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卫东

作品数:40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精神分裂症
  • 13篇分裂症
  • 6篇自杀
  • 6篇基因
  • 5篇中学生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康复
  • 5篇患病
  • 5篇患病率
  • 4篇抑郁
  • 4篇死因
  • 4篇肿瘤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住院
  • 4篇自杀意念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分裂症患...
  • 4篇坏死
  • 4篇坏死因子

机构

  • 25篇深圳市康宁医...
  • 13篇深圳市精神卫...
  • 7篇汕头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深圳市教育科...
  • 2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40篇段卫东
  • 18篇胡赤怡
  • 16篇高欢
  • 13篇金冬
  • 10篇张翔
  • 9篇胡纪泽
  • 9篇刘奋
  • 8篇刘铁榜
  • 8篇邱友胜
  • 8篇杨洪
  • 7篇陆亚文
  • 7篇张繁新
  • 6篇杨孔军
  • 6篇舒明跃
  • 6篇张毅宏
  • 5篇洪晓虹
  • 4篇唐卓如
  • 4篇刘少文
  • 4篇林雄标
  • 4篇沈其杰

传媒

  • 7篇中国民康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学报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传递不平衡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C863A和-G308A多态性位点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2个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C863A和-G308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单体型相对风险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 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C863A位点x^2=0.05,P〉0.05,-G308A位点x^2=0.87,P〉0.05。单位点传递不平衡检验:-C863A位点x^2=0.19,P〉0.05,-G308A位点x^2=0.80,P〉0.05;多位点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由这两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不存在过度传递。在106家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家系中,有一条单体型,C863-A308,其x^2=4.00,P〈0.05,表明该单体型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家系中过度传递。结论 在广东潮汕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可能在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段卫东刘少文洪晓虹张翔余常红冯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传递不平衡检验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因素。方法收集90名在我院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在本院职工中随机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家系调查、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5-HT2A受体基因,T102C位点基因型以及对研究对象进行生活事件调查评定。结果家系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亲属中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2=23.62,P<0.01);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T102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2=1.133,P<0.05;#2=0,P=1);生活事件评定显示:观察组发病前一年左右的生活事件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和生活事件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T102C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中不起作用。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的防治应从家庭、社区、社会入手,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复发率,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张毅宏张翔吴怀安段卫东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家系调查分子遗传学5-HT2A受体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传递不平衡研究
背景与目的:精神分裂症是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病因未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依其浓度的不同,对单胺类神经元既有神经保护作用又...
段卫东刘少文洪晓虹张翔
文献传递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为制定深圳市精神卫生规划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深圳市4177名中学生应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2.40%,1a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4.0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7.92%,自杀未遂发生率为1.46%,自杀威胁性发生率为7.25%,自杀可能性发生率为5.03%;男生和女生自杀的各项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自杀各项因子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高,特别是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更为显著。
刘奋段卫东胡赤怡高欢
关键词: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
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的效度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3.1中文版对精神疾病诊断的效度。方法利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半定式临床问卷(SCID)对400名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接受过CIDI访谈的被试进行检查,根据DSM-Ⅳ作出诊断,比较CIDI和SCID的诊断效度。结果CIDI3.1与SCID的诊断一致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病性障碍,Kappa值依次为0.53、0.25、0.16;CIDI诊断灵敏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心境障碍(77.8%)、焦虑障碍(55.8%)、精神病性障碍(40.0%),而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93.4%。CIDI诊断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精神病性障碍(96.0%)、心境障碍(76.0%)、焦虑障碍(76.0%),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特异度为39.2%。结论CIDI3.1对于确定整个精神疾病、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后两者及精神病性障碍有较好的特异度,不失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较好工具。但应注意社区人群中CIDI与SCID对于焦虑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
胡赤怡胡纪泽段卫东杨和增丁树明冯征高欢
关键词:流行病学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A252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A252G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个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β基因+A252G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并进行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HHRR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虚拟对照组之间+A252G位点的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8,P<0.05);TDT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过多地传递等位基因G给患者(2=5.49,P<0.05),提示该多态位点在精神分裂症中存在传递不平衡;按临床亚型进一步分层分析,+A252G位点只在96个偏执型分裂症家系中存在明显的传递不平衡(2=11.23,P<0.001)。结论在广东潮汕人群中,TNF-β基因+A252G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存在连锁,它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尤其是偏执型分裂症的易感基因或与之存在连锁不平衡。
段卫东刘少文洪晓虹张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传递不平衡检验
深圳市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神经症的流行状况分析,找出该病的分布特点,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病因、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精神健康联盟(WHO WMH)提供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IDI)3.2,对深圳市2005年精神疾病流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7 108名年龄为18岁以上的深圳市受访人群中,神经症终生患病率为13.35%;其中,男性为12.90%,女性为13.85%;非户籍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χ2=6.79,P<0.01);城区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乡镇人口(χ2=49.22,P<0.01);45岁以下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神经症之间的共患病率为19.7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9.601,P<0.01)。患病率和严重性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结论神经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应列为公共卫生防治的重点。
张毅宏胡纪泽胡赤怡高欢张翔唐卓如陆亚文吴怀安张繁新李红段卫东
关键词:神经症患病率流行病学
不同入院方式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方式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按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二组:公安系统110组和卫生系统120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公安110组精神病复发者多见,占38%(P<0.01);卫生120组伴发各种严重躯体疾病者较多(P<0.05);公安组以骂人高歌乱舞等阳性症状为主,卫生组则以少语少动等阴性症状为主(P<0.01);医疗费用方面公安110组精神病院亏损更明显,达70%(P<0.01)。结论:不同入院方式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处理应有差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医疗干预问题突出,建议精神卫生立法多部门协同解决。
邱友胜段卫东韩佳凤范连养张春玲秦性好高欢方亚明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方式
深圳市社区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分析深圳市社区医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13名深圳社区医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社区医生占7.5%。社区医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除敌对因子外,非在编社区医生的各因子得分与在编医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社区医生的强迫、抑郁及偏执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各因子均分越高。结论: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应适当加强对高级职称社区医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张文顺邱友胜段卫东吴东辉
关键词:社区医生心理健康
深圳市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一世界精神健康联盟(WHO—WMH)提供的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InternationalDiagnosticInterview,CIDI3.1)为访谈工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7134名受访人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1)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加权12个月患病率和加权30天患病率分别为3.32%、2.39%和1.34%。男性终生患病率高于女性(3.62%vs.2.24%,OR=0.61,95%CI=0.46~0.81),非户籍人口终生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3.58%vs.2.30%;OR=1.58,95%CI=1.19~2.09)。(2)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5.1±7.2)岁,平均病程为(14.1±8.2)年;每年暴发次数的中位数为12次,每年因冲动行为砸毁财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位数为950.0元。(3)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共病率为66.67%,共病的主要类型是抑郁症、强迫症和恐惧症,分别为30.48%、24.29%和23.81%。(4)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总就诊率为4.76%。(5)间歇性暴发性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有中度和重度妨碍者大约各占15%。结论:间歇性暴发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发病年龄低、病程较长、共病率高及就诊率低,给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应该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段卫东刘铁榜胡赤怡高欢胡纪泽张翔唐卓如陆亚文张繁新杨洪金冬林雄标杨孔军舒明跃张毅宏沈其杰
关键词:患病率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