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敏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小说
  • 4篇元小说
  • 4篇《法国中尉的...
  • 3篇大学英语
  • 3篇英语
  • 3篇身份
  • 3篇美国小说
  • 3篇华裔
  • 3篇华裔美国
  • 3篇华裔美国小说
  • 2篇叙事
  • 2篇英语教师
  • 2篇身体
  • 2篇身体书写
  • 2篇失能
  • 2篇谭恩美
  • 2篇文本
  • 2篇奈保尔
  • 2篇课堂
  • 2篇后殖民

机构

  • 24篇广东工业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4篇潘敏芳
  • 2篇蒲若茜
  • 2篇陈映苹
  • 1篇彭贵菊
  • 1篇潘晓军

传媒

  • 4篇华文文学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河北建筑科技...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英语教师
  • 1篇外国语文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颠覆·重构——评奈保尔小说《半生》
2010年
奈保尔的小说《半生》描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性别关系错位;欧洲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被消解,而在这个大环境下生存的主人公也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通过故事,奈保尔重构了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下第三世界的人面临的生存困境。
潘敏芳
关键词:奈保尔《半生》文化身份后殖民语境
李昌来小说《投降者》的创伤叙事
2014年
韩裔美国作家李昌来(Chang.raeLee,1965-)是当代美国作家,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创作项目的主任。李昌来出生于韩国,三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早在《投降者》(TheSurrendered,2010)之前,他已通过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母语使用者》(NativeSpeaker,1995)获得海明威基金会奖、美国图书奖等多项文学奖。
潘敏芳
关键词:创伤叙事小说美国作家大学教授基金会
《南京安魂曲》的创伤书写研究
2023年
《南京安魂曲》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明妮·魏特琳作为金陵女子学院的临时负责人,开设难民营,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儿童的真实历史故事。本文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的替代性创伤、民族创伤以及小说人物在抗战环境下为自我疗愈进行的创伤救赎,以此为读者了解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创伤性影响,呼吁人们反思历史,珍视和平。
王思宁何晓彤潘敏芳
关键词:《南京安魂曲》
创伤与赋能:《接骨师之女》的失能书写
2023年
谭恩美在第四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创造了一系列失能人物,从失能研究的角度解读该小说,可以再现失能与创伤之间的学术关联,从新的层面揭示小说的意义,并拓展创伤研究的实践维度。小说以三代女性的失能与创伤为主线:宝姨的失能与创伤理论中的失去相关联,再现了旧中国女性遭受的历史性创伤;茹灵在中国的工作和婚姻均为失能的隐喻,在美国的魔幻失能和创伤记忆的闪回则加重了她的创伤体验;露丝在美国社会的失能是种族创伤的体现,是健全主义与种族主义联手的结果。谭恩美在呈现失能与创伤之间的有机联系后,通过让失能的华裔美国后代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模范少数族裔的成功传统中获得身份认同的方法来为人物赋能,并治愈失能,彰显了作者对于中华文化的肯定态度。
潘敏芳
关键词:谭恩美《接骨师之女》创伤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互文性被引量:3
2005年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元小说,体现了小说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之间、与其他文本之间、以及同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互文性关系,同时,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本的思考,才使该作品具有了超时代的吸引力。
潘敏芳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互文性
《苔丝》的后殖民解读
2008年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悲剧小说。作者作为帝国的成员在小说中仍有意无意流露出惯有的帝国思想。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来剖析这部小说,可以发现其中潜在的关于帝国的种种事实,为小说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潘敏芳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苔丝》小说后殖民主义
当自然与女性不再是他者——评影片《新傲慢与偏见》
2009年
《新傲慢与偏见》(2005)是对简·奥斯丁经典小说的经典再现。这部温情、美轮美奂的电影在再现小说场景的过程中,通过户外的旖旎风光以及人与动物的亲善和谐表现出导演对于自然、对于生态的关注;而影片中的女性也不再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沉默的“他者”,她们用独立而坚毅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新女性形象,这也是导演对于女性在这一百多年里获得的平等权利的尊重。
潘敏芳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生态女性
“种族自憎”与“种族自爱”的悖谬——论《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的身体书写
2015年
汤亭亭的小说《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将族裔身体的表征编织进了小说的后现代叙事中。在惠特曼·阿新打算创作一部戏剧到戏剧最后上演的线性发展过程中,"种族自憎"与"种族自爱"的情感模式共时存在。"种族自憎"表达了对族群社群的摒弃,而"种族自爱"表达了作者希望建构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平等的多族裔社群的理想。但是"种族自憎"和"种族自爱"之间显而易见的对立构成了悖谬。而通过思考其悖谬之处可见,汤亭亭在强调肤色差异性的基础上所倡导的多族裔共存的理想是一种"新种族主义",它无助于华裔顺利归化进入美国社会。
潘敏芳
华裔美国小说中的缠足女性形象研究——以《雪花秘扇》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缠足书写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屡见不鲜,缠足将女人演变为性的客体,并将女性的身体幽闭在有限的空间里,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性别不平等的事实。本文从缠足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出发,以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为佐证,探讨缠足对中国女性身体施加的暴力,以及其中折射出的母女关系,并解析中国社会20世纪末期兴盛的缠足话语对女性身体所遭受的暴力的反思。
潘敏芳
关键词:华裔美国小说缠足身体暴力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在学科英语素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混合教学模式在各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了在英语学科素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通过课前、课后的微课、微视频等电子资料进行相关主题知识点的教学后,加之问卷调查,发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该模式融合课内外学习的优势,从个性化角度,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质量与效率。但是,研究也发现该模式的一些操作环节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映苹潘敏芳潘晓军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传统课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