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生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366H指数:1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机械工程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摩擦学
  • 8篇渣油
  • 8篇发动机
  • 8篇MODTC
  • 7篇中间相
  • 6篇第二液相
  • 6篇摩擦化学
  • 6篇机油
  • 5篇渗氮
  • 5篇磨损
  • 5篇发动机油
  • 4篇润滑
  • 4篇润滑油
  • 4篇生焦
  • 4篇热反应
  • 4篇裂化
  • 4篇摩擦磨损性能
  • 4篇活塞
  • 4篇活塞环
  • 4篇光谱

机构

  • 38篇清华大学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通用汽车公司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燕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后勤工程学院

作者

  • 53篇李生华
  • 31篇金元生
  • 17篇梁文杰
  • 11篇刘晨光
  • 9篇张瑞军
  • 7篇阙国和
  • 5篇杨鹤
  • 5篇马亚军
  • 4篇宋怀河
  • 4篇崔小浩
  • 4篇赵晚成
  • 3篇杨文言
  • 3篇陈大融
  • 2篇周春红
  • 2篇刘晓
  • 2篇张正业
  • 1篇王世凯
  • 1篇伦增珉
  • 1篇陈晓红
  • 1篇潘国顺

传媒

  • 10篇润滑与密封
  • 10篇摩擦学学报
  • 5篇炭素
  • 5篇石油学报(石...
  • 3篇国外分析仪器...
  • 3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炼油设计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第二届全国扫...
  • 1篇第二届全国扫...

年份

  • 6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摩擦改进剂对GF-3等级全配方发动机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 (MoDTC)对渗氮活塞环 /铸铁缸套在ILSACGF 3发动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MoDTC能与GF 3全配方发动机油中的ZDTP/磺酸钙添加剂体系产生协同作用 ,在活塞环和缸套表面生成减摩和抗磨的摩擦反应膜 ,从而显著降低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摩擦系数 (最低 0 0 3) ,同时缸套的磨损降低 5 0 %以上。
马亚军赵晚成李生华金元生王玉琮Simon C Tung
关键词:MODTC摩擦改进剂发动机油摩擦学性能缸套
碳质中间相研究的进展──V.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被引量:2
1994年
总结并分析了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面:唯象学、动力学模型与参数。物理化学机制。总体而言,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稍稍落后于碳质中间相研究的其它方面。
李生华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化学动力学
CrN活塞环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8
2005年
以PVD方法在不锈钢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 30μm的CrN涂层。采用 2种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在SRV试验机上,对比了具有 /没有CrN涂层的不锈钢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rN涂层能使摩擦因数数较快的稳定且数值较低,同时活塞环及其对磨缸套的磨损量也大大降低,对磨缸套的磨损量减少了80%以上。SEM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rN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降低磨粒磨损,且能使对磨的缸套试样较快地与之适配,从而促进了摩擦反应膜的形成和扩展,是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赵晚成马亚军李生华金元生王玉琮Simon C Tung
关键词:渗氮涂层摩擦学性能磨粒磨损活塞环
机器油液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机器油液分析是实施设备状态监控和进行设备故障维修的重要使能技术,也是技术、有效地使用和管理机器与油液的关键技术。醉 液分析的概念和范畴,机器油液分析参数基于维修策略、机器类型和油液状态的优先级,机器油液分析参数报警值的类型和设置原理,基于机器油液分析的状态指示参数的建立准则和组合属性。
李生华金元生
关键词:油液分析状态维修设备管理润滑油
润滑油及减摩剂的氧化解聚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1年
研究了阶梯升温条件下缸套 /活塞环的摩擦学特性 ,并分别采用 FT- IR、L aser- Ram an谱仪及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摩擦磨损过程中润滑油及减摩剂 (Mo DTC)的摩擦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基础油和含 Mo DTC的润滑油均可以保证摩擦副在较高温度下具有相对较低的摩擦系数 ,在阶梯升温过程中 ,摩擦系数曲线上出现μ值显著下降的峰谷 ,其特点与油样类型有关 .分析认为 :当采用含 Mo DTC的油样润滑时 ,摩擦系数曲线上出现的低温峰谷主要与 Mo DTC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分解成 Mo S2 有关 ;而高温峰谷的出现既取决于润滑油裂解为石墨碳的程度 ,也与Mo
张瑞军李生华金元生王玉琮TUNG SimonC
关键词:润滑油MODTC摩擦学特性
摩擦化学膜的成因与结构:矿物质化学和有机质化学观点被引量:3
2005年
减摩剂、抗磨剂、极压剂与修复剂共同构成在摩擦学意义上更完善的摩擦学添加剂系列。摩擦化学膜是摩擦学添加剂在摩擦表面热/应力场中参与生成的无机物种和有机物种的共生体,无机物种构成润滑膜骨架,有机物种或简单无机质点以吸附状态或以间隙化合物形式依附于或弥散于骨架构造中,共同提供摩擦化学膜的全部润滑功效———减摩、抗磨、极压效应和修复功能。应用矿物质化学和有机质化学观点诠释摩擦化学膜的成因与结构特性,特别是基于应力化学原理比较分析岩石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成岩和生油现象与摩擦化学过程中的润滑效应,提出摩擦成岩与生油化学研究,摩擦化学场中的成岩和生油效应及其摩擦学意义,以及开发基于自然物质和过程的工业摩擦学应用技术。
李生华伦增珉杨鹤金元生
关键词:摩擦化学生油工业摩擦学
碳质中间相研究的进展 Ⅲ 碳质中间相的研究方法被引量:4
1993年
本部分介绍碳质中间相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法和溶剂萃取法以及现代仪器方法如ESR,~1H NMR,^(13)C NMR和XRD。
李生华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
从石油溶液到碳质中间相——Ⅰ.石油胶体溶液及其理论尝析被引量:20
1995年
石油溶液是以沥青质为胶束中心,胶质为溶剂化层,瓦斯油分为分散介质的胶体分散体系。形成沥青胶束的作用力为偶极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和氢键作用,它们的实质是酸碱相互作用。石油胶体溶液具有胶体分散体系的一般特征。应用DLVO理论和空间稳定理论能够解释石油胶体溶液的物理结构和一些行为特征。
李生华刘晨光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中间相
从石油溶液到碳质中间相——Ⅱ.石油溶液热转化过程中的相变化被引量:8
1995年
石油热转化过程包含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相态分离与转化。第二液相的出现是相变化的初级阶段,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是相变化的中间阶段,焦的形成是相变化的高级阶段。与沥青质和碳质中间相类似,第二液相也是一种溶液度类物态,其工作定义为甲苯(或苯)不溶而为喹啉(或吡啶)可溶物。
李生华刘晨光梁文杰朱亚杰
关键词:热转化
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0
2001年
在 12 5℃和 32 0℃下 ,以全配方矿物基 SJ/5 W- 30型发动机油作为基础润滑油 ,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Mo DTC与 Mo DTP对灰铸铁缸套 /喷钼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可以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而 Mo DTP仅表现出一定的抗磨作用 ;试验温度对缸套 -活塞环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缸套磨损表面主要含有铁氧化物、氧化钼、硫化铁、二硫化钼以及磷酸盐等 ,其含量与添加剂类型和摩擦磨损试验温度有关 .12 5℃下在缸套磨损表面上减摩组分 Mo S2 和其它耐磨组分的含量较高 ,这是 Mo DTC具有较好减摩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 .
张瑞军李生华金元生王玉琮TUNG Simon C
关键词:MODTC缸套活塞环润滑油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