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绍梁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莫里森
  • 3篇《慈悲》
  • 2篇叙事学
  • 2篇托尼·莫里森
  • 1篇读者观
  • 1篇新作
  • 1篇叙事学研究
  • 1篇叙述学
  • 1篇夜色温柔
  • 1篇认知诗学
  • 1篇认知叙事学
  • 1篇身份构建
  • 1篇身份建构
  • 1篇诗学
  • 1篇说戏
  • 1篇斯托克
  • 1篇他者
  • 1篇图形-背景理...
  • 1篇外语

机构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9篇杨绍梁
  • 2篇刘霞敏

传媒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原型批评视角解读《夜色温柔》中的人物形象被引量:1
2011年
菲茨杰拉德善于用不同的象征和神话原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主题,象征和原型在他的作品中无所不在,其代表作《夜色温柔》中就应用了不少的象征和原型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及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从原型批评中集体无意识及象征中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心理2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将有助于深入把握菲茨杰拉德的写作艺术和作品意蕴。
杨绍梁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解析《慈悲》中的后现代特征—不确定性
作为当代美国文坛上首屈一指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以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技巧和简练诗意般的语言闻名于世,并因此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项荣誉的黑人女作家。虽然已年过六旬,莫里森...
杨绍梁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慈悲》图形-背景理论不确定性
文献传递
读者与叙事:认知叙述学中的读者观研究
杨绍梁
文献传递
文学研究的认知转向——斯托克威尔《认知诗学入门》简介被引量:1
2015年
认知诗学是在西方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背景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文学与认知科学相融合的产物。斯托克威尔在2002年出版的《认知诗学入门》尽管不是认知诗学的开山之作,但却是目前为止对认知诗学的内涵阐释得最全面、最通俗易懂的一部著作,对文学的认知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对这部重要的著作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为文学研究者深入理解认知诗学的内涵有所帮助。
杨绍梁
关键词:文学研究认知诗学
创伤的记忆:“他者”的病态身份构建——浅析莫里森新作《慈悲》被引量:6
2012年
记忆,尤其是创伤性记忆在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中占据了大半篇幅,这些创伤记忆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文章主题的彰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实,小说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经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生理创伤,致使他们沦为了社会的"他者";而创伤又在人物的记忆里"阴魂不散",这些创伤场景在他们内心不断回放时,不仅加重了他们的身心创伤,而且也导致了小说中的"他者"们病态的身份构建,这也是其身份构建失败的重要原因。
杨绍梁刘霞敏
关键词:他者
行走的力量——试论莫里森小说中行走母题的二元性
2014年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浓郁的黑人文化和深刻而丰富的主题为世人所熟知,一直以来,批评家从多种视角对其小说进行了评论,但仍有未尽之处。在讨论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建构成败问题上,大多数批评家仅仅从种族主义、性别政治和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其实,行走这一普通行为被莫里森频繁使用并具有了双重的文学意蕴,并且成了莫里森小说的主要母题之一。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行走不仅是人物成功建构身份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物建构身份失败的原因。
杨绍梁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身份建构二元性
界面研究:外语科研创新的一条途径——“首届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暨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筹备会”综述被引量:5
2012年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筹备,“首届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暨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筹备会”于2011年12月3日-4日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四川外语学院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近20位外语专家和领导出席了论坛,围绕“界面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国外界面研究动态”、“国内界面研究现状及走势”、“界面研究与外语科创研究”、“外语界面研究议题和主题”、“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制架构和人员组成”、“学会的章程”、“外语界面研究的意义和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并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
杨绍梁
《慈悲》中读者和人物的认知模式建构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认知叙事学旨在构建一种普遍的阅读认知理论,即读者对人物和人物对人物的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维特征,更好的体现叙事的交流效果,而且还可以更为深入透彻地了解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运用认知叙事学理论对莫里森新作《慈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品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以及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由于受到了外界"刺激物"和"图式知识"因素的影响,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再图式化",之后才建立起各自的认知模式。而这些不顺利的认知过程不仅清晰地呈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彰显了叙事的交流和认知作用,同时人物对人物的情感和读者对人物的情感也随着这些认知过程得到了升华。
刘霞敏杨绍梁
关键词:《慈悲》认知叙事学
叙事学研究的新维度——《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述评被引量:7
2016年
非自然叙事是西方叙事学界最近探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但其现有研究成果却大多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的。2016年阿尔贝出版的专著《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对非自然叙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发展非自然叙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最新的学术专著进行评述,以期为国内学界对非自然叙事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杨绍梁
关键词:小说戏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