的颧骨部分的表面积,对不同纬度人群头面部大小的变化规律及与年均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特征具有适应性,现代人群头面部表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有纬度性变化,也与当地温度有密切联系:头盖部的面积与纬度呈明显正相关,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颧骨面积和头颧指数(颧骨面积/头盖部面积)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与纬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头盖部面积明显增大;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头盖部和颧骨的面积及头颧指数有显著减小的趋势.本文研究有助于区分同源特征与同功特征的问题,对人类体质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潘雷魏东吴秀杰
关键词:纬度温度
湖北郧县青龙泉新石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被引量:12
2013年
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的青龙泉遗址出土有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不同文化类型遗存,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有关学者通过考古发现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认为,生活在青龙泉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已经具有发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渔猎,稻粟农业和肉类对居民的食物构成都有贡献,但并不确定农业或渔猎是否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87例个体1075枚青龙泉新石器时代居民牙齿的磨耗、龋齿病、牙齿生前脱落、颌骨粗壮程度的观察、分析和对比,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提供当时居民食物构成和经济模式的信息。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青龙泉居民的牙齿磨耗程度总体偏轻、臼齿磨耗角度多呈倾斜状、龋齿病出现率高、与生活状态相关的牙齿生前脱落出现率低、颌骨粗壮程度不明显。这些发现提示居民的食物较精细,加工程度高,富含碳水化合物。基于本文发现,作者认为农业经济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长江中游地区已经比较发达,在居民食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居民可能已经具有较高的食物制作加工技术。
周蜜潘雷邢松刘武
关键词:牙齿磨耗龋齿新石器时代
人类牙齿齿冠和齿根分离两种技术方法对牙釉质厚度测量的影响(英文)
2019年
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虚拟图像处理技术的灵长类牙齿测量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离三维虚拟模型的齿冠和齿根,再进行后续测量工作,如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力学分析、釉质厚度测量等。而分离齿冠和齿根这一步骤,目前有多种方法,如,1)根据齿颈线切分齿冠,或2)人工建立基底平面切分齿冠。为了评估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后续的牙齿测量学上的影响,本文使用三维方法测量了82例化石和现代人类下颌后部牙齿的釉质厚度,包括南方古猿、早期人属、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釉质厚度数值上没有显著差别,但随后进行的种间比较发现,使用基底平面切分齿冠的方法比较费时,更依赖于测量者的人工操作,并且可能弱化了物种间前臼齿绝对釉质厚度的差异,造成系统误差。其原因是对于前臼齿和前部牙齿等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基底平面难以建立或误差较大。在未来对釉质厚度的种间差异的研究中,特别对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如人类前部牙齿及猩猩、黑猩猩的牙齿等),本文推荐使用齿颈线分离齿冠和齿根,测量和计算齿颈线之上的釉质厚度。釉质厚度有一定的分类学、功能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意义。本文积累了一批可供未来对比研究的原始数据,并且发现尼安德特人前臼齿的相对釉质厚度显著小于现代人,这与前人利用臼齿、犬齿所做的对比研究结果相同,支持了尼安德特人拥有较薄的相对釉质厚度这一观点。
潘雷
关键词:齿根
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分析周口店直立人脑的不对称性被引量:7
2011年
探讨早期人类脑不对称性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古人类颅内模,即从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由于受研究材料和方法的限制,对脑不对称性的研究一般只局限在左右半球向前、向后突出的程度,或者对脑的前部、后部宽度的对比上.本文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距今40~80万年前的周口店直立人脑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与现代人颅内模对比,显示周口店直立人和现代人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和表面积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然而在脑量和表面积构成的相对脑量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周口店直立人左右半球的相对脑量没有显著差异,个体间差异较大;现代人左半球的相对脑量明显大于右半球,个体间变异范围较小.提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的不对称性不是发生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上,而是起源于相对脑量的变化,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脑一侧优势的演化过程相关.
吴秀杰潘雷
关键词:周口店直立人表面积
禄丰古猿蝴蝶种下第四前臼齿釉质-齿质交界面的三维几何形态
2020年
禄丰古猿蝴蝶种 (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也称蝴蝶古猿,是重要的早期人科成员,化石产自云南元谋盆地竹棚-小河及雷老两个地点群,其年代为中新世晚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掘工作共获得幼年个体颅骨1具、残上颌骨10件、残下颌骨17件及1500多枚单个牙齿。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蝴蝶古猿牙齿内部结构及三维形态一直未有报道和对比研究。本文首次使用高精度CT配合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6枚产自小河地点的蝴蝶古猿下颌第四前臼齿的釉质-齿质交界面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对比材料包括步氏巨猿、猩猩(化石)、大猩猩、黑猩猩及现代人。多变量分析显示,蝴蝶古猿釉质-齿质交界面几何形态接近于本文所涉及的大型猿类对比标本,但并没有表现出与某一特定类群的相似性;咬合面轮廓狭长,前凹尺寸明显小于后凹;整体形态介于齿质尖较高的大猩猩和齿质尖较低、釉质-齿质交界面形态扁平的巨猿、猩猩和黑猩猩之间。本文所观察到的类群之间的异同可能与趋同演化有关,也需要更多数据的进一步验证。将釉质-齿质交界面的三维几何形态和其他牙齿内部结构的信息(如釉质厚度及其三维分布规律等)综合,有助于进一步讨论蝴蝶古猿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食性。
潘雷廖卫廖卫刘建辉王伟杨晓梅郝以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