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来科

作品数:129 被引量:55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4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碳排放
  • 12篇价值链
  • 11篇全球价值链
  • 10篇转轨
  • 9篇出口
  • 8篇内需
  • 8篇金融
  • 7篇中国经济
  • 7篇内需不足
  • 7篇经济转轨
  • 6篇知识经济
  • 6篇投入产出法
  • 6篇企业
  • 6篇外商直接投资
  • 6篇贸易政策
  • 5篇氧化碳
  • 5篇制造业
  • 5篇通货
  • 5篇通货紧缩
  • 5篇转轨时期

机构

  • 6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6篇广东商学院
  • 14篇厦门大学
  • 12篇上海立信会计...
  • 7篇广东财经大学
  • 5篇浙江交通职业...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维多利亚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作者

  • 128篇杨来科
  • 27篇廖春
  • 15篇闫云凤
  • 12篇张云
  • 7篇林基
  • 5篇赵捧莲
  • 5篇钱志权
  • 3篇常冉
  • 2篇王晓芳
  • 2篇王向进
  • 1篇王玉洁
  • 1篇徐印州
  • 1篇徐博
  • 1篇晋淑惠
  • 1篇艾瑶
  • 1篇金铸
  • 1篇张皞
  • 1篇李秀珍
  • 1篇黄敏

传媒

  • 6篇广东商学院学...
  • 5篇世界经济研究
  • 5篇岭南学刊
  • 4篇当代财经
  • 4篇产经评论
  • 3篇资源科学
  • 3篇金融教学与研...
  • 3篇财贸经济
  • 3篇财经研究
  • 3篇辽宁财专学报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经济纵横
  • 2篇求是学刊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经济经纬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10篇2001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财税政策:纽约的启示被引量:13
2009年
作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除了具备人才、语言及商业环境等有利因素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任何金融中心来说,税收政策都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纽约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财税政策,并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三点启示:降低金融业营业税负担,扩大征收范围;降低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税负,取消不合理的税前扣除限制;给予金融行业特殊的税收优惠。
闫云凤杨来科
关键词:财税政策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食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2008年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导火索,食品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对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食品企业该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我国食品大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此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闫云凤杨来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国内CO_2排放与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的跨期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张云杨来科
关键词:出口贸易CO2排放
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
2000年
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是生产全球化的客观必然。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本文对跨国公司国际的战略联盟,复合一体化战略,全球化公司的形成、内函、特点进行了分析。
杨来科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联盟
转轨时期我国的需求问题研究
杨来科
关键词:社会总需求中国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体制转轨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于碳排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20年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中作用的提升,GVC的发展对于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全球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基础上,将GVC分工地位指数和CDIAC碳排放数据库进行匹配组成面板数据,检验GVC分工地位对于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与EKC模型相类似,GVC分工地位的上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GVC分工地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来降低碳排放量。GVC分工地位也可以通过研究与发展(R&D)投入和创新创业水平影响碳排放,但同样也是一种倒U型关系。同时,R&D投入水平的增加和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GVC分工地位,有助于经济体更快地跨过转折点,转向更加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环境方面的应用,为探索碳减排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博杨来科杨来科
关键词:碳排放技术进步绿色能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论我国转轨时期需求约束的特殊性
2000年
本文论述了我国转轨时期需求约束的特殊性 ,指出转轨时期的需求约束主要是因为体制的原因产生的 ,这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的需求规律制约下的需求约束有所不同。因此 ,治理转轨时期的需求约束不能简单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而只有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市场机制 ,才是治理转轨时期需求约束的根本性措施。
廖春杨来科
关键词:转轨时期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郑国姣杨来科
关键词:对外贸易
对于改革中的我国中央银行的思考
1999年
杨来科
关键词:联邦储备系统独立性金融监管货币供给不良债务
外资与内资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
2014年
外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CO2排放量的增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外资企业经济规模、内资企业经济规模对我国CO2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CO2排放与外资、内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外资与内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我国的CO2排放量,但在影响力上,外资企业对CO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从模型参数的估计值来看,外资企业总产值每增长1%,CO2排放量与人均CO2排放量分别增加0.22%与0.20%,而内资企业相应的数值则为分别增加0.42%与0.32%;此外,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均显著地加剧了我国的CO2排放。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认真处理引进外资与内资扩张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把握好城市化的节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基杨来科
关键词:FDI内资碳排放城市化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