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纪泽

作品数:79 被引量:603H指数:1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局三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6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强迫症
  • 15篇多态
  • 14篇多态性
  • 9篇基因
  • 8篇转移酶
  • 8篇惊恐
  • 8篇惊恐障碍
  • 8篇精神分裂症
  • 8篇甲基转移酶
  • 8篇分裂症
  • 7篇强迫症患者
  • 7篇基因多态性
  • 7篇焦虑
  • 7篇儿茶
  • 7篇儿茶酚氧位甲...
  • 6篇症状
  • 6篇患病
  • 5篇抑郁
  • 5篇转运体
  • 5篇流行病

机构

  • 32篇深圳市康宁医...
  • 30篇深圳市精神卫...
  • 19篇中南大学湘雅...
  • 17篇深圳市人民医...
  • 12篇深圳大学
  • 10篇深圳市精神卫...
  • 4篇井冈山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深圳市教育科...
  • 2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嘉应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作者

  • 79篇胡纪泽
  • 27篇胡赤怡
  • 21篇刘铁榜
  • 21篇周云飞
  • 20篇余常红
  • 17篇吴怀安
  • 17篇张亚林
  • 16篇林雄标
  • 14篇闫小华
  • 13篇沈其杰
  • 12篇赵幸福
  • 12篇邓小敏
  • 11篇吴东辉
  • 9篇舒明跃
  • 9篇高欢
  • 9篇段卫东
  • 8篇张繁新
  • 6篇唐卓如
  • 6篇于文军
  • 6篇刘奋

传媒

  • 13篇中国行为医学...
  • 8篇中国临床心理...
  • 7篇中华精神科杂...
  • 6篇临床精神医学...
  • 6篇中国心理卫生...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遗传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民政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1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迫症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的临床表现。 方法 :对 40例符合 DSM- OCD诊断标准病人进行以下量表和问卷评定 :强迫症量表 (Y- BOCS)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 ,Ham ilton焦虑量表 (HAMA ) ,Marks恐怖强迫量表 (MSCPOR)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并对 6 5名正常人进行 EPQ测试。 结果 :15岁以前发病患者的 MSCPOR的工作适应能力下降 (WD)分显著高于 15岁以后发病患者 ;合病组病人的 HAMD和 EPQ的神经质分显著高于非合病组 ;洗涤 /回避组的 HAMA评分显著较高 ,迟缓 /仪式化组的发病年龄显著较低 ,两组的 MSCPOR的WD评分均显著高于强迫检查行为组。 结论 :15岁以前发病 ,合病组 ,主要表现迟缓 /仪式化或洗涤/回避症状的病人是 OCD较为严重的亚型。
林雄标胡纪泽
关键词:强迫症
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4年
杨海晨余常红胡纪泽
关键词: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社交恐惧症SAD神经通路
变化中的中国-深圳:社会转型与心理卫生
<正>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今天的中国,一切都在变化中。城市、经济、观念、社会,即使是相隔一年的时间,很多变化也会让我们不能认识。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按照社会学家的理解,社会转型期是...
胡纪泽
文献传递
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症状特征被引量:5
1998年
对50例社交恐怖症(SPH)病人与65例正常人按要求填写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抑郁自评量表(SDS),Maudsley强迫症状问卷(MMOC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同时对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发现,SPH病人SCL—90评分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分外,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人的SAD、SDS和MMOCI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SPH病人社交焦虑和回避行为明显,且常伴有明显抑郁和强迫症状。对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的SPH病人分析结果表明,病人的症状较重,社会功能受损明显。表明抗焦虑。
林雄标胡纪泽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症状学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被引量:42
2003年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林雄标胡纪泽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父母养育方式
工读男生的防御机制与应付方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工读男生的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81名工读男生作为实验组被试,94名普通中学男生作为对照组被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与应付方式问卷测量。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①在防御机制问卷中,工读男生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男生(t=4.47,t=3.43,P<0.01);②在应付方式问卷中,工读男生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男生(t=2.71,P<0.01;t=2.10,P<0.05;t=2.53,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工读男生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自责,幻想和合理化成显著正相关(r=0.30,r=0.25,r=0.23;P<0.01);工读男生的不成熟型,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与求助成显著负相关(r=-0.28,P<0.05;r=-0.25,P<0.01;r=-0.32,P<0.01)。结论工读男生比普通男生更多的使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工读男生的应付方式是以幻想-退避为主的不成熟应付方式;且其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相互联系。
邓雪薇胡纪泽
关键词:防御机制社会心理学
深圳市汉族人DXS1113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分析深圳市汉族人微卫星DNADXS1113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DXS1113的多态性。结果在100例(男女各50例)无血缘关系中国人中检出12种等位基因(154~178bp),在女性中检出20种基因型,其杂合度为0.74。结论  研究DXS1113的姿态分布本底资料对医学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具有重大意义。
吴怀安胡纪泽邓小敏张一凡沈其杰
关键词:微卫星DNA
孤独症患儿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 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 (研究组 )和 2 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童 (对照组 )进行脑影像分析。结果  (1)视觉定性分析 ,研究组中有 2 7例存在 36个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其中以左侧额叶 (13个 )和双侧颞叶(左右侧分别为 6个和 8个 )皮质较多见。 (2 )放射性计数分析 ,研究组左侧额叶 (84± 34 )和海马 (6 2±2 3)低于右侧 [分别为 (88± 32 )和 (6 7± 2 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各部位左右侧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左侧额叶、海马及双侧颞叶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细胞功能障碍。
舒明跃贾少微张繁新徐文贵胡纪泽
关键词:儿童孤独性障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44
2002年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SPH患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4 90± 0 5 9和 4 71± 0 92 )显著高于NC组 ( 3 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 5 36± 1 0 9)显著低于NC组 ( 5 80± 0 81) ,回避等防御机制分 ( 6 6 2± 1 35 )显著高于NC组 ( 5 72± 1 78)。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N)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以及EPQ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SPH患者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SPH患者较之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等防御机制 ,此乃SPH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 。
林雄标胡纪泽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心理防御机制父母养育方式
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与COMT关联的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本研究旨在探测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SP)的关系,搜寻中国汉族人精神分裂症易患性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进行初步研究。用改进的传递/不平衡(TD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中,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P=0.0455)。研究结果提示,在我们研究的家系中,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2)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易患性基因。
吴怀安邓小敏阎小华刘铁榜胡纪泽高欢沈其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