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杰

作品数:68 被引量:6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理学

主题

  • 48篇渣油
  • 31篇减压渣油
  • 14篇裂化
  • 11篇加氢
  • 9篇热转化
  • 9篇加氢裂化
  • 9篇孤岛
  • 8篇第二液相
  • 7篇中间相
  • 7篇石油
  • 7篇热反应
  • 6篇原油
  • 6篇生焦
  • 6篇光谱
  • 6篇分散型
  • 6篇催化
  • 5篇动力学
  • 5篇沥青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机构

  • 6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石油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后勤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8篇梁文杰
  • 38篇阙国和
  • 27篇刘晨光
  • 17篇李生华
  • 9篇陈月珠
  • 4篇王子军
  • 4篇杨嘉谟
  • 4篇王宗贤
  • 4篇钱家麟
  • 3篇周家顺
  • 2篇李美霞
  • 2篇李新安
  • 2篇李凝
  • 2篇朱春媚
  • 2篇劳永新
  • 2篇董鹏
  • 2篇周文勇
  • 2篇李生华
  • 1篇刘传文
  • 1篇张艳芳

传媒

  • 23篇石油学报(石...
  • 13篇石油大学学报...
  • 7篇燃料化学学报
  • 5篇炭素
  • 5篇石油炼制
  • 3篇石油炼制与化...
  • 3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炼油设计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齐鲁石油化工
  • 1篇湖北化工
  • 1篇石油沥青
  • 1篇石油化工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第六届全国波...

年份

  • 1篇2005
  • 7篇1999
  • 7篇1998
  • 8篇1997
  • 6篇1996
  • 6篇1995
  • 8篇1994
  • 8篇1993
  • 4篇1992
  • 6篇1991
  • 3篇1990
  • 4篇198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分散二氧化硅体系制备中正硅酸乙酯水解与成核及颗粒生长的关系被引量:35
1995年
用透射电镜对乙醇介质中氨催化下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粒过程中颗粒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跟踪,通过对TEOS的水解速率与成核及颗粒生长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水解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影响水解的因素也同样影响成核及颗粒的生长。
赵瑞玉董鹏梁文杰
关键词:二氧化硅正硅酸乙酯水解动力学
用^(13)C-NMR自旋回波技术研究减压渣油的平均结构
1993年
对大庆、胜利、孤岛、欢喜岭四种原油的减压渣油及其各组份,用13C-NMR的自旋回波法(常规自旋回波。CSE和门控自旋回波.GASPE)测得其平均结构中—CH,—CH_2,—CH_3各基团的含量.据此计算了平均链长参数C_9,/nCH_3.结果合理,能反映不同样品在这方面的结构特征.将测定结果与DEPT法的数值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自旋回波法较之DEPT法更为简单、易行和准确.
李新安梁文杰
关键词:渣油NMR自旋回波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被引量:28
1998年
在渣油热反应过程的初期,体系中出现了3类具有不同形貌特征和体相效应的第二液相,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它们相分离特性的重要因素。热处理温度提高时,所有3类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均提前,其中化学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的提前幅度最大,物理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的提前幅度最小。物理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取决于渣油胶体体系的稳定性。根据渣油体系的胶状结构导出渣油体系的稳定性函数与其SARA组成的关系为:S(Re/Asp,Ar,Sat)=1.36Re/Asp+3.11Ar-1.86Sat。该式间接地指出了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各个虚拟组分对其相分离点的影响。
李生华刘晨光阙国和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热反应第二液相渣油
碳质中间相研究的进展──V.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被引量:2
1994年
总结并分析了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面:唯象学、动力学模型与参数。物理化学机制。总体而言,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稍稍落后于碳质中间相研究的其它方面。
李生华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化学动力学
我国原油减压渣油中镍、氮及残炭的分布被引量:14
1993年
本文系用六组分分离法对我国12种原油减压渣油中镍、氮及残炭分布的情况进行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减压渣油中的镍95%以上存在于其胶质沥青质中,其分布一般呈双峰形,除戊烷沥青质中镍含量最高外,另在重芳烃或轻胶质中有一次高值.氮的含量约有70~90%存在于其胶质沥青质中,其分布比较均匀.减压渣油的残炭中约有90%是由其中的胶质沥青质所形成的,它与H/C比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梁文杰阙国和陈月珠刘晨光
关键词:原油减压渣油残炭
减压渣油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研究(二)被引量:8
1991年
本工作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渣油转化的影响、供氢剂的供氢机制以及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的220~470℃馏分收率高于供氢剂减粘裂化过程。此外,供氢剂临氢减粘裂化服从于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62.0kJ/mol。
孙柏军阙国和梁文杰
关键词:渣油供氢剂
碳质中间相研究的进展 Ⅲ 碳质中间相的研究方法被引量:4
1993年
本部分介绍碳质中间相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法和溶剂萃取法以及现代仪器方法如ESR,~1H NMR,^(13)C NMR和XRD。
李生华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
润滑油基础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被引量:29
1996年
为了考察含氮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将150SN、150ZN及900ZN脱蜡油用四氯化钛、二氯化铜络合法或磷酸改性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以获得含氮化合物、碱性含氮化合物或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结果表明:四氯化钛对总氮的脱除率为80%左右,碱氮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二氯化铜对碱性含氮化合物的络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用磷酸改性硅胶色谱法分离碱性含氮化合物,可以达到很高的回收率,但选择性较差。总的来看,用四氯化钛和二氯化铜两步络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陈月珠吴艳萍周文勇劳永新梁文杰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
从石油溶液到碳质中间相——Ⅰ.石油胶体溶液及其理论尝析被引量:20
1995年
石油溶液是以沥青质为胶束中心,胶质为溶剂化层,瓦斯油分为分散介质的胶体分散体系。形成沥青胶束的作用力为偶极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和氢键作用,它们的实质是酸碱相互作用。石油胶体溶液具有胶体分散体系的一般特征。应用DLVO理论和空间稳定理论能够解释石油胶体溶液的物理结构和一些行为特征。
李生华刘晨光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
润滑油基础油中含氮化合物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3
1996年
将用四氯化钛和二氯化铜两步络合法得到的含氮化合物,即碱性含氮化合物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分别以不同的浓度回掺入150SN、500SN、150ZN和600ZN四种润滑油基础油中,考察其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氮化合物的存在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是不利的,其中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更为显著,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影响较弱;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则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起抑制作用。还将碱氮、非碱氮和硫的含量与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诱导期进行关联,提出了一个经验关联式。
陈月珠周文勇周亚松梁文杰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氮化合物氧化安定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